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以理论的突破性创新推动军队跨越式发展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 20:12 解放军报

  军事理论转型和突破性创新,多发生于战争形态变更的特殊区间,建立在一整套新的作战原理之上,因而它将改变传统的作战规则,开启新的战场空间和作战样式与手段,并导致军队结构的重组——

  以理论的突破性创新推动军队跨越式发展

  车先明 朱小宁

  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型期,军事理论必须突破机械化战争理论的结构和框架,积极主动地实现突破性创新,以此牵引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时空坐标系的突破:从机械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

  从平面到立体,从单维到多维,空间形态日趋复杂是战争形态转型的物质支持。军事理论,是对战争时空特性的把握和运作,时空的变化,使原有理论的根基解体,必然要求提出新的军事理论取而代之。军事理论转型,根本的是要突破机械化时空,以信息化时空为坐标系,挖掘适用于新时空的作战资源运用的新原理、新规则。

  信息化战争时空特性发生根本的变化。与机械化战争时空相比,由于信息、网络等高技术群的广泛运用,信息化战争的时空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时间的线性、不可逆转、可预测性等面临挑战:从观察、判断、决策到行动的每一环节都大大加速,无情地压缩着作战领域中的时间;各种时态,如时钟时间、网络虚拟时间、网络物理时间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时间“拼贴”;非线性交战规则的引入,打乱了事件的先后顺序,使不同事件的相继顺序,像“超级文本”一样同时并存;网络化的组织形式,人员和作战平台在时间上能够共享,使得时间弹性化,利用的价值在上升等。信息化战争在压缩时间的同时,也压缩着空间,物理距离的意义渐渐变小,突出表现在流动性、模糊性、整合性上:网络的技术性基础设施界定了新的空间,信息的流动形成了与静止区域空间相对应的新的流动空间;战略、战役、战术边界模糊而不确定,特别是虚拟组织的出现,可以迅速分化重组,使得作战空间的边界越来越不清晰;信息网络的链接作用,使网络空间、信息空间、物理空间形成一个连续的统一体等。时空特性的这些变化,使建立在传统时空基础上的军事理论面临失效,如“以空间换取时间”就已经基本丧失了适用的条件,需要根据新时空的特性,组织和运用新时空,设计和研究出新的理论。

  对时空变迁失去敏感是军事理论转型的最大障碍。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空中,从内层空间到外层空间,从实体到信息——马汉的海权论、杜黑的空中制胜、制信息权论,一次次把人们的视野引向新时空的开发和角逐。对时空变迁失去敏感,运用旧时代理论,指导新时代作战,必然导致惨败。中日甲午战争清军大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仍用农业时代的落后理论,指导和指挥着军队与近工业时代的敌人作战。海湾战争,实质上也是两种不同时代的人作战:伊军的高技术兵器含量并不低,但却一味沉浸于过时的经验和消极防御理论中,不顾多国部队以高技术兵器为支撑、运用“空地一体战”理论指导的全纵深“非线式”作战,而以埋于沙土中作为火力支撑点的坦克和堑壕形成的“萨达姆防线”实施呆板的阵地战,当然只能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当前,关于建设信息化军队,信息化作战的理论成果很多,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有一部分是“穿鞋戴帽”,患有时空变迁的失敏症,用机械化时空观去诠释信息化战争、筹划作战力量的运用。如,作战编成中的线性编组、战法上的“层层剥皮”与实体摧毁等,就是机械化时代的产物。

  走进新时空的关键在于抓住信息时代的中心技术和主流生产方式。走过刀耕火种,历经畜力蒸汽,步入电子世界,每个时代都有其中心技术和主流生产方式,反映着该时代的时空特性。古代的日出而作,悠然南山,现在的快速节奏,鹰击长空,无不体现着中心技术和主流生产方式与时空特性的对应关系。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以信息为中心技术的主流生产方式,随之产生全新的管理方式。因而,从信息时代的中心技术和主流生产方式入手,就是把握时代特征,融入信息新时空的重要途径。美军新一轮军事理论创新,从网络中心战理论、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到基于效果作战理论,很大程度上都启发于信息时代的生产方式、经济运行方式及时空运用方法。《网络中心战理论——发挥信息和网络优势》一书,在提出网络中心战概念前,就运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网络的复杂性、时间空间及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表明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中心技术和主流生产方式”在作战中的具体运用,体现着信息时代的特征和时空特性。目前,一些军事理论倒不过来“时空差”,很大程度上也应归因于理论研究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网络缺乏有效的链接。

  力量基础的突破:从追求机械能到追求信息能

  研究和设计军事理论的目的,是追求作战能量的极限释放。作战力量理所当然应成为军事理论研究的重心。信息化战争形态下作战力量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信息及网络成为作战力量的核心要素,必然要求军事理论从追求最大程度地释放机械能,转而追求最大限度地释放信息能;从阻击破坏敌方机械能的发挥,转到阻击破坏其信息能的释放。

  信息力成为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的基础。信息化作战力量,以知识为基础,围绕信息和网络而组织,控制物质流和能量流,并对战斗力构成的其他要素,如人员、武器、编制体制、指挥管理、综合保障和战场环境都有普遍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信息和网络,极大地改变着信息化力量的特点、结构和功能发挥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体涌现性。一体化及新交战规则作战原则的融合,使作战力量涌现出许多功能,即1+1〉2。二是非线性。指挥控制与决策中的反馈回路、对敌人行动的应激反应、非线性交战规则(如并行打击)的引入,导致作战力量相关子系统间呈现非线性关系。三是自适应性。即当某些子系统发起攻击或受到攻击时,其他子系统群会改变它们的行为及互动方式,从而使整个系统能够适应作战环境的变化。四是自组织性。在共同的作战意图指引和控制系统的组织与协调下,各种作战力量的行动可以保持一种长时间的有序状态。一句话,信息成为整体作战力量的开关机制,决定着作战能量运行的过程与特性。

  信息力主导地位的最终确立仍依赖于理论转型。信息力主导地位的真正确立,关键要看新军事理论的界定。尽管信息是作战力量的核心,但在军事理论中并没有体现和强调,那么信息的主导地位实际上仍没有确立。英国人首先发明了坦克,但是由于没有进入军事理论,或者没有提出相应的作战理论,机械力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没有确立。只有当德国人提出“闪击战”等机械化作战理论时,机械力的主导地位才得以确立,并在作战中发挥作用。信息的主导地位,在信息化战争军事理论创新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网络中心战理论强调信息优势,并认为只有信息优势,才能有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基于效果作战”、“战略瘫痪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都是以制信息权为前提的,注重挖掘信息的巨大潜能。正是新一轮军事理论,才使信息力的主导地位在美军作战中得以确立。因此,军事理论转型,只有从理论上自觉地强调信息优势,挖掘信息的巨大潜能,信息的主导地位才能真正融入武器系统、人才培养、军事训练,落实到未来作战中。

  以信息能为思维重心反映着军事转型与理论转型的本质。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说,给亚瑟王一把手枪,他用枪托去砸敌人,就不是转型,躲在树后瞄准敌人才是转型。这句话的实质是说,转型的关键在于发挥新能量的作用。实现军事理论转型,根本的是要遵循信息化作战力量的内在机理,以信息为思维重心,把信息能放在军事理论设计的核心,寻找信息能最佳释放的方式。即在筹划运用作战力量时,要从牛顿经典力学的范式中扩展开,不仅关注力量的物理因素,根据物理特性进行分类和运用,而且应关注作战力量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那些导致系统相关行为的自适应特性和机制;要重视用“并行作战”代替“顺序作战”,用“控制战”取代消耗战和歼灭战,打破战略、战役、战术之间的区分;要注重以信息优势为前提,知识为中心,以效果为指向,以打击敌作战意志和能力为着力点,以平行计划为保障,快速而具有决定性;要突出时间因素而不是空间因素,优先打击时间敏感目标,进行时间敏感行动,而对时间不敏感的目标和行动则采取搁置和跨越等。

  思维方式的突破: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

  机械化战争时期,通行的是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的线性思维方式和运作方式,战役胜利是战斗胜利的线性迭加;可以根据不同任务、不同空间将作战任务具体到各军兵种、各部队,等等。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技术大大压缩了时间和空间,过去认为是因果关系和秩序关系的线性问题变成非线性关系,非线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军事理论转型,迫切需要思维方式的变革,即实现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的转变,运用非线性方法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构建新的理论体系。

  非线性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点。所谓非线性,就是事物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加减,而是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关系;即使是一个微小的初始值,也会引起极端的效应。“蝴蝶效应”和原子链式反应就是典型的例子。机械化战争中,侦察距离近,兵器打击半径小,机动能力差,作战双方控制战场空间的能力弱,作战模式只能是线性的,突出顺序作战、程式作战,从外向里逐级逐层消灭敌人,最后打击敌人的战略重心。尽管空中力量的出现为直接攻击战略重心提供了技术手段,但随着防空技术的发展,空中作战也不得不采取线性方式进行,即先摧毁敌防空能力夺取制空权,再展开空中进攻和支援地面进攻作战。信息化战争极大地改变着作战的时空,作战体系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具有非线性特征:战略、战役、战术相互交叉重合,错综复杂;作战空间不是各维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融合很难区分开来;作战行动克服物理空间的限制,注重并行或同时的非线性交战方式;通过信息网络的作用,各种作战行动在统一的指挥意图下自组织、自协同、自同步等。

  非线性思维支持军事理论转型。军事理论是主体在军事实践中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进行逻辑思维而获得的。军事理论转型,需要主体思维方式由线性思维走向非线性思维。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历时性,事件的顺序是线性的,像河流中不断流动的水,而非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共时性,各种事件可以同时发生。并行打击、同时打击,以达成“蝴蝶效应”瘫痪敌方作战体系,赖以支持的思维方式就是非线性思维。信息化战争,系统的整体与部分、原因与结果之间已是典型的非线性关系,只有自觉运用非线性思维才能解决其中的复杂问题,在表面上混沌的纷杂现象中,看出战场态势发展和演化的秩序,洞悉可能发展的方向,进而寻找到识别变化并应付变化的理论方法。因此,军事理论转型应确立非线性思维方式,在理论设计上摒弃线性思维的烙印,代之以非线性的内容。如,是否可以扬弃一梯队、二梯队的概念,在作战力量、战场空间上实现非线性组合;应根据非线性理论建设一体化战场,运筹各种作战力量和时空、信息资源,从理论上寻找把握战场复杂性的关键,等等。

  注重确立非线性思维方式。实现军事理论转型,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我军跨越式发展,重要的是减少“思维差”,树立起非线性思维方式,将思维方式的变革落在实处。一方面,融入社会经济时代大潮是思维转变的最佳捷径。社会是非线性思维的沃土,经济运行和管理中,诸如柔性生产,弹性工作制,资源管理,价值链管理等,都体现着丰富的非线性思维。另一方面,应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然科学素养。自然科学是非线性思维方式确立的有力工具。美军的非线性思维,很多得益于自然科学的启示。自然科学中,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及其相关理论已非常成熟,并且有完善的模型理论,既可以为理解非线性思维提供帮助,又可以通过模型改造用来解决信息化战场中的复杂问题。要有意识地提高军事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自然科学素养,了解和掌握一些非线性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增强军事理论转型中的非线性运用能力。同时,要注重非线性思维方式的训练。思维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通过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蝴蝶效应”式的案例,设计非线性思维训练内容,通过自学习、自组织等训练方式,提高非线性思维能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