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自豪,我感动……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 06:21 解放军报

  亲历“速度”

  杜献洲

  我这是第6次参加“两会”,也连续写了6年“两会日记”。“两会”是国家进步的窗口,从代表委员们讨论的话题,撰写的建议、议案、提案,到房间里聊天,都能感受到国家大步向前的“速度”。曾记得,初上“两会”,看到一位代表手里拿着一封家乡来信,找有关部门,要解决农村乱收费问题。此次“两会”前,这位代表又接到家乡的电话,请他问问:“种粮补贴是干啥用的?种地不仅不用交公粮还领取补贴,这样的好事像是做梦。”我坚信,照这样发展前进,再等若干年后,中国人很多美好的梦想都将变成现实。

  我自豪,我是农民的儿子

  王士彬

  又一度春光,又一届盛会。当我在人民大会堂亲耳听到温总理宣布“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的话语时,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我自豪,我是农民的儿子……

  “两会”是中国的“年轮”

  丁海明

  我参加“两会”报道,正好伴随着十届人大的脚步。从2003年第一次会议到今年第四次会议,年年春天近距离观察“两会”,如同近距离观察中国这棵大树的年轮。年轮间,可以放眼尽览国际风云和国家大事,也可以细细品味寻常巷陌、田间地头的百姓生活。作为记者,我静静聆听年轮急速旋转的声音。作为军人,我深深思索如何让我们的大树永远枝繁叶茂,永葆和平安宁。

  由节约想到的

  高志文

  今年“两会”,节约之风随处可见,从环保铅笔到阶梯式开灯,从记者证“瘦身”到一水多用。但我觉得节约不仅仅是这些物质上的点点滴滴,作为一名记者,还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更完美些,才能节约别人的时间,节约别人的劳动。报道组领导和同事们注重积累、勤奋敬业、快速高效的作风,也让我明白了怎样才能做好这种“节约”。

  聆听春之声

  谭洁

  一直以来,盼望“两会”的召开就像盼望春天轻盈的脚步声那般热切。从去年起,我能够上“两会”来报道会议的盛况,报道“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共商国是,既惊喜又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从冬奥会到“两会”

  田源

  拖着有些疲惫的身躯从都灵冬奥会赛场采访归来,就径直来到了“两会”报道组里报到。第一次采访冬奥会,第一次采访“两会”。在都灵,我深深感受到强盛起来的中国今非昔比,中国在世界上影响越大,许多外国朋友主动亲近我们,使我们感到无比自豪。“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议论风生,共商国是,一起谋划“十一五”蓝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言献策,令人激动。

  十年,我看到的变化

  高吉全

  10年前,我第一次上会,稿件都是手写,10年后,有同行开始用手机采访“两会”;10年前,有代表发言爱说“学习”政府工作报告,10年后,代表们常讲要认真审议讨论;10年前,我跟老爹说起“两会”,他还不知道咋回事儿,10年后,崔永元把老农和省长一块儿请到电视台,共话建设新农村的事儿;10年前,部队官兵要从第二、第三天的军报上读“两会”,10年后,“两会”短信让代表、委员和基层官兵面对面。

  变与不变

  何鸣鸿

  “两会”十余天,我所思所写的大多是“变”,如热点的变、指标的变、会风的变,而忽略了两个最重要的“不变”,即大目标和大方向的不变。所有的变都以这两个不变为前提,而我对不变的忽略正是源于老百姓对不变的坚信。

  留心处处皆新闻

  董强

  空气中充满了新闻,等待着采访的有心人。前辈这句话的确不假。连续几年跑“两会”,年年都有新发现,年年都有新收获。“两会”的“空气”密度大、含量也高,事件是新闻,程序是新闻,观点也是新闻……只要读者喜欢,我愿意当好这个“有心人”。

  首次上会感触多

  康庚

  “两会”的帷幕即将拉上,耳边却久久回荡着代表、委员纵论国是的激昂话语。有幸见证新世纪中国的发展轨迹,和代表、委员一起抒发爱党爱国的赤诚情怀,记者备感光荣与自豪,同时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名中国军人所肩负的神圣使命。

  亲历是最好的教科书

  张华婧

  第一次参加“两会”新闻报道,对我来说是个机遇更是个不小的挑战。亲身体验是最好的教科书。“两会”的报道经历不仅提高了我的新闻采写业务能力,更使我看到一个记者的职责,那就是时刻跟上祖国前进的步伐!

  解决“三农”问题有办法

  乔天富

  参加今年的“两会”采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代表委员们最热门的一个话题,作为记者感触颇深。党和政府用一大笔资金投入农业,这是继土地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又一个空前的举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一个实在的解决办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光明,全面小康有了指望。

  以人为本新风多

  周朝荣

  间隔近10年重上“两会”,感触最深的是会场内外开放、透明的会风,大部分代表团对记者开放;快节奏高效率,会期缩短但程序不少;求实的会风,代表、委员议政建言说实话、短话、朴实话;文明的会场氛围,摄影、摄像记者退出会场前区,会场整洁庄严;人性化的服务,会上会下处处感受到以人为本的周到和温馨。

  “记者墙”不见了

  今年“两会”期间,以往新闻记者在主席台前形成的一道“记者墙”不见了。包括所有摄像、摄影记者都退后50米拍摄。虽然拍摄不方便了,但代表、委员听会不再受影响了,作为摄影记者,我对此印象深刻,对这种改革表示赞赏。

  老面孔的新思想

  冯凯旋

  今年是我第八次参加“两会”报道,经常见到一些熟悉的代表、委员。面孔虽然熟悉,但他们的思想、观念每年都有新意。每次把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我总被他们那种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所感动。

  更新“积累”

  薛仁

  积累是非常重要的,成功也往往偏爱有积累的记者。然而上会的记者们在一起交谈时,普遍感到许多“两会”新名词比较陌生,平常的积累尚且不够。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国发展很快,记者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记录讴歌我们的时代,写出读者喜爱的作品。

  心中的“定格”

  解玉秀

  从2000年起,年年参与“两会”宣传,都是在编辑部里做版面工作。这次头一回上前方报道组,就被领导封为“大编辑”。当编辑其实也是当第一读者,记者写回来的稿件让我先睹为快。代表委员们的每一条建议、每一个观点、每一段发言或列举的每个事例,常常使我思绪万千,感动不已。十多天会议,十多天新闻会战,弹指一挥间,“两会”将落下帷幕,代表委员们相继散去,而他们踊跃建言献策、共商国是的身影却定格在我的心里。

  记者们感动着我

  王文杰

  我们“两会”报道组设在京西宾馆1811室。9日,我进去催稿子,在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里,只见我们七八个记者正忙着,因为桌子不够用,有的跪在地上打电脑,有的趴在床上校稿子,有的正用放大镜看照片底片,而此时已是凌晨2点多了。我非常感动。窗外,长安街上灯光依旧,但已见不到行人。看到这情景,我想起温总理作报告时讲过的一句话,政府人员“要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心里有说不尽的感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