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难忘滇缅公路——滇西战场专访美国二战老兵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 00:13 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8月19日电(记者曾毅 王长山)8月17日凌晨,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在月光下逶迤起伏,一直延伸到天边。84岁的前美国空军中尉布莱恩·邦帕斯站在盘山公路上,仰望山顶,神色凝重。他脚下的这条路,就是当年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的一部分。

  “那时的滇缅公路比这条路差很多。他们只能在高处修建公路,因为日本人就在山下的丛林里,”邦帕斯说。

  8月15日是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由170多人组成的美国
二战
老兵及家属“怀旧飞行”旅行团当天飞抵昆明。

  8月16日深夜,邦帕斯又和另外六名老兵以及一名二战时期红十字会的老护士携家人飞抵滇西抗战重镇保山,并连夜驱车前往“极边第一城”腾冲,瞻仰葬有3000多名中国远征军将士和19名盟军战士遗骨的国殇墓园,并参观滇缅抗战博物馆。

   从

珍珠港到中国

  1944年,二战硝烟正浓,当时只有23岁的加利福尼亚小伙子邦帕斯来到中缅印战场。和其他许多老兵一样,邦帕斯对中国并不了解:“我第一次知道中国的事,还是在1941年12月7日之后。你知道,珍珠港事件。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日本人,知道了日本人在中国干了些什么,也就知道了中国。”

  “来中国之前我本来在B-25轰炸机上接受飞行训练,就是在日本投下原子弹那种飞机。突然总部来了命令,我被派到中国,并且开上了C-47运输机。”

  “到中国第一天遇到的事情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我刚刚降落,双手各拎一个大包,倒退着走下舷梯,突然发现自己被什么人挡住。转过头来,我看见了一个很老很老的中国人,看起来非常高兴我们能来帮助他们。他一定要帮我拿提包,虽然他看起来岁数大得很。从那以后,我认识了许多中国朋友。”

  浴血滇缅路

  连接印度、缅甸和中国云南的滇缅公路,在1942年被日军切断以前,是中国唯一的一条陆上国际通道。此后直至1945年,盟军和中国军队为恢复滇缅公路与日军进行了浴血战斗。邦帕斯的主要任务就是驾驶C-47运输机从缅甸仰光为滇缅公路沿线的盟军运送部队和给养。

  “修筑滇缅公路时死了很多人,中国的工程师和美国人都有。他们必须修好这条路,才能让更多的给养进入印度、缅甸和中国。虽然有时候可以依靠飞机,但是飞机经常被击落。”

  “一共死了多少人?是因为流感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死掉的?”邦帕斯的女儿在一旁问。

  “但愿我能知道一共死了多少人。不是流感,就是危险。你知道,公路在喜马拉雅山山麓穿行。许多地方除了峭壁一无所有,许多人在修路的时候摔死。”

  “在飞行时,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日本人,而是糟糕的天气。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在飞行时遇到大风,耗尽了燃油。飞机上四个人跳伞,因为地面一片泥泞才没有摔断腿。他们在丛林里被困了整整四天,直到中国人发现了他们并通知了红十字会。最后我飞进去把他们救了出来。”

  “1944年,日本人还没有被从缅甸的密支那赶出去。他们控制着一座机场的一端,而英国人在另一头。我们要把给养卸在机场中间。迫击炮弹像雨一样落下来,许多飞机被摧毁,许多人被炸死。可是我们得让英国人赢,必须卸下给养。卸货的时候,别的飞机几乎要落到我们头上。”

  “有一次降落,两头都向我们射击,我们只能一边滑行一边卸货。卸完之后我掉转机头赶紧起飞。没有人受伤,这要算是我经历过的最让人激动的事。”说到这里,老人神情兴奋,不由得拊掌大笑。

  老兵永远不死

  “你在外面打仗,家人不担心你?”记者有些好奇 “那时候,我太太正忙着生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喏,她们都在这里。”邦帕斯伸手指向坐在前排的夫人帕特里夏和旁边的女儿,颇有几分得意。

  “那是个可怕的年代,”邦帕斯夫人并没有丈夫说的那么轻松,“我一直盼着他回家的那一天。我们写了好多信。每次他飞行结束,我们都会通信。”

  抵达腾冲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随行的许多年轻人早已困倦不堪。背着一个大号旅行包的邦帕斯却开始在宾馆的楼梯上跑上跑下,说是“锻炼双腿”。

  和邦帕斯一样,这次参加“怀旧飞行”的美国二战老兵都已经在80岁以上,虽然精神都还健旺,可是许多人已经身形佝偻。看到这一幕,记者不由得想起一位美国将军的话:“老兵永远不死,他们只是慢慢凋零。”希望在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还能在中国看到他们的身影。(完)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