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壮士灰心不丈夫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06:21 解放军报

  ××同志:

  读大札,所抄清人绝句“短笛吹残依舵楼,此身只合伴浮鸥。芦花也有江湖恨,一夜秋风尽白头”,透露了你的心境。一路来成绩斐然,却每多蹭蹬;竞争上岗不升反降,“恭陪末座”;家庭发生不幸,亲人早逝。这些令你心力交瘁,势所必然。但作为忘年之交,我要说,人生难免坎坷,挫折必伴征程;你年届不惑,在军事生涯中已有成就,正是拼搏之
时,何来“短笛吹残”?你笔锋犀利,才华可喜,受挫而一时心绪不佳,乃情理中事,人生的道路正长,说“一夜秋风尽白头”,太过太过!切切不可消沉。

  人生路艰,撞撞跌跌者多,而一帆风顺者少。如何对待不幸与挫折,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或从此沉沦的枢纽。古人在这方面的经历,足资参考。为助你打起精神,在党和人民赋予你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奋进,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从而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你的大好年华,愿借三个历史人物的际遇,谈谈这个问题。

  一、你是个读过一些史书的人,不会不知道春秋时代的曹沫。曹沫以勇力事鲁庄公,为鲁将,统兵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害得鲁国献出遂邑之地,屈辱求和。为将而如此,耻莫大焉。按说,曹沫似乎只有拔剑自杀,否则何颜以对国人。然而,“壮士灰心不丈夫”,他决心以石破天惊之举,报效于国家,而一雪三败之辱。齐桓公与鲁庄公于柯地会盟。曹沫于盟坛之上,以匕首劫持齐桓公,责备他说:“齐强鲁弱,齐侵略太甚。今鲁国都城若塌即压齐境,你说该怎么办?”齐桓公许诺完全归还所占鲁国之地。曹沫投匕首于地,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司马迁把曹沫的事迹写入七十列传,对其为人由衷敬佩。曹沫不因失败而失志,忍辱负重,以“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权谋与果断,制服霸主,终雪国耻。曹沫不愧为把无比之刚烈与无比之坚韧相统一的伟丈夫。

  “玉经磨琢多成器,剑拔沉埋更倚天。”曹沫,可谓善于应对人生转折之英风烈烈者。

  二、司马迁的遭遇也是你所知晓的。李陵兵败西域,司马迁身为太史,不去埋头修史,却忙着去宽解汉武帝刘彻,说李陵带卒不满五千,孤军深入,战绩不小,敌国“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他“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他本是一片分忧劝慰情怀,但“拳拳之忠”却不被理解,皇帝反而迁怒于他,处以宫刑。这使司马迁无面目上父母之坟墓,“肠一日而九回”,痛不欲生。但他终于战胜了内心的巨大痛苦,以撰写史书的不朽之业为重,在有生之年潜心著述,写出了《史记》这部光照天地、千载之下罕有其匹的巨著,被鲁迅称颂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司马迁能够如此,是因为:第一,他懂得自惜,天生我材必有用。他说:“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于是,他没有沉沦轻生,而是把“慕义”的人生信条化为年复一年含辛茹苦、呕心沥血的写作,用不朽的巨著百倍地报偿于社会。第二,他懂得发愤。非常之人,必发非常之愤,然后有非常之举。遭遇横祸之后,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无异是他发愤著史的誓言。他果然拿出了比前述诸贤哲更大的毅力,费尽心血,以超人的智慧,写出了《史记》,为中华民族贡献了一份永恒的厚礼。

  “人活一世须立业,生我不应负天地。”司马迁,可谓善于应对人生转折之睿智明哲者。

  三、最后,我将说到范蠡。范蠡辅佐勾践灭了吴国,“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官拜上将军。返回越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决心重回民间。尽管勾践答应他“分国而有之”,他仍然“乘舟泛海以行”。他止于齐,后来又名震齐国,依旧悄然离去,再止于陶,变姓名为陶朱公。陶地为天下之中,有四方贸易之利,他便毅然“下海”经商。《史记·货殖列传》,称他为“富而好行其德者”。

  范蠡不当上将军而甘心为民,自食其力,传为千古佳话。在那个时代,贩贱卖贵,逐什一之利,被官宦一族视为下贱的品行。但范蠡抛弃此种腐朽观念,不轻视平凡劳动,能上能下,躬身“贱役”,或耕种自食,或正当经商,并视之为人生神圣的谋生之道。这由官变民之举,比他协助勾践举兵灭吴更显得大智大勇。正因为有崭新的思想,范蠡才以华夏大地“商贾之祖”而名留青史。

  “鲲鹏鳞翼途程在,九万风云海浪深”。范蠡,可谓善于应对人生转折的通达机变者。

  ××同志:人生之路漫漫,逆境顺境交替。遇到转折之时,英风烈烈,睿智明哲,通达机变,均是摆脱消沉、走向成功之途。愿你奋起,拼搏向前,再创辉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