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把提高军队战斗力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 19:27 解放军报

  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五论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南京政治学院理论研究室

  导读 坚持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围绕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打赢
能力谋发展,是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部队战斗力建设和全面提高战斗力的重大指导意义,切实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自觉遵循战斗力生长和发展的规律,努力探寻战斗力新的生长点,牢固确立“练为战”的思想,全面提高实战所需的作战本领,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战斗力是军队赖以生存、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先决条件。提高部队战斗力,是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也是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和内在要求。我们应当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部队战斗力建设,把提高战斗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处理各种工作关系的基本依据,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基本标准。

  贯彻科学发展观要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

  军队是要打仗的。战斗力是一支军队兴衰成败的最终决定力量。坚持战斗力标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必然要求和自然延伸,是衡量我军建设成效的科学尺度和最高标准。如同在社会经济领域中贯彻科学发展观,最终是为了全面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一样,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履行好我军的历史使命。

  战斗力标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职能使命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对我军战斗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履行历史使命丰富了战斗力内涵。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要求我军既要应对传统的又要应对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既要维护领土、领海和领空又要维护海洋、太空和电磁空间的安全,既要维护国家生存利益又要维护国家发展利益,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战斗力诸要素的内涵,对作战方针原则、作战理论指导、作战形态样式和人员素质、武器装备水平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履行历史使命全面提升了战斗力标准。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要求建设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利益相适应的新型军事力量,完成好建设

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任务。新形势下衡量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就是要看部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打赢能力。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科学分析形势任务变化对军队建设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战斗力生成的规律,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强化战斗力观念,全面促进战斗力的提高。

  战斗力是军队建设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与军队建设相关的任何活动,军事领域各要素之间的任何关系,都应以是否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部队一切工作都要向打赢聚焦。在实际工作中,不应该把“安全标准”、“生活标准”和“完成一般性任务标准”置于战斗力标准之上。有的领导怕出事故、怕担责任,随意降低军事训练指标;有的单位将“事故率”作为评价工作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这种战斗力标准与安全标准的错位,已经成为影响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因素。确保安全是部队一项重要工作,但安全标准是服从和服务于战斗力标准的,不能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部队的安全应当是在各种军事训练指标都达到最佳状态基础上的安全。部队战斗力真正提高了,整个军队的安全、国家的安全才有可靠保障。实践证明,没有战斗力的部队必然是组织纪律涣散的部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安全和稳定。在生活标准和战斗力标准关系问题上,应当统筹协调,辩证处理,既要努力改善官兵物质文化生活,又要确保对军事训练和装备保障的投入,不能任意挤占训练和保障经费,更不能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上。在一般工作标准和战斗力标准关系问题上,有的单位或部门领导热衷于搞自我服务、自我循环、自我评价,影响了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高。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战略意识和全局观念,合理配置各种军事资源,确保部队一切工作向战斗力倾斜,为提高战斗力服务。

  切实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处理抓好军事训练与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切实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

  军委胡主席明确指出:“军事训练是军队和平时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这一重要指示,为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全面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实现人和武器的最佳结合要靠训练,培养部队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要靠训练,提高指挥员组织指挥现代战争的能力也要靠训练。在我军武器装备总体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更要靠高质量的军事训练来弥补技术的差距和不足。加强军事训练,不仅是打仗的需要,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治军方式和管理方式。加强军事训练的过程,也是加强部队教育管理、促进各项建设和工作的过程。只有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才能带动和促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才能把广大官兵的思想、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谋打赢上。当前,军队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军作战能力同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凸显。抓好军事训练,是解决当前军队建设矛盾和问题的重要切入点。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加强军事训练的极端重要性,深入扎实开展军事训练,带动和促进部队全面建设。

  “练为战”是军事训练的永恒主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军战斗力的生成和发展,重要的是树立实战牵引的训练发展观,按照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改进军事训练,以前瞻的思维、敏锐的眼光,以指挥自动化系统为支撑,以联合训练为实践形式,依托信息化系统,形成各作战单元、作战要素的综合集成训练,提高广大官兵信息化条件下的综合素质和整体作战能力。战争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要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提高军事训练质量,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训练,在复杂条件和艰苦环境中摔打部队,切实解决训练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军事训练与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高度统一。要逐步加大对训练基地信息化、训练器材模拟化、训练设施网络化的投入,以先进的训练手段和有力的保障措施,促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一体化转型。

  努力实现战斗力增长的最大化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战斗力建设呈现出新的特点:在作用功能上,现代战斗力由以往的战场打赢能力向当前的遏制危机、控制战局和打赢战争的能力,还包括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发展;在发挥作用的时效上,则由过去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转变为今天的“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在作用目标上,其最高标准是要求做到“能战不言战”,“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遵循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的特点规律,拓宽思路,促进战斗力的快速生成和提高。

  把加强新型军事能力建设作为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措施。顺应世界各国军队加快整体转型、争夺战略竞争制高点的潮流,我们应当全面加强质量建设,注重发展新型军事能力,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提高部队一体化信息作战能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战略机动能力、综合保障能力、战略防护能力、指挥控制能力等;发展威慑战略,完善威慑体系,充实威慑手段,提高战略威慑能力;加强非战争行动能力建设,从主要应对军事威胁转到完成多样化军事斗争任务,特别是提高危机处置能力。

  把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作为提高战斗力新的生长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现代战争既是军事实力的对抗,又是政治层面上的较量,军事对抗时间和空间往往有限,政治谋略、舆论宣传、心理较量、法理争夺对战争胜负具有重要影响,舆论战、心理战等相对独立的新作战样式广泛应用于直接作战之中。发挥政治工作的直接作战功能,已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课题。我军要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必须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在贴近实战中完善训法和战法,开发实施政治作战的有效装备和载体,建立一支政治强、懂军事、精专业的专门人才队伍,形成富有我军特色的政治作战体系,为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中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奠定坚实基础。

  把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具备过硬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掌握先进武器装备的前提和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始终站在科技强军的战略高度,坚持把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作为部队建设的重要任务,并以战斗力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牵引官兵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形成符合各单位实际的学习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形成勤奋学习、刻苦求知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实践中强调把知识转化为运用新装备的能力,为战斗力提高注入持久的强大动力。

  把培育过硬战斗精神作为谋求战斗力优势的重要途径。人和武器是构成战斗力的两个基本要素,其中人是最活跃、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的思想觉悟、战斗热忱、牺牲精神以及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在努力改善武器装备的同时,要继承和发扬我军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光荣传统,大力培育战斗精神,继续保持我军在战斗力上的特有优势。

  把优化组织结构作为提高战斗力的“倍增器”。科学合理的军队组织结构,可以弥补装备技术上的不足,有利于军队整体作战效能的发挥。在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水平不平衡,而军队的基本成分大体相当的情况下,战斗力的提高主要靠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来实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斗力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构成比例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夺取信息优势的作用日显突出,这就必然要求以制信息权为主导构建新的组织结构。通过优化结构,将信息力、防护力、保障力、机动力、打击力等战斗力要素,凝聚为一个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体作战效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