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爱问导航
通行证登录
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英雄水乡白洋淀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05:54 解放军报

  我是第一次到白洋淀,但这颗镶嵌在华北平原的明珠,于我却像是神交已久的故知。水上穿梭如飞的雁翎队,月下破篾织席的水生嫂,人小志大的鬼机灵张嘎子,甚至那芦苇、那荷花、那143个星罗棋布的淀泊,我似乎都熟稔得很。盛夏时节,我踏访了在几代人心中留下深深烙印的白洋淀。不为寻梦,不在赏景,更像是对记忆的重温、观照和感应。白洋淀,真的是片美丽的水乡,多情的水乡,英雄的水乡。

  白洋淀四时有风光,好景更要数夏季。你看,在这方难得的清凉世界里,游人如织,舟楫往来,水路纵横如曲折变幻的屏风,刚看过两边重重叠叠、凝碧含翠的苇林,转过一段水路,田田莲叶,亭亭莲蓬,红莲花,白莲花,又直扑人眼,不时有水鸟从苇光荷影中振翅高飞,或从波光粼粼的水面轻轻掠过。人在船上,船行水面,远眺岸柳如烟,近观风景如画,不由得让人心生感叹,毕竟是白洋淀,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七下江南的康熙阅尽风光无数,他因风阻行程驻足白洋淀,写诗赞道:“可笑当年巡幸远,依稀吴越列行营。”是啊,早知燕赵有此境,何必千里下江南!

  白洋淀风景宜人,但它打动人心的不只是风景。因为这里曾是冀中平原抵抗日寇侵略的坚强堡垒,当年的雁翎队员驾着千万只神出鬼没的雁翎船,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勇敢地同日本鬼子作战。白洋淀的每一丛苇草,每一方荷塘,都铭刻着他们战斗的痕迹,都诉说着英雄血与火的传奇。正如孙犁在《采蒲台的苇》中所说,白洋淀“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当我来到雁翎队抗战英雄纪念馆参观时,更加深了我对白洋淀的认识。白洋淀原本是一片安详静谧的水乡,当日寇用汽艇和枪声打破了湖面的平静,逐水而居的人们放下渔网,荡起双桨,扛上火枪,组成了一支水上游击队。为了防止浪花打湿枪膛里的火药,他们在每条枪的点火处插上一根雁翎,于是这支水上神兵被人们称为“雁翎队”。他们用鹰排子、大抬杆、土炮等简陋的武器,打伏击,端岗楼,历经战斗70余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当地百姓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汉奸心里直打颤,鬼子跺脚喊头疼。”

  当鲜血染红百余公里的湖面,我们再也听不到清晨姑娘们婉转的采莲歌,再也看不到渔家晚归时的鱼满仓,即便那带有女性气质的苇林和荷花,也和这方水土的人们一样怀着恨,燃着火,为游击队员提供天然的屏障和掩体。俊秀挺拔的芦苇,此时如剑,如戟,如铜墙铁壁;柔媚多姿的娇荷,出水荷叶伸绿掌,含苞莲花攥红拳。经过血与火浸染的白洋淀,更是有了一种英雄的特质,一种别样的魅力。像洪湖与赤卫队、沙家浜与阿庆嫂、微山湖与铁道游击队、乌斯浑河与八女投江一样,白洋淀与雁翎队,与抗日战争,与一个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它不但像普通的水系一样,为百姓提供庇护和濡养,更是在外敌入侵的生死关头,清醒地展示出了它至刚至强、不屈不挠的本色。白洋淀当之无愧为英雄的水乡,一个永远值得我们民族守望的精神家园。

  在绿水环绕、荷风送爽的嘎子村,不少人前来拜谒这位少年英雄。我四岁的儿子最怕照相,但一看到小嘎子塑像,高兴地叫着“嘎子,嘎子”,扑过去非要合个影。英雄已定格成高耸的纪念碑,战争的光荣与悲壮也已化作湖底的淤泥,滋养着那荷那苇,那鱼那水,白洋淀的荷花分外妍,芦苇分外翠。我想,一个拥有英雄,爱戴英雄,崇尚英雄的民族,也一定像那白洋淀的苇和荷一样生生不息。(来源:解放军报第7版)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