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评论:自主创新是铸就空间事业辉煌的必由之路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19:01 求是

  自主创新是铸就空间事业辉煌的必由之路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启示

  2005年10月17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神舟六号飞船在环绕地球飞行五天之后,安全、准确地返回内蒙古中部预定地区。当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面带微笑
走出神舟六号返回舱时,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至此,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负责抓总研制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取得了六战六胜的佳绩。作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排头兵,研究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以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振兴为己任,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使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进一步缩小了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飞天之路。

  一、神舟号飞船飞行连续取得圆满成功,带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作为集中了众多高新技术的领域,载人航天从来都是国家意志和能力的重要制高点。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接连飞行成功,已经在国家科技领域产生新的重要影响,有力地带动了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等基础学科的深入探索,有力地推动了系统工程、自动控制、推进技术、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和工业技术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带动了新

能源、新材料、微电子、光电子以及通信、遥感等产业的兴起,促进了我国高科技产业群体的形成和发展;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学科范围宽广、综合性和创新性更强的科技平台,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过硬、能够站在世界航天科技前沿的高层次人才,有力地支撑了国家人才创新工程的建设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神舟号飞船六战六捷,使我国跻身于国际空间大国前三甲的行列。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表明我国已突破载人飞船返回技术;神舟二号、三号和四号无人飞船的连续成功,使载人飞船系统的方案及各项功能得到检验,可靠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具备了载人飞行的能力;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成功,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国际载人航天太空俱乐部。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载人航天飞行。从“一人一天”飞行到“多人多天”飞行,从航天员进入轨道舱、脱去航天服那一刻起,表明我国载人飞船具备了多人多天在太空生活的能力,从而为今后进行的在轨空间科学试验、航天员出舱活动以及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神舟号飞船飞行连续取得圆满成功,是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的结果

  自主创新重在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面对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在技术上的差距,研究院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科技成果和有益经验的同时,更突出强调自主创新。我们摒弃技不如人的心态,勇于创新、勇于突破,在工程论证、立项时就大胆提出技术大跨越的思路:研制由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组成的三舱飞船,将安全性设计作为飞船设计的核心,同时考虑功能的可扩展性。在增加对接机构后,可使之成为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为载人航天事业的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另外,从经济角度出发,考虑一船多用,当飞船完成在轨运行任务后,轨道舱留轨飞行,开展大量的空间科学实验。这一独特的设计思路,使我国跨过美、俄从单舱到多舱的历程,直接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大大加快了中国空间事业的发展进程。

  自主创新贵在自主。自主才能自立,自主才能自强。发达国家的关键核心技术,很难通过花钱引进来,尖端科技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掌握。神舟号飞船飞行连续取得圆满成功,正是航天人百折不挠致力于技术创新的结果。面对前所未有的“高技术难度、高可靠要求、高质量保证”的要求,研究院知难而进,怀着“一切为载人,全力保成功”的豪情壮志,和有关协作单位一起,经过长期严谨、细致、艰苦的探索,从1993年到1998年,先后攻克了13项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包括舱段分离技术、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液体回路热控技术、大型降落伞技术、应急救生技术、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返回舱升力控制与过载控制技术等。这些核心技术的突破,使神舟号系列飞船深深打上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烙印,使我国在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两年之后,又成为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的国家。

  自主创新贵在持之以恒。自主创新没有止境,每一次的成功都是下一次创新的起点。和神舟五号相比,神舟六号要实现两人多天飞行,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新的跨越,也是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载人航天飞行。面对神舟六号设备配置变化大、技术状态更改项目多、航天员进出轨道舱及在轨生活等诸多新问题,研究院组织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验证工作,并进行了科学优化舱内布局、合理改进返回舱舱门密封性能、进一步提高整船热控指标等多项技术改进,确保了神舟六号飞行的万无一失,使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为一次近乎完美的飞行。

  三、神舟号飞船飞行连续取得圆满成功,是致力于管理创新的结果

  神舟号飞船工程是一项系统复杂、协作面广的宏伟工程,其研制工作涉及全国多种行业、数百家单位;神舟号飞船工程又是一项工作项目千头万绪的工程,经常是初样与正样齐头并进、一期和二期工程交叉进行;神舟号飞船工程更是一项高风险的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载人航天的成败,每一次操作都事关航天员的安危。要取得成功,除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条件更新外,还必须坚持管理创新。1996年以来,研究院以管理创新求科学管理,加强了科研生产的计划管理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管理促进度,向管理要效益。经过积极探索科学的航天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飞船研制管理工作开始走上科学、有序、规范的道路。

  加强计划管理,明确工作目标。飞船系统把细化技术流程和计划流程作为加强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1996年以来,飞船“两总”(总指挥和总设计师)系统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了初样船和13个分系统的整体计划流程,下发到每一个研制单位,使全体研制人员都有了明确的目标。此外,在每项大型试验开始前,飞船系统都制定详细的计划流程,工作细化到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时,并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保障条件,确保了试验的顺利进行。

  坚持并行作战,形成上下一盘棋。1998年以来,针对飞船研制多线展开、资源紧张的现状,飞船系统在认真学习国内外系统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飞船研制特点的工程管理办法,即每一条研制和试验线上都设立相应的主管副总设计师和主管调度、质量的专业人员,负责本条线上研制任务的计划安排、物资调配、质量控制;飞船总指挥和总设计师通过周调度例会,对几条线进行统一指挥,全面掌握型号进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薄弱环节。采用这种管理办法,有力地保证了六艘飞船的研制进度和质量。

  实施项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从飞船研制初期,飞船系统就把项目管理引入飞船研制中,即在每艘船开始研制工作前,都编制项目管理计划,从范围、质量、可靠性、安全性、技术状态、人员、风险、进度等方面明确工作内容和计划安排,指导飞船的研制和管理。项目管理的实施,确保了从系统、分系统到单机都做到办事有依据、工作有文件、操作有检查、结果有复核,从而有效地促进了飞船的研制工作。

  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全程受控。为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项目的质量,飞船系统在传承航天质量理念、坚持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飞船研制特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质量管理的举措。飞船所有操作项目都实行了表格化管理,做到了工作有依据、有记录、有签署,且经得起历史检查。技术状态控制“严”字当头,所有涉及到船上产品状态更改的项目,都必须有技术更改通知单,有主管副总设计师签字,并且要做到“论证充分、各方认可、试验验证、审批完备、落实到位”。认真进行质量问题归零,对发现的任何问题,都要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明确责任人,并采取纠正措施,以避免问题重复发生。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飞船研制队伍逐步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和技术、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工作项目程序化、制度化率达到了100%。飞船研制试验中的所有工作都做到了有章可循。

  四、神舟号飞船飞行连续取得圆满成功,是创新型人才不断成长的结果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研究院能够接连取得六战六捷的辉煌成就,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人才的年轻化,是空间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时,研究院神舟号飞船队伍的构成情况是:一大批对卫星研制有着丰富经验的老专家带着为数不多的年轻人。面对空间事业日新月异的形势,十几年来,研究院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载人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依靠老专家的同时,不断完善人才的选拔、评价和激励机制,着力培养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通过以老带新、加强培训、关键岗位锻炼等多种办法,使得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脱颖而出,为神舟号飞船的连续成功飞行奠定了人才基础。特别是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后,面对飞船队伍中一批技术和管理骨干相继被输送到其他型号和单位任管理或技术领导、一批老专家退居二线的情况,研究院大力加强青年科技干部和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对管理层、分系统负责人等进行了调整。通过人才引进、外派学习、专家授课等方式,加大技术骨干培训力度,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展远程教育培训,使一大批年轻人成为科技管理和关键技术岗位上的中坚力量,一批青年技术人才逐步走上领导岗位。新鲜血液的不断补充,使飞船队伍人员结构更加年轻化,更加朝气蓬勃,顺利地完成了新老交替。正是这支队伍,圆满完成了神舟六号攻坚战的任务,确保了飞船的高质量、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确保了万无一失,使航天员得以从容踏上通向太空的坦途。

  完善的培养机制和使用机制,使一大批青年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中建功成才。据统计,目前神舟飞船研制队伍的整体平均年龄不到40岁,一批熟悉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懂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既有超前发现能力又有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形成,为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和人才基础。

  五、神舟号飞船飞行连续取得圆满成功,是神舟文化不断创新的结果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促进伟大事业的快速发展。多年来,研究院在全力推动我国空间事业发展的同时,始终注意引导干部职工保持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在完成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其他科研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培育和弘扬了以“祖国利益至上的政治文化,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文化,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的质量文化,同舟共济的团队文化”等内容为核心的“神舟文化”,使研究院成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这一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发源地。

  为了使全体飞船研制人员牢固树立“一丝不苟、分秒不差”的“载人航天意识”,培养“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研究院和飞船“两总”系统在努力进行管理创新的同时,还在飞船队伍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神舟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开展以“学习、凝聚、放心、成功”为主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以“零缺陷的理念,攻关克难的勇气,吃透技术的能力,严慎细实的作风,同舟共济的精神,确保成功的决心”为标准的神舟团队建设活动,使“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成为员工的共同理想,“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铸就辉煌”成为员工的共同信念,“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成为员工的座右铭,“对飞船负责,对航天员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成为员工的共同誓言。在研究院领导的严格要求、深入动员下,神舟文化已成为飞船研制队伍自觉行动的指南。队伍成员以国家的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崇高的追求和执着的信念,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开拓创新,顽强奋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实现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跨越,掌握了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充分展示了新时期航天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崇高境界和时代风采。

  六、神舟号飞船飞行连续取得圆满成功,是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结果

  研究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体制、新机制,提升了研究院的核心竞争力,为连续六次奏响神舟号飞船的凯歌奠定了基础。

  发展指导思想的创新。根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的“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发展目标,研究院明确提出了“突出一个面向、实现两个转变、建设三个体系、实现四个突破”的发展新思路。即面向市场和竞争,实现经营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经济运行体系、经济责任制与考核评价体系、经营监督体系,实现航天器研制产业化发展的突破、空间技术及产业链延伸的突破、民品三产发展的突破、国际化经营的突破。通过实施发展新思路,推进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进程,研究院步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提高体制机制创新能力。按照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对研究院进行了实体化改造,使我国航天领域诞生了一个崭新的集总体、总装、总测试、总试验为一体的实体化院体制和管理模式。对研究院的资源进行了重组,初步形成了一个主体(空间系统集成)、三个支柱(控制技术、有效载荷技术、制造技术)、一个延伸(卫星应用)的新格局。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革,以加强事业部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为重点,完善了事业部管理模式。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了专业化、集约化、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开放式的合作创新平台,牢牢把握了自主发展的主动权;启动了以提高四种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研制生产能力、市场开发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为重点的能力拓展战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内部经济运行体系。以航天器研制主业务流程与配套支撑流程为重点,进行专业重组、流程优化与再造,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加速开发“核心技术”与“优势产品”为重点,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加强创新项目攻关,培育军民两用技术,促进成果转化,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我们将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引的方向,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相结合,全面推动我国空间技术和产业的进步,把研究院铸造成为国际知名的空间技术公司,创造我国航天事业更大的辉煌。 (作者:袁家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院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