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 正文

让敌人震撼的抗日英雄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 05:54 解放军报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之后,曾发生过戏剧性的一幕。追上山顶的日军,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壮举,不禁肃然起敬。随着指挥官的口令,日军整齐地排成几列,站在五壮士跳崖的地方,面向万丈深谷,恭恭敬敬地三鞠躬。此时此刻,日军的内心想的是什么,后人无法得知,但他们向五壮士鞠躬的戏剧性一幕,却被棋盘坨道观的老道长李海忠看得真切。

  狼牙山激战,发生在1941年9月25日。战斗打了一整天,日军以为找到了八路军的主力
部队,集中3200多名兵力猛攻。但在狼牙山打到最后,他们才发现自己面对的仅是几个士兵。这让敌人目瞪口呆,又让他们惊叹不已。

  25日当天,老道长看到的是两件事情。前一件事情,五壮士跳崖,既有目击者所见,又有当事人所言,很快被证实。后一件事情,日军向五壮士致敬,却被认为是谣传,被彻底否定,也就一直鲜为人知。解放后,这件事情不仅不让说,还被认作是为敌人涂脂抹粉,加以批判。

  我到保定工作后,通过读内部资料,又重新思考了这件事。我想老道长没有理由去编造这种故事。在今天,重新对这个事件进行思索和评说,也不必有什么忌讳。承认道长之言完全真实,对于全面理解抗日英雄的精神,还会有更充分的依据。这里,也就不妨旧事重提一回。

  抗日英雄使日军为之震撼,并非只有这一件事情。从另一位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1940年初,在吉林省蒙江县的山岭上,杨靖宇将军率领抗日联军与日军展开激战,最后只剩他孤身一人。日军利用叛徒喊话劝降:“杨,现在就剩你一个人了,你的命要紧,抵抗没用了,快投降吧!你如果归顺,皇军大大地重用!”杨靖宇面无惧色,瞄准喊叫的敌人射击。敌人见杨靖宇不肯投降,便疯狂对其开枪,子弹穿透了杨靖宇的胸膛,他高大的身躯仍然靠在树上,睁着双眼怒视敌人,手里紧紧握着驳壳枪,至死没有倒下。日军将他围困了20多天,要看看他到底是怎样活下来的。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中没有一粒粮食,全是草根、树皮和棉絮。日本的一个军医都被感动得流泪,他连声赞扬说:“杨靖宇,中国人的英雄!”一位日军军官也感叹说:“有杨靖宇这样的英雄,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

  其实,这不难理解。任何军队,古今中外,都崇尚英雄,崇尚战斗精神,崇尚不怕死的大无畏气概。五壮士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日军也为之惊愕,为之震撼,而对他们肃然起敬。这是日本军人对中国军人顽强战斗精神的致敬,是日本人对中国英雄崇高民族气节的致敬。这同杨靖宇震撼日本军官的情形是一样的。五壮士、杨靖宇,这样顽强不屈的中国英雄,即便在日军的心目中,也是高大的,可敬的。同时,这敬意中也含有畏惧,这震撼中还含有威慑。当然,日军列队向五壮士肃立鞠躬,也是对士兵进行现场教育,要他们仿效“中国人的英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一个民间代表团来中国访问,代表团中有一位当年的侵华士兵,他要求到当年的战场上去,向当地人民群众悔罪,向抗日英雄致敬。他虽没参加狼牙山战斗,但说到老道长见到的那戏剧性的一幕,他肯定地说:完全可能,完全可信。

  狼牙山北麓,古易水汩汩流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千多年来,荆轲的壮歌,似乎一直响彻在易水之畔。他不畏强暴,反抗秦国入侵燕国,将生死置之度外,去咸阳刺杀秦王的大无畏气概,一直为后人颂扬。“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赞扬始于荆轲,更光耀于五壮士。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救亡战争。五壮士气贯长虹的壮举,从容牺牲的战斗精神,升华到了关乎中华民族存亡的新高度。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是需要英雄的民族,也是能够产生英雄的民族。八年抗战,产生了千千万万的民族英雄。作为后来人,我们的重要责任,是要记住那段悲壮的历史,记住为此献身的抗日英雄。

  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在狼牙山五壮士的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这是人民军队战斗作风的夺目光耀,是人民军队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精神支柱。为国为民,视死如归,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是先烈先贤们具有的气节和气质。民族英雄岳飞有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句话很质朴,也很经典。一个民族,只有这种精神代代传承,这类精英层出不穷,这个民族就永远不可战胜。反之,打仗的怕死,当官的爱钱,这个民族必然败落,终归消亡,别的说得再多再好也不管用。

  日军向五壮士鞠躬,我之所以称为戏剧性的一幕,是觉得这件事情表面看来似乎有违常情,仔细一想,却又合情合理,即偶然中含有必然。应该透过偶然来揭示它的必然。

  五壮士之所以能震撼敌人,是因为有不畏强暴的战斗意志,抗拒侵略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永不屈服的崇高人格。让敌人震撼的抗日英雄,是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来源:解放军报第7版)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