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 05:59 解放军报

  深化体制改革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深化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要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合理界定政府职责范围,加强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权责。要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以及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并逐步实现制度化,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绝大多数国有大型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公司。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铁路体制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石油、电信、民航、邮政、烟草、盐业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改革预算编制制度,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适当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适时开征燃油税。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合理确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竞争秩序。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与改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到2010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2.3万亿美元和4000亿美元。要优化出口结构,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实行进出口基本平衡的政策,发挥进口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展服务贸易,积极稳妥扩大服务业开放。健全贸易运行监测预警体系和摩擦应对机制,合理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增强应对贸易争端能力。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重点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稳定、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公平、可预见的政策环境,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环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在保护国内自主品牌基础上,引导和规范外商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及其他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保证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全面推进法制建设,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全面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对互联网的管理,坚持扫黄打非,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指出,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建立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制度,完善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要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和结构,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全社会的养老服务功能。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完善孤残儿童手术康复、家庭寄养经费投入和艾滋孤儿救助机制。保障残疾人权益,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突出的位置,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努力控制失业规模。完善对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积极推行集体合同制度。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缓解行业、地区和社会成员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扶贫投入,提高扶贫效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培育消费热点,推进公众营养改善行动,健全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相结合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继续提高电话、计算机等的普及率,促进文化、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快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严格控制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传播,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婴儿死亡率降至17‰,孕产妇死亡率降至40/10万。保护和发展中医药,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服务质量和药品市场的监管,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5%。保障饮食和用药安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强化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规范引导民间组织有序发展,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日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5年,国民经济呈现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价格比较稳的良好局面,完成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增长9.9%。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1.8%。效益与速度同步提高,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9.8%。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267万公顷,粮食产量达4840亿公斤,增加145.4亿公斤。工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化专项顺利实施。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国产化取得新进展。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部分过度扩张行业投资增幅继续回落。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进展顺利,新开工重点工程10项,投资总规模1360亿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扎实推进。

  ——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取消了牧业税,全部免征农业税的省份扩大到28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外贸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增长23.2%。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部分地区启动了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8.7%。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制定并公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龙芯2号高性能通用计算机芯片、禽用禽流感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研制成功。全国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超过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671个县,有1.77亿农民参加合作医疗。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9.6%和6.2%。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

  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6%和5%。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4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普通高校计划招生530万人,研究生4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生态环境状况继续改善。

  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10项任务和措施

  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深化改革,营造科学发展的体制环境。积极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高度重视和维护社会稳定。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等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翟伟、张晓松、陈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副主任朱之鑫6日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在回答记者有关“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特点的问题时,马凯说,“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一些新特点。1、指导思想贯穿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2、在目标体系上,不但重视经济指标,更重视人文、社会、环境指标;3、在战略任务方面,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独立成篇,摆在各项任务的首位;4、在工业领域明确提出下一个五年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不是扩大规模,而是结构升级;5、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首次把服务业独立成篇,放在突出位置;6、在区域发展战略上,进一步明确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功能区的定位和政策导向;7、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两个基本国策写入了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具体措施;8、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些重大任务和政策措施;9、规划纲要草案全篇都贯穿改革的内容;10、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独立成篇,突出强调以人为本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

  马凯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问题时说,我国的石油储备目前还是以商业储油为主,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刚刚起步,从2004年开始,国家规划了第一期共4个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目前浙江镇海的石油储备罐基本建成,另外3个基地将在今后3年内完成。

  在回答记者有关“请人民群众建言献策活动”开展效果的问题时,马凯说,2个月内,有5000多人通过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提出了数以万计的建议,许多建议都吸收在规划纲要草案中。为了广泛发扬民主,还首次采取公开招标和组成专家委员会的方式,对规划纲要草案进行专题研究、咨询论证,并首次将草案印发到各地,请代表初审。规划纲要草案在反复征求意见过程中,曾经十一易其稿,才形成了提交会议审议和讨论的草案。

  朱之鑫在回答记者有关缩小地区差距问题时说,缩小地区差距不是指缩小经济总量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要缩小各地区间在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缩小地区差距关键是要使不同地区的群众都能享受到同等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最终使不同地区的人民逐渐地享受到同等生活水平。

  马凯在回答记者有关规划纲要草案指标体系的问题时说,指标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的要求。22个主要指标中,反映经济增长的只有2个,反映经济结构的有4个,反映人口、资源、环境的有8个,反映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的有8个。

  马凯说,在这个指标体系中,有两方面指标最有代表性:一个是反映产出的指标,即GDP年均增长7.5%;二是反映投入的指标,即单位GDP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减排10%,用以衡量经济总量的增长需要在资源和环境上付出多大代价。

  在回答记者关于台湾问题时,马凯说,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这是一个政治常识,这也是得到世界各国公认的一个事实,是不容置疑的。

  在回答“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实施老百姓能得到哪些实惠时,马凯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10年,人均GDP要超过2400美元,到时候综合国力更加强大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老百姓的钱袋子会更鼓一些,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去年的10493元提高到133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255元提高到4110元;就业岗位会更多一些,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各4500万人;生活质量会更高一些,吃得更放心,行得更方便,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迈出更大步伐,医疗卫生体系将逐步健全,农村新型医疗卫生体系覆盖面到2010年要达到80%;人居环境会更好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将降低10%,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20%,再解决1亿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一些特别困难和有特殊情况的群体,他们将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爱。

  关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5日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

  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达到31627.98亿元(不含债务收入,下同),比2004年增加5231.51亿元,增长19.8%,完成预算的108.1%;全国财政支出33708.12亿元,比2004年增加5221.23亿元,增长18.3%,完成预算的104.5%。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2080.14亿元。

  2005年中央预算执行及财政工作的主要情况是:

  ——实施稳健财政政策,预算执行情况较好。2005年,中央财政比预算超收1619亿元(未扣除新增

出口退税指标)。中央财政超收收入除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体制规定,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共328亿元外,主要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出和解决历史欠账。

  ——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005年财政支持“三农”力度大、政策实、措施强,仅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就达2975亿元,比2004年增长13.3%。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达到28个,8亿农民受益。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2005年,全国财政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3649.27亿元,增长17.1%;全国教育支出3951.59亿元,增长17.4%;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026.99亿元,增长20.2%;中央财政安排政法专款48.1亿元,有效改善了基层政法机关的执法办案条件。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05年除税收返还和体制性补助4143.71亿元外,中央财政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补助达到7329.97亿元,比2004年增长21.6%。

  ——深化财税等改革,促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央和省级政府已经完成了政府采购管理与操作机构分设、职能分离的任务;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2500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364亿元,资金节约率达11%。

  ——积极推进依法

理财,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财政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财政监督不断深化。2005年共查处有问题资金606亿元,核减和收回财政资金159亿元,征收监缴中央非税收入266亿元。
审计
发现的中央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已得到整改纠正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着力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2006年预算的主要指标安排如下:中央财政总收入19272.04亿元,比2005年增长11.7%。中央财政总支出22222.04亿元,比2005年增长9.7%。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2950亿元,比2005年预算减少50亿元,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预计进一步下降到1.5%。

  2006年中央财政支出安排将着力调整支出结构,保障公共支出需要,压缩一般性开支,向农业、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着力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着力促进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支持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加强政权建设。

  根据2006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将狠抓税收、非税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确保落实“五个统筹”需要,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实施新的政府收支科目,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狠抓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和会计基础工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