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建设新思路:开发与环保并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06:16 解放军报 | |
本文提要:2005年10月,国内数十位水电开发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就我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开展高层对话。与会人员一致感到,“十五”计划中“积极发展水电”的表述在“十一五”规划中变成了“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昭示着我国水电建设将进入开发与环保并重的新阶段。 【新闻聚焦】11月12日,在我国已建成二滩水电站的雅砻江上,又一个巨型水电站——锦屏一级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我国水电开发的步伐大大加快。该电站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四川电力短缺的矛盾,并送电至华东地区。据专家介绍,我国目前正在建设和将要建设的大中型水电工程大多集中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长江上游、南盘江、红水河、澜沧江、黄河上游、怒江等十三个水电基地,规划总装机规模近3亿千瓦,而现在有条件开工或已经开工在建的约有1亿千瓦。 【现象透视】“十五”以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 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面对2020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再翻一番的目标,如何保证足够的能源和电力供应无疑将成为一个最突出的难题。从我国现有资源结构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逐年减少,核电、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条件也很有限,完全靠火电或新能源既不科学也不现实。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水力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理论蕴藏量达6.8亿千瓦,目前已开发量还不到经济可开发量的20%。如果能在2020年之前开发出2亿千瓦时水电,我国的能源状况将大为改善。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强烈的季风特征,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洪水和干旱灾害交替出现。对于水电开发而言,修建水库可以利用河流的落差,拦蓄洪水,调节径流,以丰补歉,并根据电网需求灵活发电,解决电网调峰问题,对电网安全运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如果没有相当数量的水电站,人们的温饱、生活用水、防洪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加快水电资源开发,不仅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电力乃至能源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新闻聚焦】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高层论坛”上,建议开发怒江水电的报告再次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赞成者认为,水电工程上马不仅能缓解当前中国的能源困局,还能极大改变怒江地区的落后面貌;“环保派”则认为,怒江开发将有可能使中国再失去一条“生态河流”,极大地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现象透视】近三年来,关于怒江的开发与保护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与金沙江、澜沧江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峰曾指出,怒江已查明的水生生物有48种鱼类,其中有4种珍稀鱼类和一些特有鱼类。一旦拦起大坝,对生态的破坏将是毁灭性的。生态学家喻卫奇也指出,怒江流域的十三级大坝将使怒江中原有的部分鱼类被迫改变生活习性。 在国外,水电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教训早已有之。在美国,科罗拉多河每年带走5700万吨泥沙,河水呈现泥红色。但当这里建起水坝以后,90%以上的泥沙淤积在格伦峡谷大坝身后的鲍威尔湖,科罗拉多河的河水变得清澈,终年缓缓流动,水温也基本保持恒定。刚开始,对格伦峡谷大坝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的负面效应开始慢慢显现:河水中的8种本地鱼类,有3种渐渐消失了;其中一种名叫弓背鳜的珍稀品种,在过去的20年中,数量从8000条剧减到2000条,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的破坏。在北非的埃及,几千年来定期泛滥的尼罗河水带来的肥沃土壤,冲积形成了富饶的三角洲。阿斯旺大坝建成后,阻挡了尼罗河夹带的大量淤泥,使两岸土地日渐贫瘠。同时,大坝下游河段沉积物日积月累,使污染情况更加严重。 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建设任何一项工程,都不可能“百利而无一弊”,关键是如何确保利大于弊。因此,不少专家指出,水电开发应从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最大化着眼,采取“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已被国内外水电开发证明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 【新闻聚焦】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水力发电站,建成后形成了大型人工湖——新安江水库,后来被称为千岛湖。由于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这里已经成为杭州最著名的旅游景区。它所在的城市——淳安县于2004年10月荣获了“国际花园城市”的桂冠,是国际花园城市B类城市中的唯一金奖。 【现象透视】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认为,保护生态和有序开发水电可以兼得。生态问题处理好了,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可能会更快、更好;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会遭受挫折。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保护生态”和“有序开发”这样的字眼成为像新安江水库一样的现实呢?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巡视员牟广丰认为,水电建设规划不仅要关注资源开发布局、规模、结构、方式及开发时序等技术开发条件,还要考虑流域和区域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需求;水电开发项目应做好环境评价,并向社会公示;提高决策过程中信息的透明度,坚决杜绝急功近利、牺牲环境、牺牲公众利益的水电项目。 国际社会的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化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必经之路,而工业化、城市化必然要付出一部分环境成本。李冰修 都江堰对当时岷江的生态有所改变,巴拿马运河对生态也有所改变。可谁来测定这些变量的大小优劣呢?历史悄悄地告诉人们:没有都江堰,就没有“天府之国”;没有巴拿马运河,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船只还得绕行南美洲。所以,水电开发与环保,一个也不能少。只要我们在水电的规划和发展中,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更加重视每一项水电工程项目的生态问题,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就能使水电建设成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能造福子孙后代的福祉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