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美军新一轮全球基地调整的战略意图及其影响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 13:09 学习时报

  王宝付

  美国庞大的海外军事基地体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立起来的。冷战期间,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上优势,使遍及全球的基地体系更加完善。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几乎关闭了所有前苏联时期的海外基地,但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且在一些地区取得新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深感继续维
持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基地体系,不仅费用高昂,更主要的是与当前所面临的安全环境与威胁不相适应。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开始了对海外军事基地的大规模调整。

  多种动因推动美军基地调整

  过去15年中,美国平均每3年对海外基地进行一次调整。如此频繁的变化,为什么不能一步到位?从根本上讲,这与美国对国际战略形势的分析判断有直接关系。在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个时期里,美国对主要战略对手在哪里感到茫然,既担心俄罗斯会卷土重来,又害怕新的地区强国崛起,在急速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对美国当前的主要安全威胁是什么找不到确切的答案。“9·11”事件,使美国看到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最现实、最直接的挑战,而应对这类安全威胁,仍然沿用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海外军事基地体系,已经远远不够。

  布什政府上台后提出的国防转型计划,成为推动美军海外基地调整的内在动力。海外基地调整是国防转型的重要内容。与国防转型相适应,美国对驻在欧洲、东亚和中东的三大基地体系进行重大调整。在欧洲地区,从德国撤出2/3的作战力量,部署重心向东欧移动;在东亚地区,从韩国撤出1/3的兵力,提高美日军事一体化水平,加强在关岛的军事部署;在中东地区,为减少政治外交因素的干扰,将主要军事设施从沙特移至科威特、巴林、卡塔尔等国。

  美军对海外基地进行调整的另一重要战略考虑是提高军事行动的灵活性。美国在推行全球战略过程中,长期以来奉行一条重要的原则,即在美国重大安全利益受到挑战时,将不惜单独采取军事行动。近年来,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美国与盟国之间时常出现分歧,使美国对外使用军事力量受到了许多制约。特别是在

伊拉克战争中,作为北约盟国的土耳其在关键时刻拒绝美军借道,致使开辟伊拉克北部战场的计划落空,更坚定了美国调整海外军事基地决心。减少国际因素对未来美军作战行动的影响,根据自身战略需要,不受限制地使用军事力量,成为美国新一轮军事基地调整的重要战略考虑。

  基地调整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冷战结束以来,美军海外军事基地总体数量逐步减少。但是,这种变化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战略方向,有很大的区别。在欧洲地区,科索沃战争之后安全形势趋于稳定,调整重点是减少基地数量,防务重心逐步向东欧方向转移,以便控制和影响高加索、中亚等战略要地;在东亚地区,美军主要关注提升美日军事同盟关系,适当调整基地布局,突出驻日和关岛基地的战略地位;在中东地区,则是减少政治、外交、宗教等因素的影响,着眼于控制

能源基地和战略通道。美军的海外基地调整,并不是简单地数量增减,而是着眼于新的战略需求,进行重新布局。

  首先,控制战略要地。“9·11”以后,美国借助反恐战争,军事力量顺利进入中亚、南亚。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阿富汗等国设立新的军事基地。虽然乌兹别克斯坦最近要求美军撤出在该国的基地,但在整个中亚地区,美军已经形成了军事基地网络,驻军长期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在阿富汗及南亚地区,美军以各种不同方式,取得了新的战略落脚点。通过反恐战争,美国军事力量进入到了过去无法达到的地区,并形成了新的基地网络,从全局来看,大大减少了控制全球的战略“空白点”。

  其次,控制战略通道。控制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是海上霸权国家所追求的目标。西方许多战略专家认为,美国当年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海上霸权国家,一个重要标志是从英国人手中接管了许多海上通道。美国历来重视对国际航道的控制,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控制全球16条最重要的“海上通道”的战略目标。近年来,美国在反恐战争和海外军事基地调整中,对一些重要战略航道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苏伊士运河到非洲的吉布提,从阿拉伯湾到马六甲海峡,处处可以看出美国为维护海上霸权、控制战略通道所进行的精心布局。

  再次,打击安全威胁策源地。“9·11”以后,国际恐怖主义成为美国面临的最现实、最直接的安全威胁。美国认为,这一威胁主要来自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要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不能坐等恐怖主义来袭,必须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将反恐战线前推,直接打击产生恐怖主义的策源地。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变得更安全。在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美国与有关国家频繁进行反恐军事演习,在一些战略要点重新部署军事力量,同样也是基于这样理论和战略考虑。

  东亚军事基地调整备受关注

  东亚地区是美军全球基地体系调整的重点。今年以来,美日已经进行了两轮“2+2”战略磋商,提出了加强安全同盟关系的基本原则,确定了驻日美军部署调整方案。按照美日新一轮“2+2”战略磋商所形成的文件,美国将推动日本修改和平宪法,支持日本加强军备、在联盟中承担更大的防务责任。日本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将进一步增强军事实力。美日安全同盟是美国推行东亚战略的基石,共同的战略需求,使美日安全同盟关系迈上了新台阶。未来两国军事力量将围绕作战指挥一体化这一核心,加快基地体系和部署调整。美军将驻扎在本土的第一军司令部迁往日本“座间”兵营,日本组建“中央应急机动司令部”,与美国陆军指挥机构相协调;日本航空总部司令部将搬出东京,与美第五空军司令部一块部署在横田;海上作战指挥机构将集中在横须贺。与此同时,日本将突破奉行几十年的“无核三原则”,同意美军部署最新型的核动力

航空母舰,以取代目前部署的“小鹰号”常规动力航母。此外,美军为减少同驻地民众的矛盾,还将在冲绳的海军陆战队减少7000人,重新部署到关岛。上述计划完成后,美日作战指挥体系将更好地融为一体,联合行动能力将有新的提高,联手干预地区安全事务的可能性也大为增加。

  美国在东亚军事基地调整另一重要目标是将关岛建成“核心基地”。按照新的调整计划,未来几年,美军将使关岛成为美国本土之外第四个战略轰炸机基地之一,计划部署4—6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为增强远程精确打击能力,部署164枚新型巡航导弹和大型无人侦察机。为增强基地的保障能力,目前,美军正在扩建陆海空军基地,以提高各种弹药和作战物资储备能力,把关岛建成太平洋战区名副其实的“战略支撑点”。

  美军在东亚地区的基地体系经过新一轮调整之后,将形成重点更为突出的三线配置。即以驻日基地为核心,从日本列岛到台湾一线的第一岛链,以关岛为中心向南北延伸的第二岛链,以及以夏威夷为重点的第三岛链。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历来是影响地区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整后的东亚军事基地布局,不仅反映了美国对该地区的安全构想,成为美国构筑新的全球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美国的战略意图。

  美军海外基地部署将呈现新格局

  按照新的调整计划,今后几年中,美军将关闭或撤销海内外基地60多处,对境内外近800个小型基地和军事设施进行改造或重组,今后将由四种功能不同的作战基地编织成新的全球基地网络。

  一是大型骨干基地。根据未来的战略重点,建设若干个大型骨干基地。这些基地所处战略位置重要,作战生活设施齐全,对美军全球军事行动起支撑作用。在这类核心基地,美军不仅将部署新的作战力量,还将加大军事设施投入,比如在东亚地区的驻日、驻韩和关岛基地等。

  二是“前方作战基地”。今后几年,美军将把过去长期驻有重兵的一些基地,改造成“前方作战基地”。在这类基地中,仅保持少量驻军,增大作战物资储备,使其具有海外军备仓库的作用,成为对大型骨干基地的补充。一旦冲突爆发,利用这些前方作战基地,迅速投送兵力,确保美军作战行动的成功。

  三是“临时性作战基地”。与冷战时期不同,美国目前面临多种安全威胁与挑战。这些新的安全威胁,何时出现,将在哪里出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美国今后要在世界一些重要地区建立众多的临时性作战基地,一些军事专家将其形象地称为“浮萍基地”(LILY PAD),保证美军作战有更大的灵活性。在这些临时性作战基地,平时仅驻少量人员,甚至不部署任何现役部队,将其完全交给军事承包人管理,或者是通过条约、协议的形式,从有关国家获得使用权。战时一旦需要,立即征用。值得关注的是,今后美军海外基地建设更多地是以这种形式出现,其扩展速度会比较快。

  四是海上浮动基地。海湾战争以后,为减少政治外交因素对军事行动的制约,美国开始大量建造海上浮动基地。近年来,“海上浮动基地”建造速度加快,迄今美军已经建造了16个大型海上浮动平台,并在阿富汗战争等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陆上基地的重要补充。

  海外军事基地是美国维护全球霸权最重要的战略资产,也是其超级大国地位的象征。美国对海外军事基地进行大规模调整,减少数量,并不是战略力量收缩,更不表明美国从此将走向新的孤立主义。恰恰相反,美国是根据国际格局和安全环境的变化,重新配置战略资源,以便更有效地维护和拓展美国的战略利益,延续美国的霸权。经过新一轮调整之后,美国将基本完成对庞大的海外军事基地体系的改造,全球军事基地布局将有较大变化。这样的变化,究竟是有利于建立互信,加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还是会扩大猜疑与戒心,引发地区动荡与冲突,的确值得密切关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