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倾听一个科学家的心音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12日 06:49 解放军报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马上回去了。”

  这段话,摘自著名科学家朱光亚55年前的一封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公开信。这封信,发表在纽约《留美学生通讯》第三卷第八期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读着这样一封激情澎湃的信,我们似乎依然能听到一个年轻科学家怦怦跳动的心音,感受到他火一样的爱国激情,感受到新中国的诞生当时在海外莘莘学子中间产生的巨大反响,感受到朱光亚及其他青年科学家们“漫卷诗书喜欲狂”的自豪和喜悦。1950年的朱光亚,是个年仅26岁的青年科学家,共和国的召唤,让他激情难抑,他拒绝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拒绝了美国经济合作总署(ECA)的救济金,毅然告别女友取道香港回国。回国前夕,他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发出了这封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公开信。

  正是在朱光亚这样一批爱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感召下,数以千计的海外学子包括许多才华横溢的科学家,纷纷放弃国外优厚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怀抱,为祖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热爱祖国,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我们这样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古老民族,虽屡经战火,却生生不息、繁衍不衰,关键在于我们有着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爱国,便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它与无数苦难相伴相生,成为我们自立于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础。正是有无数爱国志士前仆后继的不懈追求,才有我们值得骄傲的光荣历史,才有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辉煌,才有我们作为扬眉吐气的中国人令世人尊重的今天。从古至今,爱国主义的薪火代代相传,成为我们抵御外侮、自立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爱国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实践。半个多世纪前,以朱光亚为代表的一批爱国知识分子掀起的归国潮,向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新生的共和国所产生的巨大感召力。这期间,发生过许多归国学者可歌可泣的故事。与朱光亚先后回国的钱学森,在他提出归国要求后,立即遭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但钱学森不改初衷,在失去自由五年之后,毅然踏上归途;老物理学家赵忠尧,冒着生命危险把国外购买的静电加速器部件等珍贵器材带回国,使我国得以在1955年就装备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及夫人何泽慧,归国前还带回了约里奥·居里赠送的宝贵的放射性元素,为祖国核工业的创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两弹”研制作出重大贡献的邓稼先,1950年归国后的第一件事是到天安门广场瞻仰五星红旗。他一生为中国核武器研究作出重大贡献,在1986年辞世前12天,专门又一次到天安门向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从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后回国的物理学家程开甲,在西北核试验基地隐姓埋名一干就是20年,当有人说他不回国成就会更大时,他说:我不回国或许成就更大,但决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因为我现在做的一切都和我的祖国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老一辈科学家的幸福哲学,这就是一代先贤的国家观。50多年前,他们冲破阻力、克服困难,回来报效祖国的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篇章。没有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我国的许多重大科技项目可能要推迟若干年才能完成。正是有了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我们才有了“两弹一星”这样在我们中华民族史册上光彩夺目的一页,才有了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座又一座令世人为之惊叹的丰碑。

  鲁迅先生有段名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全集第六卷《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回望历史,一代又一代被誉为“中国脊梁”的先贤圣哲,上下求索,奋发进取,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方面创造了无数奇迹,他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我想,朱光亚等老科学家们,他们是无愧于中国“脊梁”的。他们的求索精神,他们的爱国情怀,与他们毕生创造的自然科学成果一样,必将成为传于后世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后人学习。(附朱光亚《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