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上接第一版)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 06:00 解放军报

  我把这些写成体会文章,投给了《解放军报》,编辑给我编发了此稿,还专门打电话鼓励我,并向军区宣传处推荐了我。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找到了很多自信,后来还在机关以此为题专门作过演讲。

  “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学生干部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高学历要体现在高能力上。地方大学生干部带兵,最基本的就是要融得进、展得开、冲得上。

  2001年4月,我被分配到某炮兵团当见习排长,之前,是四班长代理排长。他专业技术精,管理能力强,威信高,就是带兵方法有点简单,新战士常常受不了,心理压力较大。

  我在训练间隙常与新战士聊天,跟他们讲我的“当兵史”,教育他们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为了让一些老班长听到,我特别提高嗓门给他们讲,等你们成了老兵或者班长、士官的时候,一定不要用现在你们讨厌的方式来对待新兵,因为你们不喜欢的也是别人不喜欢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熟了,想法就多了。在天气炎热时,班长不断组织新战士进行极限训练,我就召集他们讲一讲科学训练的方法;施工返回途中,看到走在前面的战士随便把铁锹、镐头往肩上一放,正对着后面的人,害得后面的总是迈不开步子走,队伍走不齐。我就把队伍停下来,规定作业工具一律以45度角斜扛,全排安全整齐归队。

  3个月时间,干的也就是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没想到战士们却给了我很高的“礼遇”。见习结束那天,为了不打扰战友们休息,我故意选择了中午离开,没想到排里的班长、士官、新战士齐刷刷地跑到登车点,抱着我泪流满面。四班长当着大家的面发誓,一定要像我一样带兵。

  基层带兵人,只要把知识和感情融进去,兵就特别好带,战斗力就特别强。这既是老同志的经验,也是我的体会。

  2002年5月,我被任命到一连当指导员。一连是军区授予“全面建设模范连”称号的老先进,此时因炮车训练发生亡人事故而“走麦城”。

  如何带领连队走出低谷?我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结合连队实际提出了治理连队的“美学理论”。

  “什么是美?”“怎样创造美?”一个军人的美和一个T型台上的模特的美,概念是不一样的。军营的绿色是美,黑皮肤是美,阳刚是美,直线加方块是美,尊干爱兵是美,争夺第一是美。因此,美是一种和谐,是一种境界,美是人性的一种深化。美在心灵、美在行动。

  官兵们听出了味道,纷纷加入创造美的行列,宿舍墙上的脚印擦掉了,不再往卫生区草坪里扔烟头了;着迷彩服穿皮鞋的现象不见了;战友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连队建设有了新的气象,年底在军区组织的全面建设考评中获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有人怀疑,一个硕士整天在连队跟在兵屁股后转,值不值?我认为,军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新军事变革,变革是全领域的,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促进变革的就是知识。一个连队是一个作战单元,我们能在这个舞台上,渗透一种先进的理念、一些现代的科学知识,它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我信奉一条名言:“胸怀有多大,事业平台就有多大;眼光有多远,事业就能走多远。”

  “少些想法,多些办法。大学生干部最忌讳的就是夸夸其谈,却不会开展工作”

  如何更好地把自己的知识优势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避免只会纸上谈兵,眼高手低?这个问题我在担任宣传股长后感触很深。

  上任不久,集团军准备召开一个创新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团里政委、主任给我作了专门交待,要我作一些思考和调查。

  在汇报会上,我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西文化比较、当代青年文化心理特征等9个方面,谈关于加强团队文

化工作的想法,又提出了“网络文化”、“游戏文化”、“休闲文化”等时髦概念。两个钟头才讲完,上级工作组的同志问:“有什么具体一点的做法吗?”我不禁回问了一句:“还要具体做法吗?”大家都笑了。

  这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当宣传股长也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我每天干的大部分是些谁都能干的小事,还做不好:广播喇叭不响,没准时放号挨了好几次批;闭路电视没信号了,连队给我提了一大堆意见;就连全团开大会布置会场,主席台放几个话筒、摆几把凳子、挂什么横幅,一项不到位都会出洋相。

  一天忙到晚,不知道忙些啥。即使这些小事,也没干好。股长不同于老师,有想法还得有办法。我结合部队实际,对文化工作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拿出了具体的方案,受到团领导的表扬。针对官兵们的要求,团里与地方开展军民共建,兴建了联网的军地电子图书阅览室和流动

图书馆,改变了长期图书不足的历史;组建了以各分队文艺骨干为主体的军营特色文艺演出队;配合部队营区改造,兴建了英雄公园、励志苑等文化活动场所。从此团里的学习氛围、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对部队士气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全团在职学习率在全师是最高的,每次文艺节目汇演我们都是第一名。为此军区转发了我们团的经验。有想法,关键还要有办法。

  我刚上任教导员的三营,人数在全团最少,问题却是全团最多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组建到现在还没评过先进!

  三营的问题主要是干部队伍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单位长期评不上先进,对干部的责任心和工作姿态影响很大。如何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得从具体的事做起。比如我们营部的饭堂还没办起来,各连的饭堂也还破破烂烂的,饭桌、板凳也没几张是平的。于是,我就从这些小事做起,凝聚了官兵的心。

  我正在由高学历转变成高能力。

  “现代军人永远都是网络的一个节点,掌握信息是增强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我们这一代学生,生长在信息社会,学习工作在网络之中,应该说已是一个“信息人”的角色。

  刚进军营,最大的不习惯是信息阻塞。不能随便使用手机,不能上互联网。军队如此规定,当然有其必要,但是在现代社会,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现代军人也应该是信息社会的一个节点而不能是“盲点”。

  在军营这样特殊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习惯十分重要。

  这几年,部队

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光纤到团、网络到连,用得好不好,有没有效果,全看领导的信息意识强不强。

  部队不能上互联网,我就专门建立“信息卡”,平时学习、工作需要些什么信息,就随手记在卡上,双休日请假到地方图书馆集中来一顿“信息大餐”。每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我好像成了常委们的“信息官”,每个专题下来总能从我的“数据库”里拷到满满一光盘资料。干部科学文化学习和战士两用人才培训,找到我就找到了信息支撑,因为我与桂林市图书馆联系建立的“部队图书分馆”,总是吸引着官兵们渴求知识和信息的目光。

  当宣传股长的时候,我感到官兵的“上网热”必须加以引导,就召集了10多名硕士,以军网为平台开设“硕士论坛”,以网上论坛、聊天室等形式,在官兵中开展新军事变革的讨论,介绍军事新知识,帮助大家开阔视野,点击人数很快就突破了上万人次。

  我深知,我们基层军人玩的不是“新潮”,而是从中熏陶一种信息意识,用非一流的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最前沿的信息。

  我非计算机专业,但计算机的安装、使用、调试、维护,都能玩得转,因为军队基层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任教导员后,很想通过自己的言行带动一下全营官兵的“信息化改造”。营部、连队都只有一台电脑,很少使用。我到的当天,就和机关的几名技术干部一起,架线、调试、组网,建立一个局域网,把官兵引到网上来。

  虽然接触网络的时间不长,但许多官兵都在网上体验到了信息化的便利,不仅学会了“网上阅读”、“网上冲浪”和“网上娱乐”的“数字化生存”,以后还要学会“网上练兵”、“网上对抗”和“网上演习”等“数字化战争”。平时可以通过军队内部网查找资料、获取信息,有时还能开发点简便实用的管理系统,把过去单纯靠电话、靠跑腿的工作方式转变到靠网络上来。(来源:解放军报第6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