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大连市驻军随军家属在社区就业创业记事(下)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 18:15 新华网

  新华网大连2月24日电 通讯:心牵百姓千家事——大连市驻军随军家属在社区就业创业记事(下)

  冯春梅、吕凤扬、张宝印

  “情系社区无闲日,心牵百姓千家事”,这是71岁的大连社区居民姜大娘亲手书写,并亲手悬挂在“军嫂社区”社政服务大厅中的一块牌匾。同样,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看到最多的是社区军嫂们忙碌的身影,听到最多的是社区居民对军嫂们的赞扬。

  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5年来,大连市800多名社区军嫂,把社区当家建,视居民为亲人,赢得了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为居民吃苦无怨 为社区奉献无悔

  对社区军嫂而言,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她们军人之妻的本色没有变,吃苦奉献的精神没有丢。正如军嫂葛志芳所说:“作为社区干部,为居民吃苦无怨。作为社区党员,为党的社区事业奉献无悔。”

  农历狗年春节长假刚过,一场

暴雪突降大连。正月初九,市政府号召全市开展除雪活动。中山区长利社区的军嫂张泊,坐了近20个小时的火车从佳木斯赶回大连,连家都没顾上回,就带着小女儿投入到了除雪大军之中。长利社区有3条依山而建的台阶,每条都有200多级,是居民出入的必经之处。张泊看到积雪清除后,台阶上仍冻着一层厚厚的冰。她便找来一把小钎子,先是蹲着,后来干脆就跪在台阶上,一小块一小块地清除积冰。

  张泊跪在地上除冰的身影,至今仍在社区居民的头脑中挥之不去。一位老大爷动情地说:“人有三跪,跪天、跪地、跪父母。社区军嫂对我们老百姓的奉献之心,天地可知,民心可鉴啊!”

  同样,在“小家”与“社区大家”的权衡上,军嫂们义无反顾地将“爱心”奉献给了社区居民。记者在两个社区听到了“一碗面条”故事的两个版本。

  军嫂葛志芳忙在团结社区,丈夫忙在驻地部队,家里没人做午饭,儿子经常泡方便面、啃饼干。一天上班临出门前,儿子抱着她的腿撒娇:“妈妈,我特想吃碗你擀的面条。”葛志芳答应了。当她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时,儿子却睡着了,床头的一只空碗在无声地提醒着她的“承诺”。葛志芳赶紧和面擀面条,做好后,她叫醒了儿子,流着泪看儿子吃下面条。

  军嫂张丽萍和丈夫长期两地生活,35岁时才有女儿。身为社区党总支书记和居委会主任的她,却因为忙碌社区居民再就业工作把女儿的6岁生日忘得一干二净。晚上下班后,女儿扑到她的怀里哭闹着要“生日礼物”。于是,内疚的她为女儿做了一碗手擀面。

  上为政府分忧 下为百姓解难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老社区干部总结出来的这句话,意思是说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千头万绪。

  社区军嫂们为此付出了很多。为了解低保户实情,她们进百家串千户;为了下岗者再就业,她们十回百次地寻找就业岗位;为调解居民纠纷,她们千言万语化矛盾。记者与社区居民座谈时,他们对军嫂们不叫姓名,统一称为“我们的社区军嫂”,不难看出,他们骄傲的神态、满意的心情显露脸上,溢于心中。

  70多岁的曹远舫,是中山区桃源街道高尚社区的一位孤寡老人,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军嫂王秀清把老人当亲人,多方协调为老人联系好医院进行免费治疗。老人住院期间,她在医院侍候了7天没有回家。同室的病友和医院的医生、护士纷纷对老人说:“大娘,您的女儿真孝顺!”老人说:“她是军嫂,我们社区的工作者!”病床前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拆线那天,重新看到光明的老人把王秀清搂在怀里,泪流满面:“你比我的亲女儿还要亲!”

  沙河口区台扩社区的孤寡老人刘希星,无儿无女,靠低保生活。军嫂周玲等轮流到老人家中,收拾卫生、买菜做饭。逢年过节,她们就送去水果、蔬菜,端来热气腾腾的饺子。老人70岁生日那天,社区军嫂们打开了准备好的生日

蛋糕,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老人却在燃烧的红烛映衬下哭了。

  在社区居民心中,军嫂们可亲、可敬、可信,有什么话都愿意同她们说,有什么困难也愿意找她们解决。不少居民外出,就会把钥匙交给军嫂,让她们帮着到家里看看水、电、煤气,浇浇花、喂喂

宠物等。患脑血栓的居民田乐福,全家生活靠他爱人打工和街道的救助来维持。2002年以来,社区军嫂们积极协调进行救济,根据规定为他家办了低保手续。后来,军嫂们又提出带头为田乐福捐款捐物,筹集救助金、慰问金13000多元。2005年8月,田乐福因患肺癌病逝,军嫂们又为他料理了后事。

  72岁的吕丽霞,是西岗区团结社区居民。军嫂们整日为社区居民操劳忙碌的情景,她都看在眼里。老人便默默地将社区门口的7块宣传板每月更换一次,并与老伴轮流将社区北海公园内阅报栏的报纸更换任务揽了下来。4年多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深情地说:“这些孩子们太辛苦了,我就是想为她们分担点,好让她们歇歇。”最后,老人还很神气地告诉记者,在军嫂们的感召下,她光荣地向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携手建设美丽和谐的新社区

  2006年初春,一场大雪把大连带入冰雪世界,宽敞的大街上少了往日车水马龙的喧嚣。然而大连军分区办公楼里却是另一番场景,大连市新一批“军嫂进社区报名与资格认证工作现场办公会”在这里拉开了帷幕。经过8天的反复认证、筛选,大连市从700多名报名的军嫂中,挑选出500名准备参加下一轮的社区岗位应聘。

  尽管社区并不是军嫂就业的唯一安置渠道,但社区发展的广阔前景,仍吸引着更多的军嫂走进社区。大连市负责这项工作的副市长刘俊文告诉记者,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针对军嫂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如,进社区工作的军嫂享受与劳模同等的待遇;相同条件下,优先安排军嫂进社区工作;社区军嫂利用业余时间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可报销学费;减免社区军嫂子女上中小学的学费;社区军嫂被评为全国、省、市“好军嫂”的,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2000元的奖励;区市县每年免费为在社区工作的军嫂进行一次体检……

  为了改善社区的工作环境,大连市委、市政府还投入了人力、物力,用于改造和加强社区的基本设施建设。记者所到之处,看到的是社区现代化建设的气息:200多平方米的行政服务大厅宽敞明亮,各种服务标牌规范醒目,社区党务群团、计划生育、城建卫生、综合治理、再就业服务等办公区域设立有序,办公自动化设备齐全。

  社区军嫂与社区的其他工作人员一道,精心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现代社区。“爱心超市”“扶贫超市”“助民超市”,为贫困群众送去温暖;图书室、健身室、医疗服务室,为居民送去健康;电教室、党员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室,为社区党建添活力……军嫂们无私地为社区奉献着智慧,有的注册成立了社区军嫂协会,有的创立了军嫂俱乐部,还有的开通了军嫂社区服务网站等,真是各有千秋竞风流。

  崭新的大连社区,令人瞩目。全新的社区军嫂,令人鼓舞。当前来采访的14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告别大连时,都情不自禁地道了一声:“军嫂,你好!”(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