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唱响劳动者之歌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01日 06:10 解放军报
杨祖荣

  从4月中旬开始,新华社推出了系列报道《劳动者之歌》,报道苏贵聪、刘学臣、李桂红、林玉仙等人的先进事迹。他们中,有海岛灯塔工,有铁路巡道工,有殡仪馆里的殡葬工,还有高山气象员。岗位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岗位,甚至可以说有些枯燥乏味,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干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令人敬佩。

  是什么样的力量在背后支撑着苏贵聪们多年的勤劳不辍?归纳他们的人生经历,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对自己的那份工作,都有着发自内心的真诚热爱。劳动对于他们而言,已超越了“为稻粱谋”的层次,而升华成为精神上的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在殡仪馆里天天与尸体打交道的李桂红,曾有机会调换工作,可她婉言谢绝了领导的好意,因为她觉得当一名“人生最后的美容师”很光荣,每次听到逝者亲属的那一声“谢谢”都会颇感安慰。试想一下,如果李桂红仅仅把殡葬工看作迫不得已的谋生手段,她很难在那儿满怀深情地一干就是23年。

  苏贵聪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唱响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劳动者之歌,向全社会尽情地展现着劳动的魅力和价值。他们是幸福的,劳动回馈给他们的,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报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一句话,他们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喜悦。

  作为社会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我们谁都不可能离开劳动。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从大处说,人类绵延几千年的文明,就是发源于劳动;从小处说,个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安身立命,寻找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事实上,无论是田野上耕作的农民,还是工厂里上班的工人,抑或城市高楼里供职的白领等等,这些劳动者的具体工作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在劳动中充实完善着自己,并收获了各自的快乐生活。

  而相比较之下,一些受社会上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消极思想影响的人,对劳动失去了热情,或视劳动为累赘,或认为靠劳动吃饭丢人,或把劳动“异化”成不择手段的牟利行为。如,现在社会上日渐庞大的“啃老一族”,把依赖父母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一些高学历人士宁肯饿肚子,也不肯丢面子去基层劳动……在这些人看来,辛苦而平凡的劳动成了“没本事”甚至“低贱”的代名词。殊不知,他们已忘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幸福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去创造。”

  “劳动光荣,劳动伟大!”这绝不仅仅是个动听的口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千千万万的苏贵聪在本职岗位上唱响劳动者之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中国军事 | 军事视频 | 军事图片 | 军备动态 | 周边军情 | 新闻评述 | 军事论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