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时代军嫂建功现代社区 大连随军家属社区创业(上)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15:16 新华网

  新华网社大连2月23日电通讯:时代军嫂建功现代社区——大连市驻军随军家属在社区就业创业记事(上)

  冯春梅、崔景文、张宝印

  早春二月,记者踏着渐融的冰雪走访了大连的街道社区。在宽敞明亮的社区服务大厅,在信息发达的社区服务网络站,在琳琅满目的“爱心超市”……虽然岗位不同,但穿着统一制式服装的社区军嫂们却都在为社区居民奉献着一片片爱心。

  5年来,大连市800多名随军家属在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的全力支持下,走进社区,踏上了全新的工作岗位,成为大连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现代社区的一支生力军。

  社区选择军嫂军嫂选择挑战

  新世纪初年,大连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军嫂无待业工程”,提出“驻军是资源,军嫂是财富”拥军理念,为驻军随军家属预留出20%的社区就业岗位。消息传来,军嫂中兴奋、忧虑、迟疑、观望者皆有。说起当初的选择,军嫂尚晓梅有感而发:“别提当时的心情了,没工作想工作,有了岗位心里却打起鼓来。把社区看成过去居委会,把社区干部当成小脚老太太。”陌生的岗位,机遇与挑战并存。与尚晓梅有着同样心情的一批军嫂,最终在社区岗位竞聘的挑战面前,重新看待社区,重新审视自我,填写了应聘书,以时代军嫂的姿态登上了竞聘演讲台。最终,首批150名军嫂把握住了机遇,走进了社区。

  选择了社区,就意味选择了艰辛。就像当年选择了军人一样,军嫂们早已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大连市西岗区的团结社区,门前挂着一块金色牌匾,上有四个大字——“军嫂社区”。社区书记葛志芳,就是首批进入社区的军嫂。

  随军前,葛志芳是承德市织布厂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1995年,她舍弃工作随军来到大连。2000年,在街道干部和丈夫的鼓励下,她通过竞选走上了社区工作者的岗位。

  然而,葛志芳没有想到,到社区后的第一份工作却是负责社区卫生。她每天都要拎着小桶、拿着小铲子到大街小巷铲刷非法“小广告”。这对一个有着大专文凭、当过办公室主任的年轻女性来说,很是难为情。“那时就是感觉抹不开脸。为了不让别人认出自己,工作时我就用一件黑色高领上衣和口罩遮挡住自己的脸。”葛志芳说。“抹不开脸”,这几乎成为每位初进社区的军嫂,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葛志芳到社区的第二天,工作时正好被丈夫的战友看到了。望着一身纸屑、满脸灰尘的她,丈夫的战友疑惑地问:“嫂子,你怎么干这种活啊!”一句话问得葛志芳满脸通红,手心直冒汗。那天,她没有回社区,径直回到了家,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大哭一场,发誓再也不去社区当“民工”了……

  尽管,竞聘上岗后的喜悦很快被艰辛的汗水所冲淡;尽管,每月并不高的收入、繁重的日常工作和始料不及的困难,但都没有让军嫂们退却。她们说,既然选择了社区,就要时刻接受社区的选择。如今,第一批走进社区的军嫂们正活跃在大连300多个社区中,她们中间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焦秋红、“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葛志芳、“全国百名好军嫂”刘立敏、“先进社区干部”尚晓梅、“人民好代表”张丽萍等一批业绩辉煌的社区军嫂。

  政府扶持进社区站稳脚跟靠自己

  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社区岗位就是一个创业平台。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既要协助政府做好社会保障、退休和失业人员管理,还要负责安置就业、计划生育和社会综合治理;既要搞好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的服务,还要做好优抚对象等群体的服务……为就业“加钢”,为创业“淬火”,军嫂们从岗位的服务需求出发,叫响了“政府扶持进社区,站稳脚跟靠自己”的口号,分期分批走进了市、区、街道的党校,进行了从政治理论到基层党建、从城市低保到民事调解等社区服务和管理业务培训。姜丽雪,是葵英街道向阳社区居委会唯一的军嫂。她原在一家冷藏公司做卫生检验工作。为尽快熟悉社区的低保服务业务,她起早贪黑边工作边学习,获得了计算机和财会的等级证书。机场街道蓝天社区的军嫂苍翠娟岗位自学,很快挑起了社区副书记的重担。目前,大连社区军嫂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13名。

  在就业中发奋学习,在创业中体现自我价值。军嫂尹英纳原是鞍山钢铁学院的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在大连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做文秘工作。2002年11月,下了岗的她应聘到社区工作。她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社区现代化管理研究中,制作出了大连市第一个社区管理计算机应用系统。通过这个平台,社区可以随时调阅居民家庭、工作和生活等情况,居民也可随时掌握用工信息、查阅社区公务等。过去对居民的一项调查需要30分钟,而今网上轻轻一点就能一目了然。

  社区军嫂爱岗敬业,在就业中创业,赢得了大连市政府和百姓的认可。在2005年初的大连市社区干部选举中,全市359名社区军嫂无一落选。

  魅力社区展时代军嫂风采

  社区军嫂像朵盛开的鲜花,在国际化大都市的社区建设中散发着沁人的芬芳。在大连580个社区中,370个社区中有军嫂,其中“军嫂社区”就有15个;在大连社区军嫂中,任社区副主任的约占三分之一,约三分之一是党员。

  在中山区长利社区的采访当天,记者看到长利社区再就业基地的下岗职工正在忙碌地制作着布贴画。说起布贴画,人们纷纷夸起社区党总支书记、军嫂张丽萍。那是一次很平常的走访,张丽萍来到双全街社区退休教师李敏家里,一下子被李敏用布料粘贴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历史人物和活灵活现的鱼、虫、花、鸟吸引住了。“如果把这种手艺传授给那些缺少特长的下岗职工,他们可以不出社区就能上岗了。”那一刻,张丽萍立即想到了社区里2000多名下岗职工。

  一个金点子,打开了社区内就业一扇门。首批59名下岗职工培训班开学时,缺少经费,张丽萍就把为女儿买钢琴的几千元钱拿出来购置剪刀、线、布料等;没有市场,她就和社区的姐妹们多次北上沈阳找出路。2005年,在大连国际服装节上,她们制作的布贴画,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抢手货”。如今,布贴画不仅远销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成了辽宁省政府馈赠外国友人的礼品。

  张丽萍牵头创办的手工艺品厂先后培训了7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使166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张丽萍所在的长利社区被评为“再就业培训基地”,她个人先后获得“辽宁省学雷锋奖章”“大连市学雷锋标兵”和“大连市优秀社区居委会主任”等荣誉。

  此外,军嫂焦秋红的民乐社区妇女心理倾诉驿站,先后为69名社区妇女解除了心理障碍;军嫂刘晓娜开设的“小娜热线”,倾听千百居民的心声;兰园社区军嫂们创办的“小巷绿色e站”,使社区党建工作有了新天地……5年来,社区军嫂们开创了大连市社区建设史上的诸多第一:率先提出“创建和谐社区,争当学习型社区工作者”的目标;首次提出了以现代化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化服务管理模式;第一个建立与驻街单位党组织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双向服务的“三双机制”;第一个建立了社区数字化居民求助呼叫系统,24小时开通;创立了“社区讲坛”、创办了《社区通讯》、创建了“社区夕阳红学校”等。到目前为止,有15个“军嫂社区”先后获得了辽宁省示范社区、大连市文明社区、十佳社区党组织、先进社区服务站、星级科普社区等48项荣誉称号;有165名社区军嫂受到各级表彰。(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