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科学创新的“圣殿”并不遥远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06:27 解放军报

  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前不久宣布调查结论,确认该大学教授黄禹锡有关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数据属于伪造,韩国政府据此撤消了他的“最高科学家”称号,他本人也已向国民表示道歉。一颗曾被韩国民众奉为“民族英雄”的“科学明星”,就这样陨落了。

  人们在震惊、惋惜之余,首先想到是如何健全、完善科学创新成果的真伪鉴别机制、对科研人员的有效监督机制,等等。这当然十分必要。但是,除了制度层面的改革、完善以外,也需要对形成黄禹锡造假的社会文化条件、思想根源等深层次问题做一番思索。从这一角度探讨这起“科研造假”事件,对更好地发扬自主创新精神,不无借鉴意义。

  科学创新是开拓性的、艰苦的劳动,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容不得任何急躁、投机心理和虚假成分。黄禹锡恰恰在这一点上栽了跟头。平心而论,黄禹锡早期的科研作风还是比较刻苦、严谨的。否则,他不可能率先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狗。然而,当他藉此成名后,一系列耀眼的头衔和光环便罩在了他的头上。为了维护这些荣誉,他急于做出更突出的成绩;而处在高速发展中的韩国社会,也迫切期望他以更惊人的成果为国争光。正是在这种被韩国某些有识之士称为“急功近利思维”和“高速文化”的推动下,黄禹锡耐不住长期钻研的寂寞,转而寻求捷径,不惜造假。毋庸讳言,在我们的社会心理和民族潜意识中,长期以来同样存在着诸如“大干快上”之类的思想文化土壤,一些人抓工作也会滋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情绪和做法。比如,口头上喊创新,却舍不得下苦功夫、长功夫,而是热衷于费力少、见效快的表面文章;见别的单位出了创新成果,自己惟恐落后,便把本无新意的东西也硬贴上创新的标签;为了快出成果,公然剽窃别人的论文,等等。这种心态和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规律,违背职业道德,还奢谈什么自主创新?

  科学创新既然是一项探索未知、寻求真理的活动,就要求参与这一事业的人,必须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具有站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的献身精神。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科研活动都有着潜在的经济价值,科学工作者更需要有一种淡泊名利,不为任何诱惑所动的定力。黄禹锡显然缺乏这种定力。据媒体透露,为资助他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政府拨给他数十亿韩元的经费;不少公司更是投入上亿美元的巨资。如此巨大的经济利益,无疑是诱使黄禹锡造假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因。遗憾的是,我们国内也有少数科技工作者因经不住各种利益诱惑而堕落,以至“学术腐败”、“高科技犯罪”等现象,屡屡被媒体曝光。这些,严重影响国家创新战略的落实发展,也毁灭了一批科技人才。

  法国大文豪雨果有句名言:“上帝知道人贪图什么,所以才把金钱、荣誉等放在近处,而把天堂放在远处。”其实,科学创新的“圣殿”并不遥远,关键是我们能否切实守住心灵深处的那份宁静。只要淡泊名利,戒除浮躁,并共同营造有利于科学创新的机制、规范和社会文化氛围,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科研人员都有希望步入“圣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