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军事历史专区 > 正文

史海回眸:盟军指挥混乱导致中国远征军失败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11:27 世界新闻报

  《世界新闻报》特约撰稿人 刘波 张建平

  二战期间,中国人民不仅在自己的土地上抗击日本侵略者,还两次组成远征军远赴缅甸帮助英国军队抗日。在194 2年首次赴缅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日寇血战一个多月,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最终却陷入困境,被迫退回国内。谁该为此负责?

  日军企图切断中国抗战生命线 缅甸印度告急英国无奈求中国

  1941年12月9日,日军第15军入侵泰国,接着从泰国曼谷调兵遣将,深入泰缅边境塔念塔翁山脉东麓、麦索、达府等地区,并日夜抢筑入缅公路。12月18日子夜时分,日军神不知鬼不觉地越过泰国国界,出现在缅甸最南端的热带丛林中。次日,日军攻占了丹那沙地区的3个机场,战火就这样突然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缅甸点燃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缅甸东北与中国云南接壤,在战略上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特别是日军侵占越南切断滇越交通后,缅甸不但是中国在西南方面的天然屏障,而且是中国在西南方面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已成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更重要的是,缅甸还控制着经安达曼海入印度洋的要冲,既是英军在马来亚(即今天马来西亚)作战的后方基地,又是印度的前哨,是敌我必争的战略要地。

  日军对缅甸是志在必得,入侵缅甸是其进攻东南亚的最后一战,旨在切断中国的国际援助动脉——滇缅公路,并进逼印度,促使其脱离英国,以实现打造“大东亚共荣圈”的大陆屏障的迷梦。1941年12月底,日军利用空中优势,对缅甸首都仰光发起猛烈的空袭。1942年3月,日军攻陷仰光后,又增调2个师团,兵分几路向缅甸北部进攻。

  缅北告急!印度告急!英国只好放下老牌帝国的架子,向澳大利亚求援。然而,澳大利亚本土已岌岌可危。于是,英国转而向中国求援。面对共同的敌人,蒋介石代表国民党政府,十分痛快地答应了英国的请求。

  中国早就拟定缅甸会战计划 英国置之不理丧失最佳战机

  1942年,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

  1942年2月,国民党政府抽调3个军10个师共十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第1路,下辖第5、第6、第66军。2月下旬,第1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率第5、第6军入缅,3月初接替英军,负责仰光─曼德勒铁路以东至泰、老、越接壤地区的防务。

  其实,中英早该携起手来,尽早将日本侵略军赶出中南半岛。然而在此之前,英国在这方面做得十分不光彩。

  早在1940年夏天,英国置中国利益于不顾,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当年7月18日,英国同日本签订封锁滇缅公路3个月的协定,幻想保全它在远东殖民地的大后方。却不料,当年9月,日本即侵入越南,并迫使泰国与其签订友好条约,这直接威胁到马来亚、新加坡、缅甸等英国殖民地。

  1941年1月,英国政府任命丹尼斯少将为驻重庆陆军武官,开始和中国酝酿建立中英军事同盟。当时,双方组成 “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提出了中、英、缅甸共同防御计划草案。可是英国大多数人对当时局势的看法与中国大有出入。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如果日寇要截断滇缅公路的话,必然从中缅或中老(老挝)边境下手,而不会经过缅甸。因此,当这年夏天中国正式提出中英缅甸共同防御意见书时,英国仍然高傲地坚持,让中国军队在中老、中缅边境布防,而不允许中国军队尽早入缅布防。

  保住缅甸不但是中国的需要,更是同盟国对日作战的共同需要。在珍珠港事件爆发的第二天,即1941年12月9 日,蒋介石指示在昆明西山的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以1941年9月制订的《确保滇缅路作战计划》为基础,拟定《中英联军缅南会战计划》。

  遗憾的是,如此完善的计划却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当时英国的印度总司令韦维尔等人从中作梗,未能付诸实施。19 42年初缅甸作战开始后,英方既没有采纳《中英联军缅南会战计划》,又没有让中国军队入缅作战,致使英军在日军打击下陷入绝境。这时,韦维尔才想起求助于中国。而中国不计前嫌,立即派出军队迅速赶赴缅北前线。

  1942年3月8日,中国远征军接到通知,得知英政府任命亚历山大担任英军缅甸总司令。3月11日,英方提出第5军、第6军统归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人史迪威指挥,但未规定史迪威与亚历山大之间的协调关系。同时,史迪威还偏信来自英国的错误情报,使得战场指挥十分混乱。

  远征军从日寇手中救出英军 仁安羌大捷令英军感激涕零

  1942年4月初,蒋介石又命令第66军入缅作战。曾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孙立人率领新38师由贵州安兴出发,4月14日到达腊戍,担任策应英军和远征军兄弟部队抗击东、西两路日军和向北进攻的任务。

  此时,英军第1师已丧失了斗志。4月5日,英军放弃阿兰庙,以后逐日撤退不停,最后变成了疯狂的溃逃。这使得中国远征军第5军的右侧背受到严重的威胁。13日,英军又要求远征军接防沙斯瓦、唐德文伊、马格威,掩护他们撤退。1 4日,英国又弃守马格威,退守仁安羌。

  这时,孙立人根据上级的指示,命令副师长齐学启带领两个团,开往纳特曼克和克遥克柏当两地布防,负责支援英军和掩护远征军第5军侧背的任务。

  日军第33师团在得悉英军退守仁安羌后,于4月16日派两个联队绕到英军后方,占领了仁安羌油田。17日,日军将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战车营包围在仁安羌北面一带地区。英军粮尽弹绝,危急万分,第1师师长斯考特一再告急求援。在此紧急关头,孙立人主动请缨,调派唯一的装甲兵团第113团,由副师长齐学启和团长孙继光率领,星夜赶往英军被围前线。他自己也亲赴现场,指挥作战。

  4月17日傍晚,第113团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经过两天激烈苦战,第113团收复仁安羌,取得了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次大捷,解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国军人、美国传教士及新闻记者五百多人,并把被日军夺去的一百多辆辎重汽车和一千多匹战马交还英军。英军第1师官兵无不感激涕零。

  当中国远征军官兵出现在他们面前时,英军官兵狂热地与中国士兵紧紧抱在一起。师长斯考特带着第1旅旅长法威尔和第2旅旅长波凯找到孙立人后,向他庄重地敬礼,然后将他紧紧抱住,泪水将孙立人的上衣打湿了一大片。

  盟军指挥失误犯战略错误 远征军陷入困境被迫撤退

  就在远征军一部驰援被围英军之时,东路阵地罗衣考又陷敌手,中国远征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危境,只好北撤。这时,盟军指挥出现混乱,远征军被分置于长达三百多公里的平满纳至曼德勒公路上。4月28日,日军攻占腊戍,切断滇缅公路。 5月1日,日军进占曼德勒,中英军队被迫向印度和中国境内撤退。至5月下旬,日军占领缅甸境内全部要地,并侵占中国云南省龙陵、腾冲等地。

  中国远征军出动10万大军首次出国参战,英勇顽强为世人所称赞。但却以失败而告终,伤亡达五万余人,令人为之扼腕。

  应该说,中国军队首次赴缅作战失败主要是因为盟军缺乏协调一致的指挥和行动。特别是英军畏敌如虎,执行错误的 “弃缅保印”战略方针,将中国远征军的胜利化为乌有。

  另外,英国虚荣心作祟,初期瞧不上中国军队,直至危境,才请求中国派出援军,使远征军仓促入缅作战,丧失了最佳战机。而中国远征军入缅之后,英军又出于私利,总是要求中国军队掩护其撤退,还不履行既定作战计划,使得远征军陷入困境。

  相关专题:军事历史专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