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伍新江:今生与电影结缘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 08:48 中国国防报

  3月24日晚,在吉林市丰满区江南街道汽贸小区,正在放露天电影。“多少年没这样看电影啦,真得感谢‘小伍义务放映队’!”银幕前,人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儿时的梦想终于成真

  伍新江出生于1965年,父母都是吉林市地质队的工人,当时全家居住在磐石县农村。6岁时他第一次看露天电影,便对电影着了迷。那个年代,农村一年也就能看两三次电影,他和乡亲们经常跑几十里路去看一场电影。放电影的时候,他就给放映员献殷勤,帮人家装卸片盒,“偷学”手艺。一天,地质队放映电影《春苗》,可放映员晚饭时喝醉了。时间到了,却迟迟不见开机,焦急等待的观众开始躁动。13岁的伍新江拍着胸脯说:“师傅您先睡会儿,我来放!”直到今天,他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天的情景:当银幕上出现片名时,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人们从此对这个“毛头小子”刮目相看。

  1978年,为解决偏远基地看电影难的问题,地质局特意调拨了一部16毫米的放映机,并让伍新江担任放映员的助手,从此他便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

  因为“救场”当上放映兵

  1980年10月,伍新江从当时的磐石县取柴河镇入伍,来到辽西某空军场站。新兵训练期间的一个晚上,官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电影,突然放映机出现了故障。见放映员急得满头是汗,坐在后排的伍新江向班长毛遂自荐道:“我去看看!”“你懂吗?”“放过几年。”仅用了10分钟,故障就被排除了。因为这次意外的“救场”,新兵训练结束后,伍新江成了一名放映兵。4年里,他不但放映了400余部影片,没出过一次差错,其间还系统掌握了各种类型放映机的维修、保养以及影片拷贝的储藏等相关知识。

  难以割舍的电影情1985年,伍新江退伍了。安置工作时他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凭借自身良好军人素质当民警,二是进企业。因为电影,他最终选择了到吉林市造纸厂文化馆当放映员。

  1995年,因企业效益不好,文化馆面临关闭,加上录像机、投影机、VCD机和有线电视走进家庭,电影受到冷落。当时,伍新江的爱人劝他一起下海卖家具,却被他一口回绝了:“我宁可抱着电影机饿死,也不经商!”伍新江带着放映设备和老片子,推着三轮车,进学校、下农村、走社区、到部队,义务放映电影。

  因为对电影的热爱,伍新江开始收藏电影胶片和放映机。1998年8月27日,为了收藏8毫米和8.75毫米的电影拷贝,他跑到千里之外的小县城和电影公司的老板讨价还价。对方被他对电影的这份痴情所感动,将600余部中外电影拷贝全部卖给了他。到目前为止,伍新江已收藏各类放映机40余套;中外电影拷贝1500余部。他还把自己13岁时曾经用过的16毫米放映机重金买来,摆放在家中。他常说,是电影打开了自已心灵的窗口,是电影帮助了自己识别人间真善美丑。

  成立“小伍义务放映队”

  伍新江的爱人做家具生意,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了。加之国家推行文化市场产业,在相关政策扶持下,伍新江先后购买了放映设备和流动放映大蓬车,成立了“小伍义务放映队”。他在放映中始终坚守三不放的承诺:低级庸俗的影片不放,少儿不宜的影片不放,带赢利性质的影片不放。

  2002年夏天,得知丰满区旺起镇有个叫漂尔的偏远小屯多年没放过电影了,他第二天就带上放映设备来到屯里。3天的义务放映,周边十里八村的群众也都赶来观看。从那以后,伍新江把偏远农村列为义务放映对象。为解决雨天不能露天放电影问题,他还制作了铝合金框架式电影大棚,可以容纳800人。

  去年征兵期间,丰满区人武部找他放映一些爱国题材的影片配合国防教育,他二话没说,一连8天走街串港义务放电影,被群众称为“编外政工科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中国军事 | 军事视频 | 军事图片 | 军备动态 | 周边军情 | 新闻评述 | 军事论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