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冲刺在前沿——贵州某预备役师提高打赢能力纪事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 00:05 中国国防报

  罗泰平 李奇松 本报记者 杨 彪

  初冬时节,云贵高原某大山深处。随着贵州某预备役师师长郑德华一声令下,平静的山谷顿时枪声轰鸣,火光冲天,佩戴Y字肩章的预备役官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11号高地发起冲击。

  为了这场演练,贵州某预备役师官兵苦战了3年。

  抓住机遇破解打赢难题

  这天,师政委王克林接到一位基层干部的报告。报告中写道:“搞训练要动枪动炮动装备,要人要钱要物资,而现实是跑断腿磨破嘴,人来不了几个,钱要不来几分,我没法按要求完成动员集结训练任务……”

  这份报告引发了一场讨论。师党委会上,郑师长严肃地说:“贵州经济与沿海经济相比,可能相差几十年,难道我们抓战斗力建设也要等几十年后再干?!必须坚决摒弃‘做和平官’的思想。”

  全师上下很快展开“履行新使命,我们应当想什么”、“抓军事训练,我们应该干什么”、“遇到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做什么”的讨论,师机关先后收到基层官兵的意见和建议170多条。

  去年3月,当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意见》下发后,师党委抓住这一机遇,不断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破解了一道道难题。

  ——调整配备各级预备役军官,成立由地方党政领导参加的预备役部队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师党委常委扩大会,研究解决部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将原来的编组范围扩大到9个市(地、州)、60多个县(市、区),使转业退伍军人和专业对口率提高到70%以上,党团员比例大大提高。制定下发《贯彻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实施细则》,规范建设内容,落实责任制度,完善考评机制。

  ——采取分级负责、均衡负担的办法,把部队建设保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开支通盘考虑,广泛动员有预编任务的企业单位分担保障任务,使经费、车辆、物资、技术保障体系逐步进入社会化轨道。

  把成果体现在战斗力提升上

  去年7月,该师在军区预备役部队工作会议上介绍了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后,不少官兵流露出“大功告成”的思想。然而,紧接着举行的一次网上对抗演练却搞砸了。这件事使师党委“一班人”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必须真正体现在部队战斗力提高上。

  师团领导迅速对预备役部队传统的组训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他们抽调训练骨干组成调研小组,依据《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大纲》,从战役和战术两个层面推出“超前课题探索训、指挥战术一体训、兵种课目协同训、异地同步网上训、分队集中轮换训、外联内带挂钩训、基地野外复合训”等7大组训方法,并采取分别实施、分类指导、分片保障相结合的办法,狠抓训练落实,为信息化指挥手段走进训练场趟出了一条新路。

  用信息化手段为训练提速,系统集成和技术升级是关键。在实现防空兵指挥系统、炮兵群数字化指挥系统和步兵团指挥中枢等各子系统的互通共享的基础上,去年,该师又利用野战指挥系统和配发的电台车,通过信息技术的嵌入,使用扩频数字微波设备,开发出了远距离点对点无线传输系统,完成了信息化训练作战指挥系统由“固定联”向“动中通”转变,实现了远程异地、联训联动、同步实施的训练要求。

  切实端正训练指导思想

  这天,师参谋长杨登银带工作组下基层组织考核时发现,一个80人的参训分队,冒名顶替的竟有11人之多。

  此事引起师党委高度重视。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虽然多数单位都圆满完成训练任务,但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师党委决定从端正训练指导思想入手,对训练掺水分的单位重新进行考核,达不到要求的列为第二年复训对象。

  为确保训练质量,师司令部组织各级签订训练考核目标责任书,严格按照《新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标准和要求实施奖惩。在近年来的训练考核中,该师有17名成绩不合格的干部受到处理。

  该师准备组织实施一次实兵演练,不仅需动用车辆装备近千台,还要消耗枪炮弹、雷管、炸药近4吨。计划方案出来,许多人为之咋舌。师领导接到不少善意电话:“搞好了也算不上多大个成绩,搞出事故来,以前的辛苦就白费了。”

  师领导在动员会上态度坚决:“按实战要求抓训练,就要敢担风险!”结果实兵实弹演练获得圆满成功。

  为使训练更加贴近战场环境,所属某高炮团把训练场专门选在龙里草原。虽然这里山高坡陡弯急,天气变化无常,但全团官兵始终做到驻训时间不减、课目不减,几年下来,团队战斗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去年9月,在省军区举行的民兵预备役高炮部队考核比武中一举夺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