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人间遍种自由花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06:10 解放军报

  位于江西大余县、广东南雄县交界处的梅岭,因贯通内地与岭南交通的古驿道而闻名遐迩,更因陈毅元帅《梅岭三章》而令人神往。时值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的仲夏,我与友人又一次登上梅岭,领略当年红军蛰居此地“野菜和水煮”的艰难生活,感受红军“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英雄气概。(诗引自《陈毅诗词选集》)

  梅岭驿道,是唐代宰相张九龄率人开辟的。从此,“拔地千仞,危崖百丈”的山隘,
变成了大道通衢,不仅方便了南北的交通往来,而且连接了赣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如同一条充满活力的血脉,把富庶温暖的南粤与政治文化中心的中原紧紧联在一起。跋涉在这条石缝间长着青草,卵石路面保存完好,宽5米、长30米的驿道上,似乎听到许多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的心声。正气满人间的文天祥,当年被元军押着从广州去北京,再次踏上梅岭古道,不禁感慨万千,吟出了“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的诗句。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镇守蓟州英勇作战,后遭奸臣陷害被撤换广东。一天,他登上梅岭,怅然吟出“空余庾岭关前月,犹照渔阳塞外秋”的绝唱。

  梅岭从古至今,就是一座宏大的铸就坚毅、锻造光明的熔炉。驿道周边绵延起伏的山峦和密不透风的梅林竹海,更是尽情地张扬着坚强不屈的生命,激励着当年红军战士舍生忘死的奋争。

  红军主力长征后,在江西根据地,留下三万多红军战士,由项英、陈毅、贺昌领率,转战赣粤交界地区,以迷惑与牵制

国民党部队。当时陈毅的右胯骨负伤,手术后周恩来到
医院
探望,转达了中央的意见:你在江西搞了七八年,有影响,有名望,又懂军事,中央走了,不留下你无法向群众交待;而且你伤势较重,不宜远征。陈毅知道,留下来几乎意味着死亡,但他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国民党部队疯狂反扑后,蒋介石命令“掘地三尺”,“斩草除根”,决不让苏维埃政权“死灰复燃”。国民党军采取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移民并村、保甲连坐等残酷毒辣的手段,反复“清剿”游击区。项英和陈毅根据敌人围剿的险恶处境,决定部队分九路突围。陈毅在动员会上说:“革命的火种是扑不灭的,我们要做失败形势下的英雄,宁成刀下鬼,决不降敌人。”突围中,大部分红军战士被打散或牺牲了。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在突围中受伤被俘,解往大庾,他拖着沉重的脚镣走在大街上,镇定自若。“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带镣行》)贺昌身负重伤,面对逼近的敌人,高呼“红军万岁”,最后将一颗子弹打进自己的头颅,年仅二十九岁。党的创始人之一的何叔衡,在敌人包围的情况下毅然跳崖,壮烈牺牲。瞿秋白被俘后宁死不屈,被处决时,他从容地点燃一支烟坐下来说:“就是这里了,开枪吧!”他们不屈的信念与刚毅显示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豪气。

  陈毅是最后突围的一路。1935年3月9日晚,在向中央发出最后一份电报后,他们埋掉电台,烧毁密码,开始突围。陈毅因伤口未愈,行动尤为艰难,几乎爬了一夜,突围未果。危急之中,陈毅巧遇一位老部属又是当地人的曾纪才,由他带路,昼宿夜行,至3月底,到达赣粤相交的梅岭地区。这里号称“千峰转不尽,十里万重山。”漫山遍野的树木茂盛,遮天蔽日,形成一望无际的林海。山中有洞,有的洞洞相连,便于部队隐蔽,保存实力。项英、陈毅确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行动方针,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游击生活。

  游击队战斗在深山老林,居无定所,风餐露宿。南方一开春便天天下雨,队员们常常是撑把伞在树底下,背对背地坐着睡觉。到了冬季,日子更难熬。陈丕显回忆说:“有一年冬天我只穿一件夹背心、两条短裤,到了夜晚,我和杨尚奎合盖一床薄薄的毯子。你拉过去,我拉过来,怎么也盖不严实。凛冽的寒风与冰雪,冻得我们像打摆子似的,上下牙齿碰击得嘣嘣响。我们就这样在森林和石洞里,度过无数的风雪之夜。”(《陈丕显回忆录》)在敌人严密封锁下,断粮是常有的事,只能靠野菜充饥,夏吃杨梅冬剥笋。陈毅的《赣南游击词》生动描述了红军当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满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

  游击队面临的最大危险,还是敌人的“日夜围剿”。为了有效应对敌人,时刻保持高度戒备,项英、陈毅还制定了《秘密原则》:“生火做饭不出烟,以免被敌人发现;不出响声,说话小声;进出不留脚印,走小路,走荒地;无直接工作关系绝对不往来。”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难免有人开小差,甚至叛变。陈毅经常教育大家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和革命气节,坚持下去。陈毅说:“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少数人动摇叛变并不奇怪。真正革命的同志要坚定信心。能坚持到底的,是将来革命的骨干。留下一点星火,定能燃遍万里江山。”

  红军游击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靠的是人民群众的帮助和掩护。尽管敌人实行保甲制度,“一个通匪,十家连坐”。但觉醒的老区人民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想方设法为游击队送粮食,送衣物,送情报。1935年冬,梅岭地区下了一场几十年未遇的大雪。山上的粮食已吃光,野菜也无法采,大家正在发愁,负责给养的人喜气洋洋地回来说:“不用愁了,山林里到处有小仓库,要米有米,要盐有盐,老百姓都替我们准备好了。”原来群众借进山打柴的机会,悄悄把东西带进来,四处一丢,让游击队来取。

  1936年冬,陈毅在梅岭被围,带着伤病潜伏莽丛间二十多天,担心不能脱险,写下《梅岭三章》藏于棉衣内层。不久被解围。这首正义满乾坤、豪气冲霄汉的著名诗篇,就是红军战士为国为民而赴汤蹈火、慷慨牺牲的真实写照。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南方游击战争终于迎来了转机。党中央将南方游击队问题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后,按照双方协议,红军游击队先后下山,改编为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来源:解放军报第7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