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成功源于执著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 06:18 解放军报

  61岁的军械工程学院教授王永仲,穿上军装只有23年,但他已为我军武器装备发展主持完成了1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特别是在仿生光学领域,其成果走在了世界前列。熟悉他的人都说,王永仲的成功,源于他对光学事业的执著追求。

  王永仲是我国恢复高考后培养的第一批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分配到国防科技大学工作后,就主动要求承担一项国防工程的光学设计程序编写任务。王永仲没有放过这次施展才
华的机会,设计出能够在一般微机上运行的具有通用多功能的光学设计程序。该程序通用性强,慕名而来购买这个软件的人也越来越多。他用转让这一软件的经费,筹建了国防科大第一个应用光学实验室。他结合此项研究撰写的专著《光学设计与微型计算机》,解决了当时把计算机设计技术引入工业界的难题。

  在科研实践中,王永仲感到:只有主动出击,敢于创新,才能抓住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

  在光学工程研究领域里,非球面和特殊光学系统的设计技术研究是一项难题。王永仲把它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经过4年不懈努力和探索,他成功地用计算机和最优化理论研制出了非球面光学系统多功能光学设计程序。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王永仲取得了成功,但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他一直没有停步。1993年,他撰写的《新光学系统的计算机设计》出版。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专家委员会认为,这部书“反映了作者所取得的有突破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经济效益,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属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西方国家开始把仿生光学应用于军事装备的研究。王永仲也以其敏锐的眼光,紧紧盯住这一前沿科技领域,在国内率先开展复合仿生光学探测器的研制工作,与世界同行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1990年底,王永仲带领课题组开始了漫长的研制攻关。为了尽快计算出仿生红外鱼眼镜头的技术参数,他曾多次病倒在工作台前,也曾因疲劳过度昏厥在实验室。为拿到探测器在不同条件下的试验数据,王永仲曾在严寒的室外环境连续工作6昼夜,也曾在酷暑中连续奋战30天。

  10年磨一剑。经历近百次挫折,王永仲和他的同事们终于研制成功了复合仿生光学探测器。他提出的光学系统“复合优化”设计理念和超大视场凝视系统智能设计方案,发展了现代光学设计理论,开创了我国仿生光学的新领域。他研制的一系列光学装备,在军事装备中得到应用。

  王永仲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外不少著名大学的关注,并邀请他去做学术访问。

  一次,王永仲作为访问学者来到美国一所大学。选择这所大学是因为那里的成像科学中心也在进行仿生光学研究。交流中,美国专家们对王永仲取得的成果连连竖起大拇指。

  在美期间,王永仲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光学设计学术研讨会,并作了学术报告,他的报告多次被掌声打断。学术报告厅内云集了200多名美国专家,其中有国际光学界顶尖学者罗伯特·谢农。报告结束后,谢农建议王永仲留在美国,继续发展他的事业,并承诺向校方建议授予王永仲美国终身教授。次日,成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就找他谈话,当场拿出了为他改变访问学者身份的方案。

  王永仲知道,美国人以优厚的条件留他,是对他学术研究成就的肯定。但他想得更多的是,自己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祖国的培养,自己的事业在中国。他谢绝对方的挽留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祖国,我必须回去。”(来源:解放军报第1版)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