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临难无苟免——刘畴西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 07:48 新华网 |
刘畴西,1897年生,湖南长沙望城人。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夏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曾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同年11月毕业后,在教导1团任3连党代表。1925年在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中负重伤,截去左臂。1929年初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8月回国,被派往中央苏区。1932年7月调任红21军军长,率部转战闽赣边区,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3年任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兼红军新编第10军军长,闽浙赣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率领闽浙赣根据地军民全力支援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曾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曾获中革军委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7月,中央决定由寻淮洲率领的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赣等省出动,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11月,红7军团与刘畴西、方志敏率领的红10军会师,两军合编为红10军团,仍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刘畴西任军团长兼第20师师长。12月,红10军团在浙赣边界的怀玉山区被 国民党军包围。他率部反复冲杀,浴血苦战,仅有的右臂又被敌人打伤,终未能突出重围,于1935年1月被俘。狱中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对难友们说:“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临难无苟免!”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8岁。(新华社发)相关专题:解放军建军79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