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中国电影百年:军事影片独领时代风骚(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19:20 解放军报
中国电影百年:军事影片独领时代风骚(图)

图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优秀电影艺术家。 王心刚 田华 陶玉玲 陆柱国 黄宗江 王晓棠 卢奇 李俊 翟俊杰 严寄洲 韦廉 宋春丽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特约记者 梁祖国 刘国顺

  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八一厂)是我国惟一的军事电影制片厂,也是全国惟一含军事教育片、军事新闻纪录片和国防科研片等多片种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

  八一厂的影片伴随着历史前进的跫然足音,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她的功绩永
远地镌刻在了中国电影的史册上,深深地烙在“看着八一厂的电影长大的”亿万观众的心坎里。在隆重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之际,中央各大媒体记者将目光再次聚焦这里。

  辉煌背后的新课题

  半个世纪以来,八一厂摄制完成了故事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和国防科研片等共计2200余部,培养了一大批在影坛炙手可热的知名导演、编剧、演员,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和勉励,邓小平、江泽民同志还为八一厂多部影片题写了片名。其中,100多部影片获得“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金鹰奖”等国内国际大奖。尤其是《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全景式反映解放战争的系列历史巨片,荣获“中国电影90年优秀影片”奖,这是新时期中国电影惟一获此殊荣的影片。

  计划经济时代,军事电影全面辉煌。八一厂作为军队文艺战线的“独生子”,生产的产品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多少年来,其生产过程与市场流通都与其他电影制片厂不同,主要是任务性的,即由上级部门下达任务,并提供资金、物资、人员等方方面面的条件,由制片厂实施完成。

  八一厂携着辉煌的业绩走进了新世纪,伴随而来的是从未有过的艰难和困窘。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从战火中走来的八一厂一直在为寻找出路而不断探索。

  进入新世纪,受文化全球化的影响,随着来自以好莱坞为首的西方娱乐传媒集团的竞争、进口大片的冲击、电影院线的影响和电视、网络的挤压,军事电影乃至整个中国电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发展出现了极大的不平衡。常规影片数量锐减,票房收入不尽人意。

  在新形势下,中国军事电影如何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在弘扬主旋律和适应市场化上寻找新的出路,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走好为兵服务之路,如何在重大军事题材创作上有所突破,如何在现实题材军事片的领域里有所作为……八一厂面临着诸多艰难而又必须逾越的时代课题。

  直面市场求突破

  1965年出品的影片《地道战》创下了观众18亿多人次的观影纪录,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八一电影人深深感到,在市场竞争中,最大优势就是对独特资源的占有。虽然好莱坞的“入侵”,包括对文化与人才的掠夺是残酷的,但中国人民漫长的战争史是军事题材文艺创作的富矿,而中国军事电影特殊的属性,使得这一领域外国人难以进入。这种资源的优势是军事电影发展的最有利条件。作为军事电影制片厂,决不能一味迎合时髦搞所谓的“纯娱乐片”,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姓“军”的轨道。对此,他们有着前瞻性的认识和更深入的开掘,那就是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官兵,全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的影视作品,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服务。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八一厂决策者们带领广大演职人员开始了从过去拍鸿篇巨制向大小题材结合,从历史军事题材向现实军事题材的“两个转变”。他们做的一项大胆改革,就是按照题材选素材,以类型片的方式来经营,实现把主旋律影片类型化的过渡和转变。

  观念一变天地宽。以1998年全国军民众志成城抗击世纪洪水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蓝本”,他们筹拍的影片《惊涛骇浪》,定位为灾难救援片。为展现万众一心战胜洪魔的人间壮举,他们围绕这一类型模式,在体现“大灾难”和“大救援”上做文章,采用了多种拍摄方法,运用高技术合成,才有了现在极具震撼力的银幕奇观。影片《枪手》定位为军营青春片,始终围绕给人一种轻松、青春的感觉展开,通过艺术的形式反映新时期的军营生活,展现普通战士的美好情操。《冲出亚马逊》定位为军事动作片,始终围绕心灵的撞击、强烈的动感和视觉的冲击展开情节,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惊心动魄》、《回家》、《曾经是战友》等亦是在如此“背景”下与观众见面的。这些影片都实现了主管部门叫好和各类观众叫座的“双赢”。

  打造军事电影市场与培养军事片观众,这个一度被忽视的问题,如今显得格外重要了。市场是由观众构成的,只有争取忠实观众,才能使主旋律军事电影叫得响、传得开。为此,他们在多部影片中荟萃国际、国内和港台等地众多明星加盟演出。有的以快节奏的情节和大量的镜头语言吸引观众。

  当电视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晚宴”时,为让军事题材作品走进千家万户,八一厂瞄准这一广阔市场,加大了对电视剧和电视电影制作的投入。他们推出的《无愧苍生》、《新敌后武工队》、《曾克林出关》、《军歌嘹亮》、《八路军》、《幸福像花儿一样》等400多部(集)电视作品,成为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多部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为中国军事电视剧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特别是电视电影《曾克林出关》,捧“华表”、抱“金鸡”、折“百花”、摘“金星”,创下了国内电视电影获奖新纪录。

  让电影插上科技翅膀

  当数字化革命悄然来临时,八一厂迎头赶上。随着世界上拍摄制作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和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他们也与时俱进,告别“小米加步枪”的历史,对现有设备进行革新挖潜、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昔日的几排小平房和简陋的摄制生产设备,经过多次“鸟枪换炮”,已被高大的现代化摄影棚和完善配套的车间所取代。他们瞄准电影高科技前沿,安装和引进了数字摄像机、电脑数据化控制的冲底洗片机、印片机、彩色洗片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和24轨音频工作站等一批关键性的高精尖技术设备。如今,八一厂拥有性能先进、堪称一流的拍摄、编辑、洗印、录音、照明等各种专业设备,在国内影视界是屈指可数的。他们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各种高新技术运用到影片生产上,突破了传统的背景合成、蓝幕抠像等“小儿科”手段,采用了大量数字特技镜头制造银幕奇观。影片《太行山上》,为营造精彩的战争场景和视觉奇观,他们与国家重点影视技术制作公司联手,成立了10多个工作室,专门负责影片的电脑多维数字特技制作。影片中一共有148个数字镜头,共26分钟,占全片近五分之一的时间。这样的制作规模,不仅在八一厂的创作史上是头一次,在全国同行业也属罕见。

  履行使命的电影人

  八一厂始终担负着国家和军队急、难、险、重等特殊情况下的拍摄任务。他们用手中的摄像机“镌刻”下了国家和军队的上百个与“第一”、“首次”、“罕见”、“重大”等词汇紧密联结在一起的重要事件和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抢险救灾的一线,在国防科研的前沿等,他们始终都在第一现场,先后有高庆生、文宗华、朱文富、柴森、李连祥等6名同志在战场拍摄和执行特殊任务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称为“八一敢死队”。

  在新的世纪,他们不畏艰险、不畏生死、不为名利,始终用镜头记录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铿锵脚步。这些因近距离拍摄“两弹一星”而成为“最先看到蘑菇云升起,最先听到东方巨响”的电影人,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沿拍摄下了“神舟”一至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腾空的一刹那;迎着内蒙古中部着陆场的寒风拍摄到了飞船成功着陆和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出返回舱的精彩瞬间;在第一时间奔赴小汤山等100多个单位的抗击非典一线实地采访拍摄了这场没有硝烟又气壮山河的人民战争;2003年8月,他们跟随我军代表团赴中哈边境拍摄了上海合作组织联合举行的五国反恐演习;他们赴爱沙尼亚拍下了我军特种兵参加国际侦察兵突击比武的风采和盛况。相继推出了《挥师三江》、《东方巨响》、《世纪大阅兵》、《东方神舟》、《和平使命》等一批有影响的大型文献纪录片,为我国的军事影视文献库保留了大量贵重资料。这些影片中有多部在重要的国际国内电影节上捧回大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风采。他们永远是中国电影星辰中最明亮的星。

  在湖北承恩寺千年古刹和闻名遐迩的长江三峡旅游区、神农架旅游区、武当山旅游区环抱的绿水青山间,有一座特殊的现代化的影视生产基地——八一厂分厂。这是目前全国独一无二的设备较为齐全、平战结合的影视生产基地。该厂区总占地269亩,厂房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部分车间建在长达数千米的坑道内。不但拥有相当规模的摄影大棚,专业设施齐全的洗印、录音等配套设施和影片后期制作车间,还具有自备的大型发电设施,可以生产35mm和16mm影片拷贝,能满足战时生产和生活需要。分厂制作洗印的故事片、军教片、纪录片和译制片拷贝曾源源不断地供应给部队和全国各地。建厂以来,共加工洗印完成了《中国革命之歌》、《大决战》等各种影片拷贝约4万余部。这是“谋打赢”的电影人,为中国电影百年留下的历史见证。

  “我们是军队电影人,传承着‘八一’的红色血脉。创作电影精品,弘扬时代主旋律,我们永远挺立潮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