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寻访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的老兵们(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21:14 解放军报
寻访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的老兵们(图)

1949年12月,十五团主力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1949年12月5日至22日,我军1800名官兵从阿克苏出发向和田进军,行程1580公里,创造了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奇迹。56年后,笔者来到远离乌鲁木齐2000多公里的和田——

  寻访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的老兵们

  郑文法 廖海庭 王新宝

  56年前,由三五九旅七一九团改编的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军五师十五团1800名官兵,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死亡之海”,胜利解放和田。此后,官兵们就地转业建立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47团,就像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把根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大漠戈壁。

  近日,笔者从乌鲁木齐来到和田,再从和田市出发,沿国道315线西行37公里至墨玉县,拐上沙漠公路北行39公里来到农十四师47团,寻访戍守在这里半个多世纪的老兵们。曾经创下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奇迹的老兵,依然健在的还有12位:王传德、汪槐德、宋子善、郭焕、张远发、刘来宝、徐安禄、黄增珍、郭学成、李荣庭、单士望、张敬喜。他们都是团场的普通职工,大多年迈体弱“离休”在家……

  1 

  1949年9月底,新疆和平解放,但一小撮不甘心失败的反动分子密谋在和田发动武装暴乱。解放和田迫在眉睫,历史的重任落到了十五团这支英雄部队的肩上。从阿克苏进入和田有三条路:一条是沿迪化(现乌鲁木齐)至和田公路经喀什、莎车至和田;一条是由巴楚沿叶尔羌河到莎车,再经叶城到和田;第三条则是沿着和田河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直插和田。前两条路,都是大道,有人家也有水,肯定好走,但绕了五六百里路。解放和田的任务非常急,团首长决定:选择第三条路——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在南泥湾开荒时有“气死牛”美称的王传德,今年85岁,胸前挂着十几枚军功章。他身板硬朗,思维清晰,言辞流利,现在还能下棉花地劳动。他说:“十五团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参加过秋收起义、黄麻起义、五次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在进军西北的征途中,曾参加过保卫延安、攻打兰州等战斗。之后,我们徒步进军新疆,走了100多天、数千公里。毛主席还要调我们进北京保卫党中央呢!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得去出不来’的

神话,哪能吓倒我们!”

  1949年12月5日上午,十五团官兵每人肩负一支步枪或机枪,再加上弹药、铁锹和背包,负重数十斤,高唱着战歌从阿克苏出发,向沙漠开进。由于任务急、时间紧,官兵们每天都是一路小跑着前进,不走100多公里不能宿营。

  与王传德同班的战士吴建国是攻打兰州时入伍的,当年只有17岁,跟着部队徒步行军到了阿克苏,脚上的泡是新泡盖旧泡。班长安排王传德和他结成对子,王传德就经常扛上两支枪,同班战友都笑称他是“双枪将”。王传德也不是铁脚板,一天走下来脚上也都要打好几个血泡,只不过从来没向人提起过。一次,小吴半夜发现王传德在挑血泡,第二天无论如何也不让他帮着扛枪了。王传德就说:“小子,你是不是想毁掉我‘双枪将’的美名啊!”

  2 

  说起进军沙漠的往事,78岁的汪槐德接上了话茬儿——

  进入沙漠第10天的上午,部队遇上了沙漠里最可怕的沙尘暴。狂风大作之际,黄沙滚滚,整座沙丘都被吹动,远处河床上几棵枯死的胡杨不大会儿便被黄沙埋得不见了踪影……不知过了多久,风小了,太阳露出来了。沙海中的战士像是一座座沙雕,风镜后面流出的泪水在脸上冲出来两道沟。

  在这场昏天黑地的沙尘暴中,一营二连的排长李明却变成了一座永恒的沙雕,再也没有站起来。从阿克苏出发时,团里让他参加先遣分队坐汽车行军,但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沙漠行军的几天里,李明整天有说有笑,帮助战士们背枪,给大家讲长征的故事,讲南泥湾大生产的故事,鼓舞了全排战士的士气。晚上,他总是悄悄地爬起来,给火堆里添柴禾,帮战士们把水壶灌满,替战士们缝补破烂的鞋袜……沙尘暴袭来,他跑前跑后照顾着排里的每一个战士。可谁也不知道,此时的李明正在和胃病作着斗争,他用一根红柳棍子顶着肚子,忍着痛招呼着自己的战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今年84岁的黄增珍,1949年8月参加革命,眼含热泪回忆着56年前的一幕又一幕:“部队行军走到第7天的时候,缺水已经很严重。队伍中没有了前几天行军时的歌声、笑声和欢呼声,一些战士嘴干得裂开了许多小口子,稍一用力就血流满嘴。大家连这点血也要用舌头舔回去,咽下去润润嗓子。”

  第8天,还是没有找到水,有些战士因缺水开始虚脱,只能用担架抬着走。这时连长从自己的行李卷里拿出了一个水壶,这是他一直舍不得喝、留给脱水昏迷战士的救命水。看到战士们干渴的样子,他一咬牙拿了出来,在自己嘴唇上碰了一下,假装喝了一口,然后对身后的副连长说:“往下传!”副连长把壶拿在手里,咽了口吐沫,就传给了后面的一班长。就这样一个一个地传了下去,等传回连长手里的时候,一壶水只少了一小口。

  讲到这里,黄增珍不好意思地说:“那口水是我喝的。我当时渴得嗓子冒烟、眼睛冒火,实在是经不住水的诱惑,就在水壶口上抿了一小口。嗓子里一下子感到甜甜的,真好!”而熟悉那段历史的人介绍说,当时,黄增珍已经两天没喝上水了,他牵着连队的马跟在辎重队后面,肩上还扛着一挺机枪……

  3 

  郭学成是1946年入伍的,今年84岁。提起往事,他说得最多的就是最后那200公里。

  当时,部队已经走出沙漠腹地,到了一个叫做肖尔库勒的村子。大家正准备吃晚饭、好好休整一夜时,和田方向传来消息,一小撮反动分子已经做好准备,很快要发动暴乱了。为争取时间,团党委要求部队连夜开拔,并在教导队组织了一个加强排,由政委和一名参谋带着,连夜骑马向和田进发。他们星夜兼程、快马加鞭,第二天下午就赶到了和田。

  后面的大部队也顾不上吃饭,昼夜兼程直奔和田,只用原计划一半的时间就到了。郭学成班里有几个小战士,脚上的泡最多已经打到第三层,有的战士鞋子穿烂了,光着脚继续行军,但依然是个个战斗意志旺盛!

  1949年12月22日,十五团官兵胜利走出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浩浩荡荡开进和田,粉碎了反动分子暴乱的阴谋。古老的和田城一片歌舞,万民欢腾,长着白胡子的维吾尔族老人弹起悠扬的冬不拉,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展开美丽的舞姿,热情的笑容像春天里的花朵……为庆祝这一胜利,炮兵连用迫击炮作为礼炮,连着鸣放了24响!

  胜利进军和田的第三天,十五团收到了一野司令员彭德怀的贺电:“你们进驻和田,天寒地冻,漠原荒野,风餐露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特向我们艰苦奋斗胜利进军的光荣战士致敬!”毛泽东主席也为之振奋不已,次年国庆时仍欣然命笔将进军南疆一事入词:“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4 

  1954年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的英雄们自豪地说:“搞生产,这是我们部队的老本行,有经验!在南泥湾的时候,我们就是全军的楷模!”

  “没有牲口,就用人拉,6个汉子6根绳,喊着号子拉犁耙!”已是77岁的张敬喜说得还是那么有力,好像肩上拉的犁耙还没有卸下。张远发接着喊了几声号子:“连长连长别发愁,我们都是老黄牛;连长连长别着急,我们也会人拉犁;连长连长别害怕,咱们的任务落不下!”

  农十四师47团一连的墓地里静静地躺着一位老兵,他叫季雨亭。他无儿无女,弥留之际叮嘱老伴三件事:第一件,别忘了把这一个月的党费交上,这是我最后一次为党尽心啦;第二件,把账算清,别欠公家的钱;第三件,我走了之后,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团场还很穷……

  1994年,兵团党委领导来慰问老兵,问他们有什么要求?有人答:至今再没去过和田,可不可以去看看?有人答:到现在还没见过火车,可不可以坐一次火车?老兵们的愿望实现了——兵团党委决定,组织老兵乘飞机到乌鲁木齐观光旅游。

  1999年,在老兵们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50周年纪念日时,农十四师47团干休所竣工,老兵们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

  英雄的老兵们,永远把人民装在心里,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们!

  相关专题:军事历史专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