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筑牢我们的文化长城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 06:08 解放军报

  提到长城,我们自然会想起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这座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万里长城,是冷兵器时代我国北方的主要军事防御工事,也一直是中华民族引以骄傲和自豪的象征。这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长城。还有一座屹立于中华民族心头上的无形的长城——文化长城,它从来没有坍塌和断裂过。一部抗战的历史昭示我们,文化长城与军事长城在保障一个民族的安宁,实现强国的宏图中,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我国东北全境,随即将文化入侵纳入战争体制,推行军事上进攻、文化上渗透的两手战略。他们大肆推行奴化教育,把日语定为“国语”,汉语改为满语,学校教的第一课是“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第一首歌是“满洲国歌”,出操口令、向老师问安一律用日语。每周学校周会都要向日本东京天皇陛下行90度鞠躬礼“遥拜”。然后由校长从神龛中取出“诏书”宣读,学生则用日语和满语背诵“国民训”,并为日军“阵亡烈士”默哀。他们就是这样从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文学艺术,到语言、服饰、饮食、礼节等,逐步用日本的文化模式对中国进行改造,以达到永久吞并中国的目的。抗战时期,“汉奸何其多”,不能不说是受到了日本军国主义文化入侵的影响。

  以价值、信仰、伦理、道德、制度、礼俗、艺术为基本要素的文化,对于经济、政治、社会的能动作用历来是十分巨大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简单举例,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奉“精忠报国”、“舍身取义”、“先国后家”等爱国主义节操。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倾心信奉这个价值体系,围绕它建立了种种文化礼仪、典章制度、风俗习惯,历万世而不衰,成为民族安身立命之所在。虎门销烟的腾腾烈焰,黄海血战的浓烈硝烟,四行仓库上空飘扬着带着的弹孔的旗帜,狼牙山的峡谷里回荡着的激越的杀敌喊声,都无一不是民族文化的彰显。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和知识呈现出爆炸性增长态势,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认识领域,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不应反对文化的交流,但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应该知道自己的文化是民族的根。如果我们不了解

长城、黄河,不了解文天祥、岳飞,不知道《史记》、《诗经》,怎能抵御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呢?一个民族的崛起并受人尊敬,是通过每个人身上体现出的民族文化气质和修养来实现的,数典忘祖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巩固住自己的根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但是,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

  军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按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强化文化阵地意识,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不断从博大精深的

传统文化中,从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中,从健康有益的外来文化中,从与时俱进的最新实践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成为巩固中华民族文化长城的脊梁。(来源:解放军报第3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