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世界屋脊竞风流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06:14 解放军报

  “共产党最好,金珠玛米最亲……”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之际,记者从喜马拉雅山脚到雅鲁藏布江畔,从藏北草原到林芝森林,进帐篷,过城镇,一路听着藏族人民的赞歌,一路感受驻藏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官兵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8月,藏北羊八岭,一场大雨倾盆而至,青藏铁路羊八岭特大桥施工被迫中断。气象部门预报:两天后,这一地区将迎来年内最长的降雨期,然后将是长达半年的冰冻季节。不赶
在雨期前完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将推后一年。

  为了

青藏铁路的如期贯通,驻藏某部60名官兵迎着风雨前行,连续31个小时高强度突击,终于把红旗插在滚滚拉萨河上。看着官兵们累得瘫坐在桥上的情景,在现场指挥的中铁十一局青藏铁路羊八岭特大桥现场指挥部刘兴处长,流着泪给官兵们披上雨衣:“从你们身上,我终于明白了解放军当年是怎样把公路修进拉萨的!”

  刘处长所说的路,是指雄居世界屋脊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在这两条路上,4000名来不及抹去身上炮火硝烟的将士化作了永恒的路基。驻藏官兵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修通了西藏42203公里公路中的80%,实现西藏除墨脱外,县县通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通了路,怎么富?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与长期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旧西藏的工农业经济基础极差,人民思想观念滞后。几十年来,驻藏部队官兵叫响一个口号:让“肥水”流入藏族人民的田野。他们历尽艰辛培育出上百个“高原一号”农作物、果树品种,并移栽进藏胞的土地里;他们在高海拔的冻土层上建起第一座塑料大棚温室,以此带动高原农业掀起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的“绿色革命”,培养出各类科技人员3万多名,建起兴农脱贫的扶贫点1870多个。他们还先后把14个农场、28个农工商联合企业和90余万亩高产耕地,无偿移交给了西藏人民。

  屯垦部队成了这场“绿色革命”的排头兵。驻藏某屯垦团被藏族人民称为“蔬菜种植培训中心”,这里打破过茯瓜株产173公斤的世界纪录,曾培育出39公斤重的南瓜,3.77公斤重的茄子,青椒、

西红柿等普通蔬菜亩产量平均比四川高出1.3倍,1万多藏族群众在这里学会了蔬菜种植,驻地成为西藏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去年,他们又将极具经济前景的苗圃种植作为主攻方向,成功引进30多种新品种,试种成功。就在各方企业纷至沓来商谈技术转让的时候,他们却像以前一样,免费为藏族群众办起了“苗圃种植培训班”,将群众拉到大棚里手把手教技术。藏族小伙扎西是培训班的首批受益者,他现在已成为拉萨附近有名的苗圃园老板,年收入过10万元。他说:“没有屯垦团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民兵、预备役部队成了西藏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一排带一村,一人带一户。”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西藏民兵已创立50余个年利润在10万元以上的经济实体,成建制参加了12项重点工程建设,成功地营造工程林10万亩,成立了600余个扶贫小组。曾荣立集体一等功的八廓街女子民兵排,在八廓街开设门面34个,使100多户藏族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曾受到国防部表彰的曲水女子民兵排,积极开展以劳养武活动,成建制组织民兵外出打工,一年收入过20万元。那曲、林芝地区民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挖虫草200余公斤,年创收40余万元。日喀则民兵建筑社不但在高原闯出路子,而且打入了内地市场。岗巴县盘龙乡民兵连在扎西湖成立了一个硼砂采掘队,当年就使全乡人均增收400余元。拉萨警备区组织民兵办起榨油厂、修车场和运输队10余个,年收入300余万元。被评为全国植树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的尼木县,自1988年以来投入

  民兵近万人次,在河滩上植树67万余株,从沙化中夺回良田300余亩,每年粮食增产3万余公斤。在“一江两河”流域开发中,西藏军区共投入民兵6万余人次,承建大小工程16个,人工造林和种植人工草场15万余亩。目前,这些“民兵林”都已连片成荫,人工草场也开始放养牲畜。

  “雅鲁藏布江水长又长,翻身的农奴把歌唱,共产党派来金珠玛米,雪山升起红太阳……”藏族人民的歌儿唱得好,正是金珠玛米的到来,沉默的冰川不再沉默,雪域高原迎来了真正的春天。在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西藏军区司令员董贵山说:“是否有利于藏胞日子甜起来富起来,是否有利于西藏的基础农业发展起来,是否有利于高原走向世界的步伐快起来,是检验我们是否当好生力军的主要标准。”(来源:解放军报第11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