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陈水扁“统独”意在权谋 台海利益纠葛大国虎视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15:35 财富时报

  3月14日是中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一周年,而在“终统”不得人心的情况下,陈水扁又将这一天定为台湾“反侵略日”。其种种不顾后果的劣行让台海局势气氛紧张。

  这是一场牵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虎视中国发展的国家的政治博弈,是对中国去年制定《反分裂国家法》,重新调整对台政策策略的“年度总结”,亦是对中美首度“共同维护”台海局势初试“牛刀”的一次检验。

  本报特约撰稿 刘一源

  阿扁“终统”试“台独”北京“出招”震“台海”

  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是迟早的事,中国统一是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可能改写的事实。但在“两会”召开之前,陈水扁一意孤行,不顾岛内人民强烈反对,强行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和终止“国统纲领”适用,给三月的阳春带来了阴霾。

  而接下来,陈水扁在接受日本媒体访问时抛出制订“新宪”的时间表,把大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3月14日定为台湾“反侵略日”等种种行径,让世人看到了阿扁跳梁小丑哗众取宠的嘴脸。

  连日来,针对阿扁的“终统”事件,各大媒体给予了极大关注,不少专家对此更是热陈已见,互联网上民众情绪高涨,“不能再对‘台独’分子忍让”等字眼频频出现在相关论坛里。

  与民间激奋情绪相比,中国领导人表现得稳重沉着。胡锦涛主席义正辞严地指出,“这是在走向‘台独’的道路上迈出的危险一步”;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并没有像外电猜测的针对“终统”“增添对台言辞”,仍以既订的326个字的篇幅谈了对台工作,重申中国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并将继续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贾庆林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说:“制止‘台独’,中国说到一定做到!”;此外,各民主党派也纷纷放硬话,“严正警告陈水扁不要错估形势,不要心存侥幸,更不要低估祖国反对和遏制‘台独’的决心和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向联合国主要成员国通报了北京对此问题的严正立场,在国际上即时对台海局势的演变进行舆论攻势和战略包抄。

  这种放长眼光,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全面深入发展,不受一时一事影响的大国风范,让一心要将“终统”作为“激将法”刺激北京以激烈词语反击,好以此来挑动民众,制造种群分裂的陈水扁大失所望。

  澳门《新华澳报》的评论指出,这显示大陆对台事务的操作已日益成熟,并且对自己能牢牢掌握对台海局势的主导权充满信心。

  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贤在接受本土一家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向来对台湾采取“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的两手策略,现在北京正在从硬的方面接连出招。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在《解放军报》发表措辞强硬的讲话,指责陈水扁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是在走向“法理台独”道路上迈出的严重一步。他表示,解放军目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反对陈水扁推动的“法理台独”活动,绝不允许“台独”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有境外媒体报道称,过去几天里,北京除了多方呼吁国际社会警惕台湾“终统”为台海局势造成的危险性外,广州、沈阳、成都、北京等战区也开始了联合训练。这说明,依靠国际舆论向“台独”施压,只是北京钳制“台独”的手段之一。

  操弄“统独”意在权谋 “终统”药方不得人心

  从台湾“立法会”选举,到2005年底的“三合一”选举,泛绿节节败退,陈水扁一路灰头土脸。面对民进党内的权力斗争,陈水扁力不从心;面对泛蓝的强势反弹,民进党的锦囊中也只剩“台独”一项。

  “权力跛脚”的陈水扁,幻想用“独立”来打破可能失去政权的危机,所以,他在去年元旦讲话中重申了2008年台湾“法理独立”的时间表,为了落实这个所谓“独立”时间表,他又在去年春节讲话中提到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以及以“台湾”为名称重新申请加入联合国,并在上月底强行宣布“终统”。

  洛杉矶华人学者唐逸鸿发表文章说,陈水扁治疗“跛脚”的药方就是继续操弄各种敏感话题。“终统”其实只是个开始,他还会不断找一些涉及统独的议题来炒作,并且,他不能让场面冷下来,否则,民生问题、各种弊案以及民进党内的权争又会浮出台面,他的“跛脚”又将难于支撑。

  旨在“中国统一”的“两统”,是台湾当局40多年来公开提出的关于“国家统一”的方案,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出台后的几年内起到积极的作用,成为岛内反对“台独”的主要政治武器。陈水扁当局执政后,“台独”方向十分明确,目的性很强。从岛内法律、政纲角度论,主要有两大障碍,分别是现行“中华民国宪法”和“国家统一纲领”,废除现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成为实现“法理台独”的最后一步,废除“国家统一纲领”则成为“毁宪”的前奏。

  正是出于陈水扁的“台独”心态,出于利用有限的执政时间进行无限的“台独”活动的打算,从上台之初就冷冻“二统”,其当上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从未召开过“国统会”,年费仅仅200多元,在事实上对“国统会”进行了“虚化”、搁置。陈水扁公然违背自己的诺言,直接提出终止“国统纲领”和“国统会”,是其开始进行“法理台独”的前奏。

  在国际社会看来,这一次“终统”无疑是陈水扁在主动挑衅,大陆怎么反应都有道义上的主动权。这种高调的挑衅一方面促使大陆更努力做好军事准备,另一方面,也削弱了美国和国际社会对台湾的信任。这一切,都在消耗台湾的政治信用和外交资源。

  尽管多次发表“台独”言论,但陈水扁自2000年上台以来从未敢将他的“台独”言论转化成正式的法规文件,更不敢触动台湾现行“法律”中关于“一个中国”的表述部分。而这次,陈水扁以废除一个台湾地区法规文件的方式,在行动上具体落实他的“台独”言论,与以前的“台独”叫嚣,具有不同的意义。

  专家们一致认为,台湾政坛因为陈水扁提出“终统”主张而出现新的对立,两岸关系因为“终统”主张而受到新的冲击,陈水扁本人因为“终统”主张而面临新的批判,执政当局因为“终统”主张而进入新的困境,这就是陈水扁“终统”的后果和影响。

  台湾主要报章在陈水扁宣布“终统”后民调发现:反对“终统”的声音高涨,支持的比例则维持在二成上下。3月12日,数万人挥舞着“我们热爱和平!我们痛恨战争!”的标语在台北举行游行,谴责陈水扁煽动与中国大陆的紧张气氛。

  利益纠葛大国虎视 台海局势汹涌诡谲

  被“台独”分子视为靠山的美国,虽然对陈水扁在容易擦枪走火的台海两岸问题上出尔反尔的作派见怪不怪,但此次“终统”却让白宫心有余悸,担心“危及3亿美国人的利益”,严辞批评阿扁的冲动所为,书面重申其台海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台湾《中国时报》发表文章说,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日前访台时提出忠告,四月布什与胡锦涛会前,“阿扁不能再出麻烦”。

  其实台海博弈涉及多方利益,其中大陆、台湾、美国、日本四方最为突出。有分析家撰文分析指出,大陆的意愿是实现中华民族国家统一,实现国力日益增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操控于极少数政客手中,统独力量应大体相当,并呈现非常强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美国为保持其一超独大,遏制中国崛起是其既定国策,而台湾正是其天然的“不沉的航空母舰”;而有着极其贪婪利益和领土欲求的日本,在其间是个极其阴险的角色,台湾正好位于其石油等资源通道的中途,中国统一将随时切断其咽喉,另外也出于遏制中国发展、减少东亚竞争对手的需要,日本处心竭虑、不择手段地扶持“台独”势力,邀请李登辉防日,将台湾纳入其防区,在东海和钓鱼岛同中国挑起冲突等等,日本的狼子野心由此可见。

  在陈水扁当局最初表示要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时,很多人一度认为美国的压力可能使台湾当局知难而退。这种并不可靠的指望源于这样一种想法:大陆可以借助美国的影响来压制“台独”行动。但就像上次的“防卫性公投”一样,借助“美国因素”来阻止“台独”冲动的期望再次落空。

  其实,美国在两岸问题上的双刃剑作用一直存在。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邱震海撰文称:两岸关系紧绷到爆发战争,将不符合美国利益;但若两岸和解迅速走向统一,自然也不符合美国利益。在这一背景下,无论是李登辉还是陈水扁的渐进式“台独”,背后其实都有美国的影子。

  但毕竟美国现在需要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正如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罗伯特·罗斯所言,美国不能挑战中国的安全,因为在亚洲大陆,中国是唯一的大国,美国不能挑战中国在亚洲大陆的地位与影响力。换句话说,美国任何一位总统都不会为了保护“台湾独立”而决定卷入与中国的军事冲突之中,美国不可能按照陈水扁当局的主观意愿,公然支持其实现“台独”目标。

  不过,台湾仍然是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箝制的主要因素,这一点并没有彻底改变。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其他领域一直在对台渗透,渗透的水平已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美国《侨报》的一篇署名文章也许更能说明这其中的奥秘关系:在台湾这个“棋子”还能发挥一些作用时,华盛顿还是乐于对它奉送微笑的。但如果这个“棋子”不听指挥或是变得疯狂,华盛顿就会对其敲打一番,并且不排除在绝望时将其丢掉。从这个意义上说,陈水扁再上窜下跳,也改变不了“棋子”的命运。

  台湾学者盛治仁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认为,“终统”事件不至于改变两岸互动的架构,大陆对台政策不会因“终统”事件而有所改变,“修宪”、“制宪”或者是“新宪公投”将是未来两年台湾政治的一个主轴,也是民进党用来打2008选战的一个重要的动员策略。所以两岸关系虽不至于兵戎相见,但气氛很难缓和。

  汹涌诡谲,复杂多变,“冷和”将是未来两年内台海局势的主调,这是大多数观察家给出的结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