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吴起,多彩的革命圣地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 06:40 解放军报

  吴起,位于陕北黄土高原腹地。1935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吴起镇。从此,吴起镇不仅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是党中央保卫与扩大西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出发点。后来设立了吴旗县,隶属延安,吴起镇也改为吴旗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长期靠吃国家财政救济的吴旗县,逐渐开始腾飞,如今已成为陕北经济的“小龙”。今年10月19日,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吴起70周年之际,作为对长征最好的纪念,也是为了吴起未来更
好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吴旗重新改回吴起的称谓。——编者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来到陕北一处偏远小镇,结束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小镇就叫吴起镇。70年后的今天,记者怀着崇敬之心,重踏这块革命圣地,发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吴起。

  红色资源——

  吸引大批“追梦人”

  10月17日,记者刚到延安,就听了一个追梦人的故事。

  “有一批走在长征路上的追梦人,马上就要到吴起了。”一个延安市民告诉记者。他所说的追梦人,共7个。从2004年10月16日起,这7个人正式从江西于都、瑞金踏上重走长征路的艰难旅程,沿途追寻“长征精神”之梦。近一年来,他们严格按照1934年至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已经徒步纵横赣、粤、湘、桂、黔、滇、川等地,当时已进入甘肃段。这位市民还说:“这几个追梦人计划19日抵达吴起,参加纪念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70周年的纪念活动,你们可能在吴起能见面呢!”

  这样的追梦人,在延安、在吴起,随处可见。

  在吴起,人武部同志把当年毛泽东、

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先辈住过的窑洞一一指给我们看。抚摸着窑洞的岩体,我们的思绪被拉回到了70年前。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

  10月19日,在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70周年纪念大会后,长征红军老战士许学明的遗孀梁满英老人唱起这首陕北民歌,把我们仿佛带到了那火红的年代。

  70年,说起来是那么远,在心里却是那么近。这就是红色革命圣地的魅力。

  利用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延安各界的共识。记者了解到,吴起准备投资3800万元,在县城附近的胜利山上建设一个红军长征公园。胜利山长征公园建成后,将成为长征精神、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安市委、市政府更是明确地提出:“重温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依托圣地资源,打造金字招牌,再掀旅游新高潮”。

  黑色石油——

  挑起经济发展“大梁”

  从延安到吴起3个多小时的路程中,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山山峁峁上,井架和红柳勾画出的美丽画卷。只见一排排抽油机向大地躬身行礼,一条条盘山公路上,油罐车来回穿梭。现代石油工业不仅让这片沉寂已久的红色土地沸腾起来,而且让荒凉偏僻闭塞的高原腹地一下子拉近了与现代文明的距离。

  1993年,吴起本土的第一口油井第一次展现在全县人面前时,“黑金”的光泽照亮了吴起人民摆脱贫困的道路和方向。石油就这样走进了吴起人的视野,并成为吴起的工业核心。

  如今,石油工业已成为延安经济和财政的主要支柱。延安也由过去靠国家补助的地区变为向国家做贡献的地区。志丹、吴起、安塞、子长、宝塔区等县区依靠石油工业财政收入过亿元,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财政收入大县。原来最贫困的志丹、吴起、安塞县,石油收入占县财政总收入90%以上,依靠石油开发实现了脱贫致富。

  2004年底,吴起经济增长达到21.6%。石油经济依然支撑县域经济全局,但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却有所下降,由过去的89%降至83%。农业农村经济所占比重开始攀升。“主业做强,替补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做活”,这样一种新的产业模式已经在吴起初步形成,从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新突破,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绿色山川——

  孕育科学发展生机

  来吴起之前,记者有一种遐想,黄土高原上的吴起应该是赶着羊群、唱着信天游的形象。可眼前,信天游依旧,而山间羊却难觅,翠绿取代土黄成为吴起的主色调。

  长期以来,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是当地农民的主业,羊是当地农民的“钱袋子”,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连续多年的过度放牧使植被遭到了毁灭性破坏。到1997年,吴起县水土流失面积占到总面积的97.4%,现有林面积仅有115万亩。农民生活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出路何在?退耕还林成为老区人民的唯一选择。

  1998年,吴起县在全国首开“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舍饲养羊”的先河。当初有不少群众想不通,但很快老区人民就尝到了甜头。吴起县西沟塔村农民刘生万把家里几十亩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后,去年一次性拿到兑现粮食4060公斤、管护费812元。刘生万高兴地说:“过去一亩地一年也就打几十公斤粮。如今自己栽树种草,国家发粮济款,囤里有了麦子,手里有了票子,真是做梦也没想到!”

  站在吴起胜利山上,我们看到吴起已不像过去到处是一片荒山荒岭,整个自然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夏天,我们这山里可好看嘞!”吴起县人武部的同志自豪地介绍说。那时,爬上当年毛泽东同志曾经指挥过“切尾巴”战役的胜利山上远眺,当年被战火燃烧过的地方,如今只见山杏、沙棘竞相生长,山花漫野,林草丰盛,鸟语花香,令人陶醉。

  在一张卫星遥感地图上,记者看到吴起县的区域就像一枚绿色的

邮票贴在黄色的信封上一样,轮廓清晰可辨,在周围贫瘠的黄土高原中显得那样养眼、爽目。

  在红色、黑色和绿色中,我们看到了吴起多姿多彩的灿烂明天。(来源:解放军报第10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