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中国远征军老战士郑信桓:中秋怀想远征军战友们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 14:1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阳江九月十六日电 题:中秋佳节怀想远征军战友——访广东阳江籍中国远征军老战士郑信桓

  中新社记者 索有为

  “枪,在我们肩上;血,在我们胸膛。到缅甸去吧,走上国际的战场。”在广东阳
江举行的中秋茶话会上,八十五岁高龄的郑信桓老人唱起了这首高昂的《中国远征军战歌》。在欢度中秋佳节之际,老人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怀想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殉国的战友们。

  郑信桓,一九二一年出生于广东省阳东县,初中毕业后到广东南路高州参加张炎将军组织的学生军,一九三八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十七期十部队机械化步兵大队。

  一九四二年,郑信桓等一百名广东籍同学奉命奔赴缅甸战场,编入中国远征军杜聿明部。当时正赶上中国远征军主力——中国第一机械师第五军二百师在缅甸战场担任掩护撤退任务。师长戴安澜见新到的是刚毕业的学生军,没有战斗经验,便不肯派下连队,而将他们组成军官连,跟随师部行动。

  担任掩护撤退的二百师完成任务以后,接到立即撤出战斗、夺路回国的命令,师长戴安澜本可以从曼德勒铁路以东、萨尔温江以西的夹缝中穿梭回国,但是他为了其他兄弟部队,硬闯无边无际、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野人山。进入野人山一个月,粮食断绝,只好以坡禾(旱禾)、野果、芭蕉根充饥。

  一批几万名华侨跟着回国影响了部队的行军速度。师长戴安澜将军官连集合起来,下令说,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把华侨带回祖国,这是你们军官连的任务。为了让华侨能回到祖国,军官连分开在两翼保护,并派出一些军官负责收容,有时一天只走三四十里路。遇到悬崖峭壁,还要用绳子把华侨一个个拉上去。

  五月十八日夜十一时左右,部队要穿过腊戍西侧的细包至摩谷公路时,遭日军伏击,战士们本能地立即应战。军官连走在后头,将华侨隐蔽在安全地带。

  郑信桓说,一夜激战后的密林,草丛中横七竖八地躺着数不清的尸体。师长戴安澜胸腹各中一枪。当时部队断粮断药,加上原始森林终日大雨,蚊子叮,蚂蝗咬。戴安澜的伤口溃烂,化脓还长了蛆。五月二十六日,戴安澜牺牲,大家轮流抬着其遗体翻山越岭。

  回到昆明后,中国远征军日夜操练,枕戈待旦,准备反击。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一日夜,反攻开始,第五军二百师负责攻击龙陵。

  郑信桓临危受命担任六百团第一营第一连连长,当他爬上山头时,只见阵地硝烟弥漫,到处是战友的尸体。把全连集中起来,仅余七人。见此情形,郑信桓立即下令将阵地上仅存的一千多个手榴弹和所有的机枪全部集中起来,每人一挺轻机枪,将手榴弹每三个一扎捆好,将盖拧开,等待日军反扑。

  当晚九时左右,三四百日寇开始进攻。当日军迫近三十米时,集束手榴弹雨点般投向敌群,敌人被炸得乱成一团。全连八个人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日军坚守山头,最终击溃敌军。由于该连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获得军长邱清泉的通令嘉奖。

  郑信桓说:“今年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中华民族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荣光因日本右翼势力的亵渎历史而更应该纪念。”(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