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特写:走近延安革命纪念馆女子民兵连(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21:02 中国国防报
特写:走近延安革命纪念馆女子民兵连(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特写:走近延安革命纪念馆女子民兵连(组图)



  郑满宁

  从黄土高原上的革命圣地延安,走来了这样一群女子,她们采用“讲、唱、跳”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当年火热的延安生活,赞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把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传播到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她们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播撒精神文明的使者”、“新时期的乌兰牧骑”、“
宣传战线上的轻骑兵”。

  红色的帷幕拉开,一群陕北女子手持红绸奔上了舞台。深情的朗诵,苍劲的乐曲,奔放的舞蹈……一曲《中央红军到陕北》,再现了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结束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中国革命翻开崭新的一页的情景,眨眼间便把观众的情绪调动了起来,掌声雷鸣般响起。随着女民兵那浑厚的声音:“窑洞的主人早已离去,离开后就再没有回来,留下这油灯、石砚,无言地讲述着那段故事……”和舞台幕布上打出的毛泽东在枣园窑洞写作的幻灯投影,一下子把人们带回到了那个远去的年代,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呕心沥血、彻夜不眠的领袖,耳边又听到了从窑洞中发出的那些震撼世界的伟大声音。

  这一刻,人们的灵魂净化了。

  这一刻,人们的思想升华了。

  我是在一次会议上,偶然看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女子民兵连的宣讲的。就那一次,已彻底征服了我那一颗在听之前并不以为然的心,于是便有了专程去观看的第二次、第三次……在这个人们早已不再稀罕看到文艺演出的年月,怀着敬重的心情,我走近了她们。

  她们的宣讲,唤起了人们对神圣和光荣的回忆,激发起人们对崇高和美好的向往

  问到哪一次宣讲记忆最深刻?姑娘们答,当然是云南那次了。“云南嘛,在遥远天边飘浮的云彩的南面。咱们陕北人形容路途遥远最常用的一句话不就是‘走了云南贵州’吗?”是的,对延安革命纪念馆女子民兵连的每一位民兵来说,云南之行都是难忘的。

  那是1997年5月,她们应云南延安精神研究会的邀请来到了彩云之南。到昆明后的首场宣讲,听讲的都是云南省副厅级以上的离退休老干部。演讲进行了两个半小时,老干部们听得十分认真,直到终场无一人离开,甚至连一个走动的也没有。宣讲结束后,他们眼含热泪,情绪激昂,纷纷走上台来签名、合影,一位老同志情不自禁地讲起了他当年在延安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情景。他说,我们这些老干部中,不少的人患有糖尿病,平时总要频繁地上卫生间,但在你们宣讲时,谁也不忍心中途走动,更害怕上卫生间漏听了内容。老干部宋波听了第一场宣讲后,又一连赶了3场,直到宣讲团应邀前往另一地区,因身体有病、子女劝阻,他才恋恋不舍地与之道了别。

  民兵连的宣讲演出在年轻人中也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云南大理医学院几名学生听了她们的宣讲后,在留言簿上写道:“听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女子民兵连的宣讲,使我们对延安精神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女民兵的精彩讲解,再加上幻灯投影,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延安精神的实质,特别是抗大学院那种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精神,正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这种精神,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汇报。”

  第一场宣讲引起轰动后,许多单位和地区纷纷前来邀请,不少单位还一再要求加场。她们在云南的5天中,先后宣讲20场,从电视上收看现场直播和实况转播的观众达70万人次。她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掀起了一股弘扬延安精神、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热。云南省副省长赵淑敏在看望她们时说:“能把延安精神讲活,能讲得留住人,在现在的形势下很不简单。我们要认真总结、探索一条路、一种搞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你们带来的形式太好了,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东西,太感谢你们了!”

  1994年,宣讲团到河北革命老区平山县宣讲时,起初、坐在前排的一位老同志不停地流泪,而后边的一些年轻人在发笑。但随着宣讲的深入,那些年轻人也感动得流泪了。宣讲结束后,老人走上台来说:“我是一个老干部,但一直没有到过延安,你们的宣讲,使我仿佛走到了那片热土上,感受到了当年在延安的那种精神。”

  两代领导人的肯定和鼓励,给了她们无限的精神动力

  1973年6月,周总理抱着重病之躯回到延安,在纪念馆参观“大生产运动”部分时、一曲《纺线线》引起了总理无限的回忆。总理称赞她们“讲解灵活,自然大方”,并邀请几位女民兵出席了在延安宾馆为越南贵宾举行的宴会。

  1989年9月,江泽民同志来到延安,在杨家岭“文艺座谈会旧址”参观,民兵连长张娴在讲到当年群众给领袖们拜年时,表演了反映当时拜年活动的《拥军大秧歌》,江泽民同志与随行的人员也加入了扭秧歌的行列。总书记高兴地对她们说:“你们的讲解,讲出了延安精神、充满了青春气息,把延安精神讲活了!”后来,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延安参观,也对女民兵们这种“寓教于乐”的宣讲方式给予了肯定,并热情地鼓励她们坚持下去,把延安精神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去,使之在新时期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领导同志的肯定,使她们找到了定位,选准了突破口,坚定了走“讲、唱、跳”结合的路子。1991年,为了打破在展厅等人上门接受教育的模式,女民兵们凭着一台幻灯机、几条彩带和几把绸扇,唱着信天游,开始到全国各地宣讲。

  7个姐妹第一次走出延安的时候,只借了2000元就出发了。为了事业,为了把延安精神传播到祖国大江南北,她们走城市,下农村,风尘仆仆到了一处又到一处,讲了一场又一场。有一年冬天,她们应长庆采油一厂邀请,到条件最艰苦的6个采油点宣讲。白天演讲,晚上行军,田间地头、矿井架旁都成了她们宣传延安精神的阵地。声音哑了就喝一杯白开水,生病了就吃一点药再接着讲。工人们感动地说:“你们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以活泼精彩的表演,把延安精神送到我们这里,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动力,大干90天,提前完成采油任务!”

  “轻伤不下火线,倒也要倒在台上!”延安精神是这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的灵魂

  这是一个荣誉感极强的集体,女民兵之间特别团结友爱,像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一点,年龄最小的高娟感受最深。

  那一次外出宣讲持续时间最长,在深圳宣讲后,她们又先后去了厦门、福州和上海。那年高娟只有18岁,她参与的节目有《黄土地的呐喊》、《南泥湾》、《大秧歌》、《夸延安》等,劳动强度特别大,有时一天要表演好几场。由于过度劳累,她早已身体不支了,但她却说:“轻伤不下火线,倒也要倒在台子上!我们来是宣讲延安精神的,也是来实践、弘扬延安精神的,我一定要坚持到底,绝不影响宣讲节目的完整和效果。”在最后一场演出后,她突然晕了过去。在医院经过长达半个小时的输氧、输液等急救后,高梅才醒了过来。民兵连长张娴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时她才发现自己的脚受了伤。从上海返回西安时,张娴的脚已化浓了,全体成员都争抢着要背她到医院,再一次表现出了她们互助互爱、互帮互进的向上精神。

  时光荏苒,女民兵们大多已为人妇、为人母。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多了一份牵挂和思念,也更多了一份责任心和使命感。当家庭和工作发生冲突时,她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工作。

  有一次,她们正在河北宣讲,冉春曼家里打来电话,说她的宝贝儿子胳膊骨折了。小冉握着话筒直发愣,继而泣不成声。她知道自己是宣讲团的顶梁柱,若此时离去,将会直接影响到宣讲工作。她嘱咐家人去医院给孩子治疗,然后狠狠心放下电话,用毛巾抹了一把脸,又走上了讲台。她像往常一样,该笑时笑,该跳时跳,用风趣的陕北小曲演完了《大红苹果剥皮皮》和信天游《想亲亲》,博得了台下一阵阵的掌声。谁也看不出,此刻她内心正在翻江倒海。

  宝剑锋从砥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掌声和荣誉的背后,她们付出了超越常人的劳动和汗水

  为了使民兵连的每一位成员都成为多面手,提高民兵连的整体水平,她们坚持岗位培训,苦练基本功,多年来,先后举办了上百次《语音语法》、《写作知识》、《文博专业知识》、《形体舞蹈训练》等培训班,还经常邀请延安教育学院、延安歌舞团的专家教授现场指导。民兵王晓莉为了掌握普通话的发声方法,坚持每天随身带着一个小镜子,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练,一个字一个字地校读音、正口形,甚至连走路、吃饭、上卫生间的时间也不放过。她宣讲的《父子深情》已经成为连队的“压轴”节目之一,深受观众的欢迎。

  如今,连队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民兵达80%以上,3名民兵被评定为一级讲解员,有三分之一的民兵取得了中级技术职称,部分民兵初步具备了外语宣讲能力。高娟、杜梅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纯正的英语发音,恰到火候的表演,先后6次为国防大学外籍学员讲解,赢得了赞誉。她们结合连队工作实践,积极鼓励民兵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全连现已撰写学术论文110余篇,有26篇在省以上刊物上发表,在全国文物系统和省文化系统的讲解比赛中多次荣获集体奖,有20多名获得个人奖。

  为了把这支队伍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富有战斗力,1998年初,民兵连组织了“重访先辈路”活动,沿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当年转战陕北的路线,进行采访宣讲。在“转战陕北”的征程中,她们白天赶路、参观、学习,缅怀先烈,追忆当年战马嘶鸣、枪炮轰响的惊心动魄的日子;感受先烈那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高尚品质;领会毛主席当年写《沁园春·雪》时的英雄气概和博大情怀。晚上,她们还要为驻地的群众演出,许多群众感动地说:“你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延安精神教育课。”

  多年来,延安纪念馆女子民兵连在全国各地宣讲已达到500多场,直接听众100万人次,收看电视现场直播和实况转播的更是不计其数!在她们的辛勤努力下,延安精神走出展室,飞遍大江南北,为奔忙在新时期建设战线上的人们送去永远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史已经远去了,但有一种精神不应被遗忘。流行时尚只是生活中的七彩气泡,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需要的是脊梁,是精神的支柱!今天,年轻的一代对延安这个名字已觉遥远,感谢延安纪念馆女子民兵连又带回了那段闪光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当年的激情与不朽!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