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北京军区某部做好接收和培养大学生干部工作纪实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 14:45 解放军报

  赵瑞荣 胡立瑞 本报特约记者 张坤平

  短短几年间,一个曾经为高素质人才短缺而犯愁的单位,如今已成为“全军接收和培养地方大学生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尤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近年来,北京军区司令部直属某部全面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该部政治部主任裴毅斌欣喜地说:“只有紧贴部队需求选人才、搭建发展平台育人才、营造人文环境聚人才,才能发挥人才的
最大效益。”

  1

  这个部队是科技密集、

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业务单位。前些年,军队接收地方大学生干部工作刚开始,该部党委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只要是专业对口的本科生就行。结果,普通岗位人员绰绰有余,而高科技岗位人才短缺。

  党委“一班人”对此进行反思,结论是接收地方大学生入伍必须紧贴部队需求优中选优。统一认识后,该部立即成立人才接收工作小组,开通人才招聘信息网,完善了大学生干部接收引进机制。每年接收工作开始前,他们都要深入部队一线,了解各类专业人才分布状况。根据部队技术尖子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接收引进计划,并及时将计划通过单位人才招聘信息网发布给与其建立协作关系的地方院校;接收工作展开后,他们又带领相关技术骨干分别深入到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十多所有协作关系的地方院校,与专业对口的优秀大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采访中,记者翻开该部《接收引进地方大学生考核表》,看到该部已告别了过去那种单纯的理论考试,取而代之的是包括科研成果、课题研究和开拓创新等能力素质在内的综合考核。

  2

  今年初,该部党委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积极鼓励各个学历层次、各种专业的大学生干部学习深造。他们率先在全区建立健全人才资源数据库,启动了“高学历人才接续工程”,决定每年专门拿出50万元设立“人才建设专项基金”,对入选人才资源数据库的大学生干部进行跟踪培养,先后选送35名大学生干部到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十余所军地科研院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在该部,已形成这样一种氛围:军内外科研活动,优先安排大学生干部参加;重大研究课题,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干部担纲;重要工作岗位,放手让大学生干部去干。2003年,该部准备开发一套软件技术系统,党委经过研究,决定把这项任务交给燕山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李虎领衔攻关。小李仅用2个月时间,就出色完成任务,使某大型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并且为部队节省经费9万元。近年来,该部有5项科研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取得科研成果20余项,科研攻关唱主角的大都是大学生干部。

  3

  没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就不可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此,该部党委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党委成员定期深入部队一线,与大学生干部结对子、交朋友,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想方设法自筹资金近千万元,先后改扩建了办公楼、干部公寓楼,新建、装修了综合服务楼、作业楼和机房。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积极解决家属随军、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困扰大学生干部的诸多难题,力争大学生干部后顾无忧。

  为鼓励大学生干部早出、多出成果,他们对业务成绩突出的大学生干部实行“三倾斜”政策,即:分配住房倾斜、晋职晋衔倾斜、立功受奖倾斜。他们还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贡献较大的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这个部队对大学生干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学生干部佘志茹多次参与或独立完成重大科研技术攻关,并且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地方几家公司高薪聘请她,都被她婉言拒绝了。她说:“如今,我们部队的工作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是一个干事业的好地方,我舍不得离开。”据统计,去年主动申请到该部工作的地方大学生达500余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