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真谛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06:33 解放军报 | |
真教 计划已定,课表已排,教材已有,教员也已站在讲台上了,是否就是真教?不一定。 什么是真教?教得“学起来”,才是真教。 这就是说,看一位教员是否真教,并不看台上,而是看台下,学员是否抱有饱满的学习热情。 谁都知道现代战争中飞机的重要性,但前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家雅克夫列夫却说:“奠定他一生事业的是少年时读过的一本有趣的科普书”;谁都知道现代战争中火箭的重要性,但火箭理论创始人乔可夫斯基却说:“激发他科学创造的是科学幻想之父——儒勒·凡尔纳”;谁都知道现代战争中潜艇的重要性,但潜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却说:“凡尔纳是我生活的总导演”;而无线电发明人马可尼则说得更直接:“凡尔纳使人有预见,他希望人民能创造新事物,而且鼓舞人们去实现伟大的幻想”。 今天的科技,瞬息万变;现代的世界,日新月异。美国一本集众名家撰写的《系统思想》一书,最后的一句话意味深长:“教育的本质是能辨别出什么是你不知道又必须知道的一种能力”。 为了鼓舞学员的学习热情,军校教员必须使教学跟上时代,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学员需要;必须不间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改进教学。 所以,拿着发黄了的讲稿,重复陈旧了的内容,不是真教,是假教,也该属“打假”之列。 真学 学,也有真假。 上课坐着听讲,下课伏案作业,考试成绩及格,毕业文凭到手了,是否就是真学?不一定。 这是因为,学得“用起来”,才是真学。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真谛,古今中外,尽皆如此。“需要乃发明之母”,揭示了知识源于实践的规律;而再把知识用回实践,又有新的发明,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向前发展。 没有与课本一模一样的问题,也没有可到处照搬照套的公式。相反,旧知识会迅速老化,新情况又层出不穷,只有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学习的深化与升华。记得一名学员经过军校学习毕业后,部队反映他:原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能力与水平没有变化,只多了一个文凭。这就是不能学以致用的缘故。 相反,另一学员毕业到部队后,一位副团长为考核他,专门在飞机上设置了一些故障缺陷,并把发动机油门系统全部调乱。只见这名学员不慌不忙地将故障缺陷一一检查出来,同时将油门系统全部恢复良好,周围的人大加称赞,报以热烈的掌声。 要猎枪,还是要干粮?要金子,还是要“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这种议论已经很多了。表达得最清楚的,还是毛泽东的话:如果你能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真懂 教员常问学员:懂了没有?学员也常答:懂了。其实,这时至少有一半人没有真懂。 什么是真懂?懂得“讲出来”,才是真懂。 听懂,看懂,只是把知识的链条“接”了过来,“顺”了一遍,中间没有“卡壳”,属“领会式掌握”,是知识的“输入”。而讲出来,写出来,则是对知识的链条“重组”、“再构”,是消化后的再创造,属“复用式掌握”,是知识的“输出”。 不妨试一下:把回答“懂了”的内容,再向同学讲一遍,就能体会到其间的差别。怪不得一些学员常作“小教员”,总忙着帮助别人,却没有耽误自己,反而越学越好。 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对他的老师费米有这样的评价:“他的解释极端简明,令人产生不费力气的印象,可这种印象是虚假的。简明是细心准备的结果,是比较、衡量各种描述方案之后的结果。” 当然,最忌讳的是:教员自己也没有真懂。 凡是无重点、躲难点、思路混乱、废话连篇的讲课,都是“假懂”所致,那学员也只能是“假懂”的平方或立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