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把握偶然机遇说开去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 06:32 解放军报 | |
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澳大利亚科学家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 1979年,沃伦在切除活组织的溃疡病人中,发现胃下部有小小的弯曲细菌寄生。当时理论认为,胃这种酸性环境中细菌不可能生存,科学界对沃伦的发现不以为然。胃肠学家马歇尔听到这个偶然的发现后,立刻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不顾人们的嘲笑和不理解,克服重 马歇尔面对医学上一次偶然的发现,没有像他人那样凭经验认为不可能,而是对这种偶然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做出重大的发现,获得诺贝尔奖。科技创新史上很多次成功就是来自于抓住偶然机遇。 在一次战斗中,美国士兵约翰头部严重受伤,医生切除了他大脑中的胼胝体。正常人依靠胼胝体来连接大脑中左右两部分,没有了胼胝体的约翰出现了许多奇特的现象。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佩斯里听说以后,意识到这个偶然的病例对于大脑科学研究来说,是个非常宝贵的机遇,立刻赶来对约翰进行长期仔细研究。后来,他解开了人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定位之谜,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奖。这个结果让当初给约翰做手术的那家 医院的医生后悔不已,本该属于自己的荣誉拱手让给了佩斯里。沃伦、马歇尔和佩斯里的成功,源于科技创新中的一些偶然现象,而他们则敏锐地抓住了机遇与被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成功把握机遇,最终解开一般情况下难以获知的科学秘密。 当前我军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本职,大胆创新,取得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和发明,促进了部队建设。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有的科技工作者热衷于对科技创新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现象的研究,而对于个例和偶然现象,重视不够,甚至因为不容易出成绩就干脆充耳不闻。这既有普遍性问题容易发现规律,容易出成绩的客观实际,也有很多前人的成果可借鉴,让一些喜欢人云亦云的在其中滥竽充数。有的科技工作者虽然注意到这些个例和偶然现象,但却受到现有的知识理论的束缚,草率地对偶然现象下结论,放弃深入研究,置之不理。这实际上就等于放弃了一个科技创新发明的机遇,或许会像当初治疗约翰那家医院的医生一样,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成果拱手相送。 作为一名军事科技工作者,应时刻擦亮自己的眼睛,胆大心细,培养具有从个例和偶然中创新的能力,善于从新事物新情况中的偶然现象去挖掘、去研究,牢牢抓住科技创新中的偶然机遇,掌握这种科技创新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