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一部独特的研究长征的著作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 06:57 解放军报

  得知罗开富同志的《红军长征追踪》一书再版的消息,我心情十分激动。这至少证明了两件事情:一、《红军长征追踪》正按照价值规律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二、我们的读者已经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民族精神、国家兴亡等厚重的题材。

  一部名著的价值,大概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政治价值、学术价值、文学价值、教化价值以及作者的独特经历等。价值构成越丰富,著作的影响就越深远。纵观古今,同时兼具这些价值的著作都可算是精品。于此而言,《红军长征追踪》,就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一个壮举,它跟民族的独立解放有着必然的联系,意义重大。但是,当年的长征究竟是如何走的?红军将士是如何艰苦卓绝的?和平年代的人们对此大多缺乏深入了解,国外关心中国革命的人也提出了许多疑问。在这个时候,罗开富同志于1984年严格按照当年红军长征相同的路线、相同的时间徒步重走了长征路,并在每天发表一篇新闻稿的同时坚持每天写日记,最后形成《红军长征追踪》一书,把革命历史证明给当代人,把红军精神证明给当代人,这就使罗开富同志的踏访行为和所著之书具备了极高的政治价值和教育价值。因为这种价值,聂荣臻、杨尚昆、邓颖超、蔡畅、肖克、王震、耿飚、张爱萍、杨成武、李卓然、何正文、陈明义、康克清、刘英、邓六金等三十多位老红军在报刊上纷纷发表谈话或题词,对罗开富同志的行动和文章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当时的国防部长张爱萍曾就罗开富同志的“长征”发表三次讲话,他兴奋不已地说:罗开富归来,我将亲自迎接他,这是脚板底下写出的文章。因为这种价值,国内外媒体一直对罗开富同志长期进行追踪采访,不断介绍罗开富同志徒步采访的艰苦历程。1984年10月16日,罗开富从江西瑞金以西的于都河畔出发,历经1年零3天,于次年到达陕北吴起镇,成为红军长征之后徒步原路走完长征全程的世界第一人。在途中,他遇到了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高山缺氧、疲劳之极使他差点命丧雪山;超极限的体力精力支出使他肝病、胃病复发,本来已经很瘦的他又减了十几公斤。在泸定桥,赶来看望他的杨成武将军看他瘦得实在不成样子,劝他“赶快休息,治疗要紧”。但他却含泪请求:“让我再坚持几天,实在不行了,再换人,如果我真的不行了,希望接替我的人能背着我的骨灰走进吴起镇,也证明中国记者的一份骨气啊!”也因为这种价值,才使这本书与斯诺的《西行漫记》、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等一起,被一些著名大学作为新闻采写学习的必读书。

  罗开富同志1984年徒步重走长征路,距红军长征已有整整50年。在这半个世纪里,党史工作者对长征持续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和研究。但是,因为长征的时间长、路线长、规模大、部队行军作战变动频繁,许多史实有待进一步收集整理核实。罗开富同志专心收集了当年红军长征留下的大量实物证据和沿途百姓的口头回忆,披露了二十几件鲜为人知的史实,同时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首次丈量了红军翻越的雪山的海拔高度,这使得《红军长征追踪》又具备了较高的学术价值。

  该书此次再版,罗开富同志添加了四百多幅图片,这些照片于今而言,就不仅是为了装饰图书,使之图文并茂,更主要的是罗开富用大量的镜头,忠实记录下红军长征途中的自然风貌、历史真迹,留住了我们“见所未见的影像”。因为当年红军长征所走的崇山峻岭间相对闭塞的民众聚居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还未发生急剧的变化,都还保持着较好的自然状态。有了这些照片映衬,使当年他书中对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的思考、对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透彻认识、对革命文物、历史文物的评判和有关保护的建议,就显得更加生动与具体化了。

  这次再版,罗开富同志还推出了老红军的谈话和读者意见反馈,使该书的史料更加丰富。从许多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红军对走长征路、写长征事的记者细致入微的关心。如1984年11月20日,耿飚了解到罗开富脚上打出血泡,说:“‘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克服了现在的困难,以后,就会顺利。请告诉罗开富同志,长途跋涉要注意后劲,每天要坚持用盐水泡脚,过雪山时,要多吃点生姜、辣椒驱寒。要带上手杖、草绳,雨天路滑时可以派上用场。”1985年1月10日,张爱萍充满感情地说:“离开遵义,罗开富要走的路更艰苦。每天走完路,一定要用热水泡脚,再擦点烧酒,这是我们长征时保护脚力的最重要经验……”6月15日,张爱萍还通过办公室,询问罗开富有关情况和爬雪山的安排,说:“罗开富到了宝兴,要先给他检查身体,决不能硬撑着过。50年了,国内外就这么一个人走全程,解放军要出来保护着过雪山,决不能出事。”3月31日上午,女红军李坚真说:“罗开富要走的路还很长,过雪山时脚冻了,不要马上用热水洗,要先用雪或冷水慢慢擦;过草地要小心脚被水浸泡,如果发炎,可以先用萝卜叶子烧水洗,然后搽上酥油,这样可以很快治愈。”……

  《红军长征追踪》又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作品。它的著述手法本身就是叙事的日记体。罗开富同志在徒步走长征路的368天里,每天平均走75里路,每天写一篇报道和一篇日记,所以,长征路上一草一木、一景一情、一人一事都及时捕捉在情感闪光之时。并且他对长征路上的所见所闻,不是简单地记录,而是用细腻的笔调、生动的细节,加以描述,使读者像听故事、曲曲折折、摄人心魄,着实令人爱不释手。

  可以说,《红军长征追踪》一书是作者用生命写成的。读者们说:读这本书,既是读红军,也是读罗开富。它是一本日记,也是一部历史,更是一部独特的研究长征的著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