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控与裁军专家访谈:为“永别了武器”而努力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 08:36 中国国防报

  为“永别了武器”而努力——访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高级研究员滕建群

  本报记者 牛俊峰

  9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为全面准确理解白皮书的相关内容,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高级研究员滕建
群。

  记者:滕研究员,中国发表的《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在国际社会引起很大反响,你能否先介绍一下出台这份白皮书的背景是什么?

  滕建群:正如白皮书开场白所述,今年是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及联合国成立60周年,此刻发表这样一份白皮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告诉人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国际社会应该倍加珍惜。军备控制与裁军,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围绕着核裁军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竞争。军控与裁军的目的就是限制军事力量的无限扩张,维护国家间的战略稳定,从而保证地区与世界和平。

  具体说,当前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进程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中国政府此时发表白皮书,在昭示中国在该领域作出努力的同时,也向国际社会表明:为应付新挑战,国际社会必须巩固和不断加强现有的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这是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与稳定的必然要求。

  记者:我们知道,当前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进程中,防扩散是被叫得最响的,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滕建群:10多年来,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进程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意义的军控、裁军谈得很少,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防扩散问题。其原因是,主要国家失去军控与裁军的对手。

  传统意义上的军控与裁军是大国为限制某一军备的发展,如海军、核武器、导弹等而进行谈判和讨价还价的过程。随着苏联解体,美国失去对等谈判的伙伴,同时也失去制约它的对手。因此,美国不但退出了诸如《反弹道导弹条约》之类的条约或机制,而且还提出诸如导弹防御这样一些新军备计划。在今年联合国举行的第七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上,美国不再谈核裁军,而只提防扩散,结果使会议无果而终。

  记者:那么,国际社会关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滕建群:有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技术迅速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正在成为国家安全和国际社会稳定的重要威胁。主要表现有二:

  一是国家与国家间的交往日益加深,不同国籍的人口流动增加,使国家的社会生活你中有我,我中也有你。国家面临的威胁不再像冷战期间那样,可以用意识形态的标准来加以衡量和确定。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表明,当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在当前的国际安全环境下,一方面,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仍是一个国家追求的首要安全目标,但另一方面,从一个国家内部发起的袭击,特别是恐怖袭击,也是一个现实且重大的威胁,它可以直接把一个国家引入战争。

  二是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门槛。从国家行为上看,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掌握或正在寻求掌握核、生、化武器及其运载技术,如不加以控制,将直接影响到国际社会的安全。从个体行为来看,恐怖集团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兴趣有增无减。西方学者坚信,2001年美国遭受了两次恐怖袭击。“9·11”事件之后,恐怖分子于10月份动用炭疽向包括美国国会等部门发动了又一次袭击,尽管没有造成伤害,但却让人心惊肉跳。他们认为,一旦恐怖分子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合到一起,并用于对付国家和社会,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我们应从国家安全战略层面看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问题。这也是目前国际社会更加关注扩散问题的深层原因。

  记者:刚才你说了防扩散是当前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里的一个热点问题。能否回顾一下国际社会为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所做出的努力?

  滕建群:不扩散最早是指防止核武器的扩散,后来扩展到生、化武器和运载工具,最早由爱尔兰外长弗兰克·艾肯在1958年的第13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他认为,全面裁军谈判进展缓慢,如果在谈判期间不去防核扩散,随着核国家增多,谈判就会流产,全面核裁军就很难实现。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的提议遭到法国、苏联和美国等国的强烈反对。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美国、苏联和英国出于本国的利益考虑,开始寻求合作以减少扩散的威胁。1965年,美国和苏联分别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和联合国大会提出建议。1968年春天,两国再次向上述组织提交文件,即《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草案。由于该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无核武器化的要求,因而在同年6月12日的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1970年3月,该条约生效。自生效以来,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完善国际防扩散机制的建立。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制度,弥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各种保障协议存在的漏洞,同时也防止发达国家为争夺国际核能源市场而采取随意的出口政策。这些措施成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延续和补充,其中包括:(1)赞格委员会就向无核国家出口原子技术作出相应的规定;(2)核供应国集团和核供应国准则。1974年,核供应国家于伦敦谈判达成了出口核技术准则。(3)《导弹及其技术出口制度》。1987年,由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等7国共同提出导弹及其技术出口控制制度,目的是为了对导弹技术、导弹部件和完整的导弹体的转让进行限制,放慢导弹扩散的速度。

  记者:我们知道,1995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过《中国的军控与裁军》白皮书,2003年12月又发表《中国的防扩散政策和措施》白皮书,和这两次比,此次的白皮书有什么特点?

  滕建群:1995年发表的白皮书更多地是针对当时形势的反应,突出了中国的裁军和军转民等问题。2003年12月发表的《中国的防扩散政策和措施》白皮书从中国防扩散的基本立场、参与防扩散的努力、防扩散出口管制体系和具体措施及法则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在当前形势下对待防扩散的政策和措施。和前两份白皮书比,《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有如下特点:一是更全面。此次的白皮书涵盖核、生、化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和常规武器、裁军、军费开支等,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在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中的努力。二是更透明。对一些敏感问题并没有回避,如提出“中国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在导弹防御方面向中国台湾地区提供帮助或保护”。又如在军费开支和裁军员额方面,白皮书都做了明确宣示,对消除误解将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滕建群:此次发表的白皮书对中国在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领域所做出的努力进行了较为全面介绍。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最近几年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的进程,先后加入了“核供应国集团”、“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等防扩散组织。第二,提出了利于推动这一进程的主张,在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或缺乏的重要作用。第三,在国内不断地完善法律法规和出口管制规则,并且严格执行防扩散出口管制法规。仅2002年底以来,中国政府就查处了违法出口敏感物项和技术的各类案件数十起。

  未来,中国仍将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出现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舞台上,为“永别了武器”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记者:能否展望未来几年里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进程的方向?

  滕建群:未来,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进程仍将沿着现有的方向发展。第一,面对新安全形势,国际社会将继续做出努力,应付诸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在大国之间,防扩散可以成为合作的平台。第二,发展中国家反对单边主义和维护多边主义的斗争还将继续,但在重大的条约和机制建设方面难有突破性进展。第三,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推动军控、裁军与防扩散的重要力量。比如,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在诸如禁止地雷等方面就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