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从稚嫩走向坚强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 06:23 解放军报

  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牛虻》,反映的是19世纪初叶到二三十年代意大利人民为祖国统一、民族独立而作出的英勇斗争和不懈努力。“牛虻”一词源出希腊神话,天后赫拉嫉妒丈夫宙斯爱上了少女安娥,放出牛虻来日夜追逐已化为牛的安娥,使得她几乎发疯。后来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自己比喻为牛虻,说自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实行针砭,即使自己为此而死也在所不惜。伏尼契以“牛虻”作为新生亚瑟的名字,对于这位革命者以及意大利人民的独立自由斗争赋予了许多象征意味,这意味让今天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
人们读来仍不乏鼓舞和教育意义。

  《牛虻》中的主人公亚瑟的成长是通过各种矛盾冲突来表现的,主要包括父子关系、宗教信仰两个方面,集中体现在亚瑟同神甫蒙太尼里的关系上。开始亚瑟并不知道蒙太尼里是自己的父亲,而只是把他当作慈爱可亲的神甫。当时的亚瑟受到争取民族解放独立思想的影响,在跟神甫的讨论中坚持认为:做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与一个为意大利独立而奋斗的人并不矛盾,而不知道两者在当时的意大利是水火不相容的。神甫对这种天真的想法十分担心,希望将来能偷偷打消会导致亚瑟反教会统治的危险思想。然而亚瑟对神甫的宽容却作了错误的理解,认为宗教与革命是可以统一的,并且不恰当地把神甫看作是教会统治的代表。由于这一错觉,当新神甫到来时,他立即遭受惩罚:他和所有的革命党人遭到逮捕。直到他儿时的女友琼玛给他一记耳光,人家告诉他新神甫告密,以及蒙太尼里就是他父亲时,他那天真的幻觉才痛苦地消散。他开始认识到民族独立与教会统治是势不两立的。这次挫折对亚瑟来说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同时又是火中凤凰的新生。

  于是,亚瑟不再是旧“亚瑟”了,而变成了“牛虻”:他顽强、刚毅、甘愿吃苦、视死如归。在流落到南美的五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人间地狱”的生活,几次身陷绝境,竟奇迹般地保全了生命;非人的遭遇几乎完全改变了他的外貌,还留下了经常发作、疼痛难忍的恶疾,但也使他从幼稚走向成熟和坚强。作品结尾写牛虻在牺牲前一夜给他深爱的琼玛的遗书,则是特别精彩的一笔。他让一个革命者的灵魂得到了完全的释放。作者写道:“我将怀着轻松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好像一个小学生放假回家一样。我已经做了我应做的工作,这次死刑判决就是我忠于职守的证明。”

  这就是一个意大利爱国志士的刚毅精神。而这刚毅又影响和激励了无数后来的革命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借用革命战士保尔·柯察金的口这样说道:“在基本方面我是赞成牛虻的。我赞成他的忠诚,他那无穷的接受各种考验的力量,我赞成那种受苦而毫不诉苦的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