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蒙山高沂水长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06:08 解放军报

  北京国家博物馆广场鲜花簇拥,红幅高悬;展览大厅内人流如织,人声鼎沸。8月16日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在这里隆重开幕。800余名曾经在沂蒙战斗过的老战士代表、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沂蒙山是一座英雄的山,它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军将士的足迹,沂蒙军民一面战斗,一面生产,用小车推动了历史,用乳汁养育了革命,用血肉之躯为共和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专程从山东蒙阴县垛庄镇泉桥村赶到北京的80多岁老人陈立友,在两名武警战士的搀扶下今天一大早就来到这里。

  “我15岁就参加革命斗争,这里展览的每一件文物和图片都让我回忆起抗战岁月。”陈立友激动地对记者说,他胸前的军功章分外显眼。在“可爱的人民”展区,记者看到一位上校军官在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沂蒙精神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她像一面鲜艳的旗帜,引领着广大人民群众听党的话、跟党走……”顾不上擦汗,他兴奋地对记者说:“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一样,没有精神站不起来,有了这样的一面旗帜,我们整个民族就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民族复兴大业。”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成为日军快速灭亡中国的巨大障碍。1939年夏到1943年底,日军进行千人以上的“扫荡”百余次,万人以上的扫荡29次。面对敌人疯狂的扫荡,沂蒙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英勇奋战,与敌人展开反“扫荡”、反“蚕食”,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打不垮、摧不毁的铜墙铁壁。在一幅巨大的风景秀丽的沂蒙山风光图片前,一位气宇轩昂的老将军面对着图片陷入了沉思,那神情仿佛回到战火弥漫、血乳交融的年代。身边一位沂蒙大嫂深情地告诉记者:“这个将军可是让人尊敬哩,他不忘本不忘根,走到哪儿都记着沂蒙乡亲。战争年代他打仗负了伤,是俺们沂蒙的老大姐亲自给他喂米饭,是沂蒙人民养育了八路军将士。”

  在战略反攻、抗战胜利展区,来自北京卫戍区某团的官兵认真地看着,有的拿着笔记本端正地记录着,有的拿着照相机不停地拍着。该团陈卫明政委对记者说:“我们把这次参观展览当作一次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的教育,激发官兵斗志。”看到在沂蒙山区创作的《跟着共产党走》、《沂蒙小调》等名曲,官兵们自发地唱了起来。官兵们高昂、铿锵有力的歌声,传遍了现场,感动着前来参观的人群,赢来阵阵掌声。蒙山高沂水长,好军嫂永难忘。在“沂蒙母亲”王焕于百年老屋复原场景前,一位曾被王焕于奶过的革命后代被众多媒体围着争相采访。他说,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机关住进了王焕于家,当她发现许多领导和烈士的孩子无人照料时,便办起了地下托儿所,主动承担起照料孩子的任务,抚养了许多革命后代。有很多刚出生不久的

娃娃,吃不上奶,她就让刚生完孩子的儿媳喂养烈士的后代,她的孙子却因营养不良夭折了。她对儿媳说:“把奶给这些孩子吃吧,咱的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咱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说到这里,大家看到眼前这位已经成长为共和国一名将军的革命后代的眼里饱含着泪花。在“红嫂”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给伤员清洗伤口的展版前,与她同村的总政某干休所医生李家玉对记者讲述了60年前发生在他的家乡沂南县,人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拥军支前的感人故事。武警某团战士小张激动地说:“以前一提沂蒙山,就有一种冲动和向往,今天看了展览,听了讲解,才真正了解和记住了那段历史。我们一定会牢记使命,当一名过硬的合格战士。”川流不息的参观人群中也有不少国际友人。来自日本的一位友人昨天还在沂蒙山区考察,今天又来参观展览。他发自肺腑地对记者说:“这个展览对中国人民勿忘国耻,对
中日
两国人民记住这段历史,不要再发生这样的悲惨场面,都有好处。让我们以史为鉴,世代友好下去。”在展览馆门口的留言簿上,记者看到密密麻麻地写着来自世界各地游人不忘历史、呼唤和平的心声。(来源:解放军报第4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