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三条“公式”刷新人才观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 06:13 解放军报

  成都军区某师近年来先后完成37个信息化攻关克难项目,22项成果参加军区信息化成果展示,近20项科技练兵成果在全军推广,被总部、军区表彰为“科技强军先进单位”、“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人才。记者在该师采访,师领导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三条感悟的人才“公式”。

  公式之一:

  研究生干部≠信息化人才

  前些年,这个师一些单位引进了几名硕士生干部。有的领导喜上眉梢:“基层也有了信息化人才!”

  然而,几年下来,有的硕士生干部不仅没能挑大梁,而且成绩平平,让人失望。一片质疑声随之而来:硕士为啥没有“真本事”?

  该师党委“一班人”深刻反思,对

信息化人才的理解更加深刻:其一,信息化人才应当是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基本技术的专业人才;其二,信息化人才应当是精通多学科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其三,信息化人才不但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更要有
自主研发
的创新能力。

  用这把尺子衡量人才,一个结论顺理成章——“研究生干部≠信息化人才”。师党委引导大家树立新型人才观,采取“分层次组织、分级别培训”的方式,大力开展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研究和攻关等活动,先后投资1800多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骨干培训,实现了人才队伍建设由“重学历学位向重实际能力”的跨越。

  公式之二:

  人才价值>成果价值

  该师通信科参谋宋晓东,精通计算机。师领导打算提拔他当自动化站站长,基层争议颇大:宋晓东没有什么科研成果!师党委使用他的理由同样简单明了:人才价值>成果价值。成果是在干事业中产生的,不给他舞台,永远没有成果。

  结果,宋晓东上任不负众望,先后主持研制了“师军事训练管理控制系统”、“师自动化指挥系统”等10多套软件。

  为“把能干信息化的人先用起来”,该师党委出台了群众推荐、称职考评和基本素质考核三位一体的“一推双考”选人用人新机制,切实为信息化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如今,一批钻研信息化的官兵纷纷脱颖而出。高炮团导弹射手孟迎军发射导弹28枚,发发命中目标,师党委破格把他提干并送学深造。任排长期间,他又探索出导弹射击训练五步法被总部推广。他研制的“导弹射手训练器”,填补了我军模拟训练器材空白。

  公式之三:

  让拔尖人才的潜力“∞”

  一名计算机早就过了国家专业二级的本科生,却被一个并不太复杂的计算机操作问题给难倒了。这名干部很委屈:计算机升级换代太快,一年一个新版本,我一直没有机会学习……

  事情虽不大,教训却深刻。该师政委张仕品深有感触: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拔尖人才很难永远拔尖,必须及时给他们充电升级。只有这样,拔尖人才的潜力才会“无穷大”。

  近年来,该师新举措接二连三出台,先后选送240余人次到科研单位和军工厂学习,依托师机关局域网、模拟训练网和指挥自动化网组织官兵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先后与50余所军内外高校、厂家“联姻”,建立“科技共建”关系。

  该师自动化站助理工程师李凤权,1998年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到部队后,机关没有因为用得顺手就对他抓住不放,先后5次送他学习充电,让他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近日,他被军区通信集训队聘为教员。

  编辑快语●武天敏

  人才建设也要讲“逻辑”

  用数学符号连缀成的“公式”,是一种“逻辑链”。成都军区某师党委的用才观,看起来不新鲜,但是有一点值得赞许,那就是他们的思维讲逻辑。

  逻辑,是思维的科学。在人才建设中,一些同志常常感叹缺乏识才的“慧眼”,其实并非视力不好,往往是思维方式有问题。思维方式不正确,就可能得出很多似是而非、因果倒置甚至“言之成理、行之无效”的结论。成都军区某师党委在识才、用才上独具慧眼,首先得益于他们面对人才建设中的新问题,有正确的论证方法和认识方法。这就启示我们,要破解人才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不能从僵化的观念出发,只有从不断变化的实践中把握人才建设的规律,才能得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