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事评论:作战指挥——扬新之时并未完全弃旧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04日 19:39 中国国防报

  刘以学 曹雪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作战指挥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深刻的变化。不过,如果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思维来考察这一变化,你就会发现,未来作战指挥在大力创新的过程中并未完全弃旧。

  指挥模式一体化没有完全改变分层指挥的模式,传统的指挥理论不会被完全否定

  由于信息技术等一大批高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不仅战场空间日趋扩大,交战方式呈现多样性,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作战方式向“非接触、非线性”方向发展,而且指挥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了一体化的发展大势:指挥体制追求跨度大、递阶少,实现扁平网络指挥;指挥手段趋向自动化,集情报、通信、指挥、控制于一体,实现信息搜集、分发和处理的三位一体;指挥范围多维化,从陆地、空中、水面、水下扩展到电磁空间乃至太空;情报信息一体化,战场上不仅信息量剧增,而且信息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横向流动,实现了三军共享。然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指挥模式一体化,并没有从根本上跳出传统分层式指挥模式。因为其扁平化指挥体制并没有完全取消中间层次,作战指令仍然需要经过中间层次的理解、细化、转发,才能到达指挥末端,与以往不同的,只是中间层次减少,信息流程加快罢了。因而,发展信息化指挥理论既要注意创新,但也不能对传统理论全盘否定,而应在继承传统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着力研究信息化对分层指挥的影响和要求,切实提出管用的信息化指挥理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没有使战场完全透明,传统的人工手段在指挥流程中仍不可缺少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

信息化装备的大量使用,推动军事领域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信息活动向技术化方向发展,信息的获取、分发、传输和处理主要由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军队的战场感知能力获得了质的飞跃,战场透明度空前提高。然而,指挥活动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并没有使战场完全和真正透明,在信息化条件下,单纯依靠技术化的信息系统还难以适时准确地掌握所需的各种信息,人工参与的各类信息活动在指挥流程的各环节仍不可缺少。因为,无论自动化的C4IRS系统如何发展,由于设计和技术的原因,以及战场作战双方的对抗,使得战场信息侦搜活动存在着许多照顾不到的“盲点”。正如美军所说:技术可以看清躲在大楼后的敌人,却难以发觉藏在平民中的敌人。这些“盲点”自然需要进行人工情报搜集以弥补信息技术的缺陷。因此,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战场透明”也好,“驱散战争的迷雾”也罢,这些说法只是表达了一种愿望,一种趋势。希望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因而,我们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指挥领域的重大作用,也要认清它永远不会完全代替人的所有功能,只有在实现人机最佳结合上做文章,才可能把指挥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线上。

  指挥决策精确化没有改变作战决策的创造性,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用

  在以往的作战中,由于受信息处理技术的限制,在指挥活动中,各种信息的处理主要依靠人脑,通过定性的分析、判断及少量的定量计算,来区分兵力,明确任务,作出决策。再加上战场节奏较慢,武器射击精度有限,对决策的精度要求不高,如在时间区分上,通常以小时(分钟)为单位,在目标指示上,通常以10米级为单位等。这就决定了以往的指挥决策较为粗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指挥决策已经由概略向精确发展。比如计算机系统的强大计算能力,可以对日益增多的战场信息进行快速精确计算,做到既快又准,精度可达到秒级、米级,甚至更小。但是,这种精确化只是将敌我双方主要作战数据,特别是硬件数据输入决策系统,然后按照程序得出结论,存在着分析公式化、结果模式化的缺点。同时,这种“精确化”决策亦无法预知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无法分析鉴别各种“假设性否定”,无法出人所未料,提出创造性的决策方案。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这里的“主观指导的能力”,就是指指挥员的指挥艺术和水平,亦即主观能动性。它是创造性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指挥活动既要充分考虑和依托各类信息化的决策手段,还要充分考虑和依托指挥人员的自身素质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说,任何现代化的决策手段和方法,一旦离开了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机械”的过程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指挥控制实时化并没有完全脱离上级意图,预先制订计划仍是作战指挥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信息化战场上,多维立体的信息系统将参战诸军兵种部队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各种情报信息能够实时或近实时地共享,信息传输顺畅,指挥员能够实时掌握战场情况,准确控制作战行动,快速重组打击力量并展开新的行动。因而,未来战场的指挥控制活动,更多的将是“见机行事”,而不再是“按部就班”,指挥控制的重心由战前的运筹部署向战中的随机调控转移。但是,这种实时化的动态控制方式,并不是完全脱离整体计划的随机盲动,其目的只是为了能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战果和更小的损失来完成上级预先制订的总体作战计划,达成既定的作战目的。因此也就不可能完全排斥预先的作战计划。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预先计划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既要看到其不可避免的发展变化,又要看到其依旧存在的重要价值。那种只注重控制实时化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