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界碑下的忠诚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06:37 解放军报 |
编者寄语:给《平凡人生》专栏写稿,应以散文化的笔法、讲故事的形式、生活化的细节,集中笔墨表现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力戒用所谓写典型的方法、算总账的形式写人写事。希望来稿多写生活中的平凡人生,关注和表现他们的情感、性格、爱好,甚至不幸遭遇、内心煎熬都可涉笔成文。为了使该栏目办得更好,希望战友们拿起笔来,写写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战友,写写战友身上那些意味深长的生活故事。来稿请寄:解放军报社政工部政教组。邮编:100832 1月15日天刚亮,和往常一样,广西军区某边防团一连军医谢宝磊比战士起得更早些。扩胸、压腿、慢跑……沿着已有商贩叫卖的北仑河岸到达一号界碑前,静静凝视,庄重敬礼。这已成为他4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 敬完礼,只见他掏出随身携带的日记本,端端正正地写下:“1月15日6时30分,阴,界碑大雾弥漫,北仑河烟波浩渺。”当笔者问起缘由时,谢宝磊说:“我要和一号界碑共同见证北仑河的明天。” 戴上护腰、套上护膝,顺手操起身旁的拐杖。谢宝磊的动作干净利落,怎么看都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军事干部,只是腰间那个沉甸甸的药箱标明了他的身份。 陡峭的青龙林、登峰岭是连队每次巡逻必经的两座高山,丛林茂密,沟壑纵横。作为连队巡逻须臾离不开的军医,在这条巡逻道上,谢宝磊一走就是4年,一次就是50多公里,一月至少走8次。 山里气候多变,这会儿竟下起了雨,小路更加泥泞不堪。走着走着,一条被当地群众称为“蚂蟥沟”的小河挡住了去路。“大家站着别动,让我先探探路。”拄着拐杖,谢宝磊眉头没皱一下就踏进了齐膝深的河水中。“都别下水,我背你们过来。”来来回回,他在刺骨的水里走了13趟,不见他有丝毫的发抖。 “挤挤水吧,别冻坏了腿脚。”“没事,习惯了。”他头也不回,又大步向前走去。看得出,他的双腿有点不听使唤。 中午,太阳出来了,大家吃干粮的时候,都脱下衣服鞋袜挂在树上晾晒。疲惫的战士们有点无精打采,谢宝磊精神却出奇的好,扯起嗓子吼起了《为了谁》。“战士们累了,我们不能躺下,得想法子弄出点气氛来。”他打趣地对笔者悄悄耳语。 坐在一旁的副指导员杨正国对笔者说:“如果我不说,你能看出他曾是光荣的首批驻港部队战士吗?”笔者回头看了看正在唱歌的谢宝磊,果然英俊。 说起青梅竹马的女友,他一脸忧伤。记得女友第一次来队,他兴致勃勃地给女友介绍一号界碑和自己驻守的50多公里边防线。在神圣的一号界碑前,他还为女友送上了用废旧弹壳制作的精美饰品。然而,两地相思的日子是一种煎熬,渐渐地争吵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甜蜜的事业中多了一分苦味…… 夜深了,谢宝磊还没有丝毫的睡意,他要写他的“巡逻日记”。等第二天早上告别时,有人说谢宝磊早早背着药箱上阵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