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宋晓军李亚强解读美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实录)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 14:14 舰船知识网络版
宋晓军李亚强解读美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实录)

《舰船知识》网络版主编宋晓军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宋晓军李亚强解读美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实录)

海战军史专家李亚强

  7月20日中午13时,《舰船知识》网络版主编宋晓军、海军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亚强作客新浪网与广大网友就美国防部公布《中国军力报告》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以下为聊天实录:

  视频:一(宽带 窄带) 二(宽带 窄带) 三(宽带 窄带)

  主持人 :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舰船知识》网络版的主编宋晓军先生和海军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李亚强先生就美国国防部19日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在新浪网嘉宾聊天室进行交流。首先请两位嘉宾向网友打招呼。

  宋晓军 :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李亚强 : 各位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 宋晓军主编您好,首先我们想问的这份《中国军力报告》它多次推迟了公布,它的原因是在哪里?

  宋晓军 : 按照美国国防部昨天公布的这份《中国军力报告》的内容上来看,它在推时我觉得是处心积虑的,表明了美国军方最近这一段时间对中国的正常的和平发展采取了一种强烈的冷战思维的方式,同时这份《中国军力报告》虽然它是美国国防部公布的,但是它夹杂了很多比如政治内容、经济内容,应该说是非常标准的一个中国威胁论的版本。

  主持人 : 我们想请您来详细的给我们讲解一下今年这份《中国军力报告》它主要的几个特点?它主要重点讲到一些内容。

  宋晓军 : 这份《中国军力报告》有几个特点,比如跟去年或者以往不太一样的地方。比如它提出来了中国目前处在一个是和平崛起或者和平与发展还是通过一种武力争霸的方式这样一个战略的十字路口,它的这种用词和感觉让人觉得是中国还有很大的战略,它其中说中国很可能走上一条称霸的道路,引用了五条不确定的因素,这五条不确定的因素实际上跟美国自己目前动不动用武力相威胁或者使用武力达到目的是一样的。他们是第一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国力的增长,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不可控的因素。第二点是中国的经济结构情态可能会造成中国继续往前扩张。第三点中国有一个透明的不完全市场经济。第四点是中国政府寻求更大的权利。这一点明显对目前中国进行的比如宏观调控,而且从美国军方角度去对中国国内政策一个非常大的干涉。第五点他说中国军工企业正在扩张,而且加大先进武器的生产。当然说美国的经费是中国的几十倍。

  主持人 : 美国的经费在去年大概是四千亿美元,而中国经费换算成美元只是三百亿美元而已,差距是非常大的。

  宋晓军 : 前面说到了他提到中国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用很多论述认为中国很有可能将来一种武力争霸方式出现在亚洲,应该说他这样的论述,是原来没有过的,而且非常详细。

  第二点我觉得他有一个跟去年不同的地方,他首次提到了中国大陆对于台湾有可能使用武力,但是他说中国大陆对台湾使用武力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对台湾,而且是在亚太地区,甚至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来去扩张自己的利益,我觉得这个也是这次报告跟以往不同的。

  另外一点他还提出来了这份报告当中中国除了担心华盛顿方面会武力干涉台湾之外,而且也会把日本作为台湾未来可能的军事同盟来看待。

  还有一点我觉得要提到的,他提出了随着中国能源的需求,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由80%要通过马六甲海峡来运输这些石油,中国有可能通过军力向外扩张。他谈到了中国的造船工业现在已经达到世界的10%,而且这些造船工业随时可以变成民转军,可以变成军船、军舰的生产等等。

  总之这份报告应该说是近年来美国国防部制造中国威胁论的一个非常全面的范本。

  主持人 : 李亚强先生是多次参与了编制《中国国防白皮书》,请李亚强研究员就您的观点对《中国军力报告》有什么看法?

  李亚强 : 我拿到这份《中国军力报告》时间不长,应该说对它本身的一些观点我暂时没有更多的发言权。但从它整个出台过程中,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无疑的,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客观的研究报告,如果一个研究的东西,它为什么一推再推?本来是客观,事实上如此,一二三四,我全部都是数据,全部都是事实,我为什么把它往后推,一而推再而推,一改再改,能改这部分往往是主观臆断东西,主观判断的东西,往往结论性东西是你可以改的,数据本身是不能改的,我总说这句话,观点本身是不能改的,所处立场不同,看的方面不同,得的结论方法不同,事实可以说清楚。之所以美国《军力报告》为什么一再推迟,一再说明写这个报告不是客观的分析,不是客观的论述,从这点来讲,特别是作为军人绝对不可接受。

  我们知道从事军事工作也好,还是从事社会学研究也好,作为严肃学者他对任何事情,有一必须说一,如果离开了客观事实而主观一端说“这个可能”、“那个可能”这本身不是客观的东西,用主观猜测替代事实。我认为《中国军力报告》掺杂了太多的个人色彩和主观臆断,这是《中国军力报告》首先给我的最大印象。

  主持人 : 通过两位专家对我们这份《中国军力报告》的讲解,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份《中国军力报告》是一份宣扬中国威胁论的报告,这份报告的依据很多是主观的臆测,很多是不准确的。美国国防部这边包括美国政府一直宣扬中国威胁论包括美国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作为美国政界鹰派的人物,曾经在多种场合宣扬中国威胁论,二位怎么看待中美关系情况下,美国宣扬威胁论战略意图是如何?

  宋晓军 : 这份报告他对中国的经济做了分析,经济状况情况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战争也好或者和平也好,他做了很多分析。但是我们其实很明确的可以看出,以拉姆斯菲尔德以及布什,包括莱斯、切尼一个鹰派的美国政府他们非常具有强烈的冷战思维的色彩,我觉得他们现在所有的推断都是因为你的经济增长了,或者用我们话说综合国力增强了,你必须采用武力扩张,更倾向于在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上使用武力或者用武力相威胁。

  但我觉得这个逻辑恰恰是他们自己常常使用的,比如他们在阿富汗、伊拉克,以及在南斯拉夫都是采用这样的手段来去实现所谓美国利益的,他现在把这套逻辑按在中国的身上我觉得也很正常,因为他们是这样行事的,动不动就要用武力相威胁,动不动对别的国家特别是主权国家使用武力。这份报告当中非常明确提出了随着大陆军事增长,两岸比例已经失调,所以他们要向台湾出售武器,这明显是干涉中国内政,因为我们知道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这是中央领导多次已经在公开场合说,但是这份军力报告还是拿中国正常发展来去为这些他们背后,也就是小布什、莱斯、切尼、拉姆斯菲尔德背后军工利益集团向台湾出售武器来找借口。总体上来看我觉得他们这样一个中国军事威胁论或者中国经济威胁论,当然经济威胁论还有一些白宫的其他的政客,不是国防部也天天在唱,还要打压人民币,包括我们贸易争端都是合在一体的,但是从拉姆斯菲尔德这一批鹰派控制的五角大楼出台这份中国军力报告已经给美国民众带来了一种冷战式的回忆,就是美苏对抗的回忆,实际上对手变了,就是换成了中国,说白了他们是想利用这个东西,给自己所在的军工利益集团找到更多的饭吃。

  主持人 : 美国对台军售的情况?

  宋晓军 : 台湾有些人大规模反对军购,很多美国已经不生产了。我觉得咱们不能光看硬件销售几个飞机,几个潜艇,实际上也就是从2000年到现在,美台的军事合作已经升级的非常快,不仅仅是硬件的合作,已经到了完全合作。当然这其中还有日本,他们已经在中国的西北太平洋方向形成非常完整的军事合作体系,而且这种体系的步伐迈的非常快。

  主持人 :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份《中国军力报告》是美国为了扩大对台军售前的预热和造势。

  宋晓军 : 至少是这样的。

  主持人 : 美国的莱斯公司曾经分析说美国对中国的军事估计过于夸张两位有什么见解?

  李亚强 : 这个报告出台本身,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美国政府,美国当权很多人现在对中国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从客观上说美国历来喜欢树一个敌人,中国是不是他敌人,他现在倾向于把中国说成是一个敌人但又觉得不是敌人,他对中国这样走和平发展这样一个大国,他心里没有底,他不知道该如何对待中国,这是他们从内心里抱着非常重要的一种倾向性的东西。而恰恰他们认为中国有很大不确定性,这种说法本身暴露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出于一种摇摆不定。对中国持偏见的人喜欢把中国说成对美国的威胁,如果个人讲情绪化,起码从国家来讲有的时候完全是刚才像宋晓军讲的,处于利益集团也好,处于冷战思维也好,完全谬误的观点看待中国,从《中国军力报告》出台本身就能看到这一点。

  中国到底走什么样道路?我们政府、专家、学者包括人民都已经大量阐述了,但是我们所说的恰恰不为这些美国人所接受。同样像写《中国军力报告》本身一样,它写报告本身不是客观的,这个东西作为五角大楼评估性的文件正式出台,本身说明他们政府中有非常明显的倾向,愿意用自己的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这种做法在美国历史上吃过亏的,可是有些美国到现在为止没有吸取教训。最典型1949年当我们人民共产党成立的时候美国内部产生一个争论,“谁丢了中国”,麦卡锡主义非常泛滥,真正的中国通被排斥,恰恰他实行一种遏制也好,敌视也好,封锁中国的政策,恰恰这种政策到了七十年代初期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宣告彻底破产,现在美国政府如果还用过去麦卡锡主义的看法,靠主观臆断,想象把中国看成敌人还是会吃亏。当然客观上讲我们不愿意发生这种情况,我们走的和平发展道路,我们愿意跟世界所有国家都和平共处的国家,如果美国对我们采取敌视态度,首先吃亏是美国,因为这样的错误他以前犯过。

宋晓军李亚强解读美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二)

  相关专题:美国公布中国军力报告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