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邦达:雪域书香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21日 06:38 解放军报

  沿玉曲河蜿蜒西进,汽车驶进邦达草原。穿行川藏奇路30年的兵站部魏副部长告诉我们:“前面就是邦达兵站,这里的官兵缺氧不缺精神,越苦越有追求,学习的氛围很浓。”

  邦达兵站坐落在海拔4390米的高原风口上,年平均气温不到摄氏12度,最低气温超过摄氏零下35度,年冰雪期长达六至七个月,官兵们长年经受着缺氧、寒冷、寂寞的考验,是川藏线上冰冻期最长、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兵站。

  令人赞叹的是,最艰苦的地方树起了最鲜艳的旗帜。1997年,邦达兵站被成都军区授予“高原模范兵站”荣誉称号;而兵站部领导教育其他所属部队的口头禅就是:“邦达兵站能做到的,你们难道就做不到?”

  为表达对英雄们的敬意,上线前,我们特地买了一些新书带给这里爱学习的官兵。没想到,我们的赠书还没拿出手,就被一名军嫂“比”下去了。

  这位军嫂名叫黄守献,是兵站油站站长吴彪的妻子。前些天,小黄从四川合江县来邦达探亲时,特地为丈夫带来一台

笔记本电脑。走进他们的宿舍,我们没看到他们的孩子,小黄解释说:兵站海拔太高,儿子刚4岁,经不起高寒缺氧的折磨。

  说到为丈夫千里送电脑,小黄说:吴彪是雪山文化夜校的教员,买电脑支持他,是想让丈夫在这里安心工作,努力学习,教好战士们。吴彪说:“这是她送给我的第二台电脑,5年前我们谈恋爱时,她就送给我一台台式电脑。所以,能当好这个教员,也有她的帮助。”

  邦达兵站的雪山文化夜校开办于2001年。我们穿过宽敞的阳光房,就有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扑面而来。图书室里,摆放着军事类、科技类、政治类、实用技术类等2000余册书籍;另一侧则摆放着8台电脑,还有扫描仪、打字机等;教室里灯光明亮,白色的铁制桌椅排列整齐;电脑投影屏幕美观大方,官兵的作业本摆放有序……

  室外山风阵阵,室内书声朗朗。三级士官、饲养员张鸿文正在给官兵讲授蔬菜种植技术。5年前,就是这个来自贵州苗乡的张鸿文,由于文化低闹了个

笑话:他给老家亲人写的信,一个月后又寄回了兵站。原来,他把收信人和寄信人写颠倒了。5年后,小张通过雪山文化夜校的刻苦学习,不仅使自己的文化程度提升到大专,而且还成了兵站的农技员,带领官兵种出了重达5公斤的雪山萝卜。

  学习科学技术,为邦达兵站圆了绿色梦。站长蒋红刚指着脚下的绿地和200多棵郁郁葱葱的杨树说:“这是官兵们学习科学技术的物质成果。”在学习树木、花草栽培技术时,战士曾勇兵从一本杂志上看到杨树适合在高寒地区生长,就建议在邦达试种杨树。第一次栽下20棵一棵也没有成活,大家没有气馁,气候干燥就挖深坑,风沙太大就修栅栏,日照强烈就隔一小时浇一次水,天气寒冷就给树苗裹上“防寒衣”。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们种植的杨树已成活1500多棵,为过去光秃秃的邦达兵站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邦达兵站精神的鼓舞下,学习之风吹遍了千里川藏线。然乌兵站甚至提出了更响亮的口号:“为了战士的明天,学习从今天抓起。”扎木大站副站长雷纯蛟告诉我们,既然要为官兵的成长进步负责,就必须努力建设学习型军营,使官兵军旅生活更加充实,使军营真正成为培养人、锻炼人、提高人的大学校。

  他特别强调:“这一点,哪怕在雪域高原也不能例外。”(本报八宿8月19日电)(来源:解放军报第4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