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事评论:实现一体化联合动员的“三块基石”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 16:31 解放军报

  资源整合、技术耦合、指挥融合——实现一体化联合动员的“三块基石”

  傅慧军

  在新军事变革中,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样式。战争动员作为统一组织调度战争潜力,支持和保障作战的重要军事活动,应积极跟进军事变革的发展,确立一体化联合动
员的基本思想,通过资源整合、技术耦合、指挥融合,构建一体化联合动员新模式。

  资源整合:一体化联合动员的物质基础

  一体化联合动员,是基于信息网络系统,把军事需求、动员保障、作战行动链接起来,把各动员要素、动员力量与动员空间综合集成为一体的新型动员形式。伊拉克战争中,为保证作战需要,美国实施了陆、海、空、天、信息领域的全维一体化动员:陆军在科威特储备了2个装甲旅的武器装备和可供30天使用的作战物资;海军在迪戈加西亚岛部署了20多艘预置船,编为2个船队,每个船队可为一支1.73万人的陆战远征部队提供30天的作战支援;空军在阿拉伯半岛储备了价值10亿美元的油料、弹药和装备。美军还租用了70多颗商业卫星,其中2颗是遥感卫星,其他是移动通信卫星,对伊实施了全天候、全方位的侦察监视,完全掌控了制信息权。

  “按需动员、实时保障”,是一体化联合动员的基本原则。战争动员,是把支持战争的潜力转化为实力的过程。要保证这一转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就需要在平时搞好资源的整合工作。从外军的经验看,做好这项工作,应着眼安全威胁和作战需要,搞好系统筹划与整体设计,进行资源整合。

  一是整合信息资源。信息是战争动员的首要内容。海湾战争中,美军为掌握对伊作战的信息主导权,曾花巨资买断了很多商用卫星所记录的情报信息。整合信息资源,需要深入搞好战争潜力调查,建立动态更新、综合配套的潜力信息库;需要建立军地一体、互通共享的战争动员信息系统;需要在航天、电信、邮电、通信、信息等行业的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对信息化设备器材进行必要的改装,使之向军民兼容、平战结合转变。

  二是整合人力资源。一体化联合作战,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尽可能将地方高素质信息化人才纳入后备力量组织,弥补军队信息化人才的不足;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统筹规划现役官兵与预备役官兵的建设,尽可能使二者在编组、培养、使用等方面一致起来,保证战时“对口补充”。

  三是整合财力资源。信息化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撑。应围绕市场经济的特点规律,建立财政、金融平战转换机制,研究制定战时财政政策和财力动员预案;根据未来战争可能的规模与样式,建立战争储备金制度。

  四是整合物力资源。一体化联合作战参战力量多元,作战空间多维,物资消耗巨大,种类繁多,搞好平时物力资源整合很有必要。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很多战略物资采购计划,在1年前就已经制定好了。

  五是整合运力资源。一体化联合作战战场空前广阔,没有足够的投送力量是不行的。运力资源整合,重在统筹规划军用与民用运力建设,搞好民用运力潜力的调查,提高战略投送能力。

  技术耦合:一体化联合动员的科技基础

  一体化联合动员,与传统的人力密集型动员不同,它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科技密集型动员。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作战需要,突出技术储备,扎实做好科技潜力转化准备,实现平时储备技术与战时应用技术的“耦合”。

  一是突出生产能力储备。生产能力储备是技术储备的核心。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以行动为中心的作战样式,强调以作战目标为牵引,以作战行动为轴线,积极应对战场变化,组织实施精确化、实时化的动员保障。搞好生产能力储备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生产的军民兼容能力。美国目前政府登记注册的军民兼容的工厂企业达17000多家,其中有80%是既生产军品又生产民品的厂家,一旦战争需要,可在90天内完成武器和军用物资的转产任务。如在伊拉克战争中,为美军提供了大量联合直接攻击炸弹的是美国著名的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研制“巨型燃料空气炸弹”(习称“炸弹之母”)的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据外军经验,国家应根据对战争的预测和判断,明确生产能力储备的军事需求,增强动员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扩大寓军于民生产体制的范围,建立战时快速动员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为动员主体的职能作用,将储备任务及时赋予有关企事业单位。

  二是搞好一体化技术改造。据调查表明,在信息化战争时代,80%的民用关键技术可以用于军事目的。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很多具有军民兼容性的科学技术不断有新的突破。因而,要做好民转军的工作,应当对那些战时比较缺、平战转化周期比较长和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进行军事化改造,尽可能在不影响民用功能的前提下,使其具备一定的军事功能。

  三是加强军地之间的科技合作。美国近2000所高等院校与国防部签订有军事科研合同,承担了美军60%的基础研究项目和部分应用技术开发项目。在新军事变革中,各国都非常重视利用地方科研机构人才集中、设备先进、经验丰富的优势,扩大研发军用技术的规模,并建立运行机制,保证这项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四是强化针对性演练。技术动员难度大、组织指挥复杂,平时应当加强针对性演练,以缩短转化的周期,提高转化的效率。应把技术动员作为一个单元纳入一体化联合作战演练当中,在实践中检验技术的实用性与动员预案的可行性,提高科学技术储备的针对性。

  指挥融合:一体化联合动员的体制基础

  一体化联合动员的目的,是保障诸军兵种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动员的范围遍及陆、海、空、天、信息多维空间,涉及党、政、军、警、民多元力量,波及农、工、商多条战线与多个行业,组织起来非常复杂,一时一刻也离不开高效的动员指挥。为实现战时动员“指挥灵”、“控得住”,应建立军地结合、权威高效的一体化联合动员指挥体制,实现军地各指挥要素与部门职能的一体化融合,形成指挥合力。传统的战争动员指挥体制是“上军下民”的模式,指挥机构分散,指挥权限与职能不明,无法适应一体化联合动员与作战的需要。建立一体化联合动员指挥体制,应着重围绕实现“两个对接”来思考。

  一个是军队职能与地方职能的对接。鉴于一体化联合动员需要由军队系统与地方政府共同组织实施,指挥体制应充分贯彻与体现军地结合这一基本原则。应依托国防动员委员会,吸收军地有关部门参加,建立精干的、平战结合的、统一的领导指挥机构,并明确战时基本指挥权限和军地各部门的基本职责,避免条块分割、自成一体所带来的互不兼容等问题的发生。

  另一个是军事需求与动员保障的对接。一体化联合动员通过纵横交错的“信息链”与自由共享的“信息流”,能够实现军事需求与动员保障的无缝衔接、良性互动,即依托作战行动及时提交军事需求,综合分析评估需求后,实时组织动员保障,并根据作战行动的反馈信息,自动优化需求与动员保障方案。鉴于此,建立一体化联合动员指挥体制,应当把解决军事需求与动员保障的对接作为关注的重点。按照“部队提需求,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协调与组织指挥,地方政府抓动员末端落实”的基本思路,构建动员指挥体系,发挥好军队系统在动员中的作战功能和地方政府的行为主体功能。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