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观察:美国“反恐战争”前景迷茫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 11:20 新华网 | |
新华网华盛顿9月11日电(记者李学军)今年是美国“9·11”事件4周年,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也进入第4个年头。但跟去年相比,“反恐战争”并没有取得什么新突破。可以说,美国民众和学界对这一战争的前景越来越感到迷惘和困惑。 目前,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伤亡人数不断攀升。在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势力颇有重组和卷土重来之势。在伊拉克,安全形势不断恶化,政治斗争异常尖锐,重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基地”组织目前已在“蔓延”,这使美国很难将其彻底铲除。此外,美国发动的 伊拉克战争使这个中东国家陷入一片混乱,“基地”组织得以乘机在那里招兵买马。在过去的一年中,世界范围内的恐怖袭击呈上升趋势。美国在“9·11”事件之后逐步推出了以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军事打击为特点的策略,这不但构成了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也成了美国“反恐战争”的指导原则。但事实证明,无论是单边主义还是“先发制人”军事打击都行不通。美国虽然轻而易举地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由于缺乏联合国、国际机构和世界各国的有力支持,在伊拉克重建问题上屡屡受挫。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惨痛教训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在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军事打击问题上加以反思。 美国在抛出“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策略时曾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美国所称的“邪恶轴心”国家,即伊拉克、伊朗和朝鲜,但美国对这些国家的政策也遭受到很多挫折。布什政府力图把“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造就成中东地区的一个“民主”典型,从而实现对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进行“民主”改造的梦想,但伊拉克重建进程一波三折,美国《华盛顿邮报》在8月14日载文指出,美国不得不降低对伊拉克的期望值。在伊朗核问题上,美国在其强硬政策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只好表示支持欧盟对伊朗核问题进行的外交努力。 其实,要想取得“反恐战争”的胜利,美国不但要“治标”,更要“治本”,即要通过各种办法来消除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赖以产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同时要加强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反恐合作。(完) 相关专题:反恐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