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漫议“孝”与“不孝”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 06:28 解放军报

  春节刚过,便从辽宁某地传出了一则消息:一马姓男子拒绝赡养母亲,正月初七硬把62岁的老母拒之门外,老人一气之下服毒自杀。马氏夫妻此时不为老人去世而悲痛,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名声,说什么:“老太太活着没有享着福,死了该让她风光风光,否则村里人该笑话我们了。我们现在已经借了4000多元钱办丧事。”

  多么荒谬!多么无耻!老人活着的时候因为以他们的名义贷了800元钱没还,他们就在天寒地冻的时刻把老人拒之门外。现在老人含愤离世了,他们却忽然“孝心”大发,不惜举债4000元让老人“风光”。这是什么“孝心”?

  “孝者德之本”。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很受洋人们羡慕的中国特色。从孔老夫子提出“孝悌”思想,到孟夫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直到中国共产党人,无不强调孝敬父母之道。古人们还林林总总地写了不少专著,诸如《孝经》、《二十四孝》等书,具体实在地讲述了孝道的内容和实践方法。而不孝,则是天下大忌,是国人共讨之的逆行。《孝经》云:“五刑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但什么是真孝?中国人历来是讲究实际的。看一个人对父母孝与不孝,不是凭一时一事,也不看你后事如何张扬,而是重在长久,重在生前。生前之孝是真心,死后之孝是假意;生前之孝是为人,死后之孝是为己。实实在在地说,一般老人的心理,要求子女之孝,也就是在自己失去劳动能力之时,子女能让自己生活得舒心,对自己知冷知热、知痛知痒即足矣。正如古人所说:“凡为人子者,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此孝子之心尽矣。有一老人,生前病时,子女竭尽心力满足老人所求,所以,老人临终前一再叮咛:“我死之后,不要吹手,不要停灵吊孝,当天去火化了事。人死如灯灭,你们的心尽到了,力出到了,我知足了,你们不用挂念。”老人死后,其子女谨遵父言,没有大操大办丧事。村人知道内里,尽管觉得葬事不隆重,却没有说他们不孝的。

  而如今,在一些地方,不孝的人和事却是层出不穷。这让我想起了当年我的一家邻居。我那邻居是一对儿老夫妻,五个儿子有在城里当干部的,有经商的,也有

汽车运输专业户,混得都不错。可在赡养老人的态度上都惊人的一致:谁也不想管。最后五人达成一致意见:每人每月给父母10元钱。可怜二老用这50元钱艰难度日,不久老太太就在贫病中死去了。这时五个儿子忽然“孝心”大发,“我们在外头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老的死了咱不能跟一般人家一样,要轰轰烈烈,挣个脸面。”于是,他们每人拿5000元,大张旗鼓办丧事,一时间好不热闹。他们自以为有脸了,可群众心里有杆秤。街坊邻居看了这种排场,无不气愤地说:“什么孝子!假的!装的!你老娘在世时,你五个腰缠万贯,却连养老费都不愿交;你们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却叫老娘窝在破屋里喝凉水,吃
咸菜
;你们的柴草扔在地里不要,却叫老娘拖着小脚沟底河旁拾草烧。早有这般孝心,你老娘能死吗?!”

  画虎不成反类犬,兄弟五个既没“沽”着名,也没“钓”到誉,倒是惹来一片臭骂声。平时不孝,死了胡闹。用大办丧事的办法来表孝子之心,实在是笨拙得很。

  当然,有些人在父母故去之时,为了寄托哀思,弥补老人生前之憾,搞一点祭奠仪式是可以理解的。但生前不孝死后“孝”,大操大办,极尽铺张,不惜巨资搞迷信活动,结果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这实在是一种愚孝,恐怕也不是故去老人所希望的。至于有人想借为父母办丧事之机,显势力,捞外财,变相榨取死人的“剩余价值”,恐怕就更不得人心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