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冯玉祥之女冯理达:父亲的遗嘱是我一生的财富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12:3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记者张舵 万一)一份珍藏了56年的遗嘱摆在抗日爱国名将冯玉祥之女冯理达的案头,“它很单薄,但很厚重。”80岁高龄的冯理达说。

  这份父亲1948年写就的生命留言,已经跟随冯理达半个多世纪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她一边向记者展示泛黄的遗嘱,一边诉说着自己对于父亲以及那个年代的记忆。

  遗嘱是从一个新本子的背面写起的。“这样是为了不被人发现,那个时候我们身边的特务很多。”冯理达说。

  总共11页的遗嘱看得出是用毛笔一挥而就的,其中写道:“孙中山先生之遗教及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文件是我的朋友们的方针。要确信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反内战反饥饿是我们的目标,并且是一定成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日,数次致电南京政府,反对蒋介石的对日消极和不抵抗政策。他在一次民众大会上表示:决不能等着当俘虏,更不能当逃兵,必须拿起枪来,实行抗战。不久即着手组织武装。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收编了一些有组织的部队、义勇军,于1933年5月在张家口正式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任总司令。

  在冯理达的记忆里,父亲首先是一个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的军人。“不管与蒋介石有多少矛盾,在抗日救国这个问题上,父亲始终以大局为重。”

  淞沪抗战期间,身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冯玉祥,负责京沪重镇的作战指挥。他在奔赴战场前写了几句话,放在自己的箱子里:“同日本鬼子打仗,是为了雪国耻、收失地,上可以对得住祖先,下可以对得住子孙,成功是成功,失败也是成功。不论到什么时候,我的子孙决不能同日本鬼子妥协。”

  冯理达说,抗战期间,父亲从不做寿,他六十岁生日的时候,因国难当头,更是概不受贺。

  全篇遗嘱字迹遒劲,前半部分阐明了冯玉祥的政治观点,后半部分则是其对家庭的嘱托:“我没有什么东西有几间房子都交李德全夫人。我死后最好焚成灰扔到太平洋如果国内民主和平真的联合政府成立了,那还是埋深六尺种树不把我的肥料白白的完了将来树长成好给学校和

图书馆作桌椅用。关于我的几个孩子虽然还有未毕业的只要他们能自爱有双手就不会饿死。”

  “作为军人,他正义凛然,从容大度;作为父亲,他慈祥严格,风趣

幽默。”冯理达说,南征北战的父亲对家庭怀有真挚的感情。

  “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不能做娇小姐,要自立。”冯理达回忆说,1931年,父亲在抗战问题上与蒋介石相左,隐居在

泰山脚下的一个祠堂里。在那段时间,除了平日里习文练武之外,父亲还要求她每周都写100个大字、1000个小字,冬天还要顶着寒风耍大刀。她说正是这些小事儿,磨砺了她的自立意识和吃苦精神。

  “除了严格之外,父亲也很幽默。”冯理达一脸幸福的样子,“记得在泰山的时候,一次雷电交加,父亲让我们在每次闪电和打雷之间数数,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我们都很不解。父亲笑着说,有几个‘一二三四’就表示闪电离你有多远,这是战场上士兵用来判断炮弹离自己多远的土办法。”

  当问到自己和父亲最幸福的是什么时候,冯理达想了想说:“我和父亲在一起总是感到很幸福。他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他生前的言传身教和他写下的嘱托对于我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1948年9月1日,冯玉祥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途经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这时距离他写下这份遗嘱不到8个月。(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