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最早见证国歌的外国人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 08:40 中国国防报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这位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老人于今年5月26日在北京逝世。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支歌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每当他回忆起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情景时,他就会感慨地说:“这支歌曲只要听一次,就会终身难忘。”这是一首什么歌?它为何让爱泼斯坦铭记一生呢?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年仅20岁的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是天津英文《京津泰晤士报》
的记者。一天,上海全国救亡协会派人到天津来开展“大众歌咏活动”。他立即前去采访。他刚走近歌咏活动所在地的大厅,就听到一阵粗犷、激情、震撼人心的强有力的歌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像雄狮怒吼般从敞开的大门里迸发出来,冲到了大街上。

  当时在天津,除去做苦力的工人哼些有调没词的劳动号子,或人们哼唱戏曲的唱腔外,中国人一般是不唱歌的。如今,爱泼斯坦头一次听到这种新式的中国歌声,感到“好像一位神情紧张、声音沙哑的司令官在发动攻击前夕,向充满决心的士兵发表最后一分钟的战斗演说”。

  他加快脚步走进大厅,只见里面约有400人,在一位叫刘良模的爱国青年学生的指挥下齐声高唱。人群中有中学生、小职员、工人、报童,甚至还有人力车夫。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情绪激昂,一字一句地反复歌唱刚学到的歌词:“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当时,爱泼斯坦还不能听懂多少中国话,但这歌曲的音调却强有力地震撼着他的心灵。他觉得这些歌词“每一句都是一个口号,体现着他们全想过但却表达不出来的思想。此刻,他们长期被压抑的感情终于爆发出来了”。这是中国人在日本侵略者面前被迫发出的怒吼啊!他情不自禁地跟着人们学唱起来。

  就在人们全神贯注地唱歌时,会场上来了两个挺着肚皮的人。他们并不跟着大家唱歌,而是东张西望,像猎犬般地嗅着什么。人们一下子就看出来,这是两个日本便衣特务。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愤怒的目光投到日本特务身上,立即手挽着手,挺起胸膛,更加放开嗓门高唱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那两个日本人脸色变红,并慌了手脚,极力避开成百双直盯着他们的目光,然后动着嘴巴装模作样地唱:“起来……”终于他们仓皇地逃出了大门。

  爱泼斯坦目击了这一幕,无比兴奋,禁不住鼓起掌来。歌声一罢,他立即对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的爱国学生刘良模进行采访。当他问为什么要开展这种歌咏活动时,刘良模轻轻舒口气说:“我们的许多同胞不识字。歌曲可以通过口头传播反抗的口号,歌唱可以启迪人们认识团结的力量。任何人也阻挡不住歌曲的传播。这些人回去后就会教给另外一些人唱歌,而且他们会明白唱的是什么,为什么而唱。”

  当采访要结束的时候,刘良模握着爱泼斯坦的手说:“你知道,需要时我们的歌咏小组就会变成战斗小组。”他眨眨眼睛,微笑。

  从爱国学生刘良模的话语里,爱泼斯坦深深体会到中国人正在觉醒起来。他在新闻报道性著作《人民之战》一书中写道:“东北人民为摆脱日本的枷锁而英勇斗争,在他们那勇敢精神鼓舞下,产生了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曲,使举国奋起、众志成城。从前线到大城市,从城市到最遥远的乡村,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首歌,都会唱。《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就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浪潮不断高涨的历史。这首歌的曲和词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之中。”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5年4月20日出生在波兰,1917年随父母移居中国,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爱泼斯坦著有《人民之战》、《中国未完成的革命》、《见证中国》等许多反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新闻报道和专著。(来源:中国国防报)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