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岭南雄师”再展雄风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 06:11 解放军报

  编者按:全军编制体制调整以来,改制换装的部队成为我军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如何在改制换装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部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的整体效益,实现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这些部队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广州军区某两栖机械化师党委“一班人”以清晰的思路、长远的眼光指导部队转型,统筹部队全面建设,仅仅3年就成建制成系统全面形成战斗力,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这是一次历史性机遇:2002年2月,广州军区某师奉命由摩托化步兵改制换装为两栖机械化部队。

  这是一次历史性跨越:换装仅3年,该师成建制成系统全面形成战斗力。

  今年初,这支被誉为“岭南雄师”的英雄部队在近似实战的演练中,接受了总部的验收考核。经过50多个课目的严格考核,该师取得了平均93.54分的好成绩,受到军委首长的高度赞扬。6月中旬,总部向全军转发了该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全面建设”的经验。

  从“功臣落马”到“少帅升帐”——让指挥员素质超前适应复合型发展

  一声令下,新型铁甲两栖战车开进军营。盼望了多少年啊!部队装备一下子更新换代,让这支部队的不少“老装甲”心花怒放,跃跃欲试。然而,他们没有想到,上级给该师配班子,让不少昔日的老功臣、老模范坐了“冷板凳”——部队改制换装后的党委“一班人”,9个人是清一色的硕士,其中还包括两名学成归来的军事留学生。

  还没等军营的议论声平息下来,新班子的亮相又让大家吃了一惊,他们没有精彩的上任演说,和团以上干部一见面,就出了100道高科技基础知识考题。结果,全师团以上干部最高分只有67分,一大半人不及格。

  新知识的缺乏意味着什么,官兵们很快就看清楚了:两栖装甲车首次泛水,指挥员率先驾车冲进水库,结果划了十多个圈就是上不了岸。步兵训练,指挥员仍要求战士“抢时间、争速度”,对自行火炮仪器一番猛抡猛摇,新装备受损趴窝……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指挥员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不大适应改制换装的需要;部分指挥员驾驭机械化装备的思维观念根深蒂固,难以跳出窠臼走新路……严峻的现实,逼迫师党委对团级班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10多名团以上干部被安排换岗、转业,一批从院校毕业的年轻硕士、学士们走上各级指挥员岗位。想不通!一些曾在边疆保卫战中“掉皮掉肉不掉泪”的老功臣,如今热泪涔涔。

  在集体谈心会上,师党委“一班人”语重心长:“改制换装,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完成机械化建设任务的同时抓紧向信息化跨越,要求我们每一名指挥员的素质适应乃至超前适应复合型发展的需要。上级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我们对你们的要求!”

  于是,一位准备提拔任团长,后又安排转业的副团长洒泪告别军营,留下一句肺腑之言:“一个军人如果没有能力带领部队打胜仗,他对部队做的最后一个贡献,就是下岗!”

  “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许光达大将当年的名言,被该师党委给予全新的诠释:“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现代装甲兵!”他们在全师叫响了这一口号,各级党委率先垂范,常委成员新装备训练一律上阵与兵同训,“常委车”、“常委炮”、“常委班”成为训练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份来自权威部门的评估报告显示:换装当年,该师单车单炮全部形成战斗力;第二年,营连全面形成战斗力;第三年,整师成建制成系统形成战斗力。

  从“装备等人才”到“人才等装备”——依靠科学筹划解决改制换装难题

  改制换装,难题成堆:上万台新装备如何接装?驾驭新装备的技术人才如何培养?新装备训练的教案如何制定?

  面对无数个“问号”,该师党委胸有成竹:第一批4000多台新装备同时从几十个生产厂家接回部队,没有向兄弟部队和生产厂家借一兵一卒,全部安全、准时到位;数千台装备一进营区马上能够直接进入训练;官兵们一上训练场就有了规范的教案……

  奇迹背后,是未雨绸缪的周密安排和科学筹划。早在改制换装命令下达之前,师党委“一班人”就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世界先进国家已经搞了二三十年,我们没有必要盲目摸索,只要按照信息化建设的规律科学筹划,就能少交“学费”,少走弯路,确保改制换装顺利发展。

  说干就干。师党委以司训队和各汽车连为依托轮训人才,及时着手进行几千名合格“驭手”的培养。他们还成立了“技术骨干培训办公室”,早在新装备安装调试阶段时,就派出一大批官兵“融入”新装备生产厂家,住工棚、吃快餐、当学徒,熟悉新装备装配流程。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该师先后特招引进了400多名技术人才,请专家进行训练。对于引进的大学生干部,则采取集中培训,优化组合教学资源,组织转行培训。共举办装甲专业技术骨干集训班100多期,培训专业指挥和修理骨干万余人次,初步形成了“人才等装备”的局面。

  随后,师党委“一班人”走出军营,来到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探访专家,制定了《两栖机械化师五年建设发展规划》,由专家学者组成的训练保障小组提前启动,一本集训练、战备、维护、保障等16个方面的《新装备训练指南》,成为部队新装备训练的指导性大纲。

  训练一开始,针对新装备出现的问题,师党委又研究出台了“案例式教学法”,进行面对面细心讲解、手把手示范操作。与此同时,他们建立了新装备训练“活页式周表”,按照“大专业小集中、小专业大集中”原则构建新的组训模式,将新装备训练导入自主、科学、规范的轨道。

  一组数据,凸显出该师战斗力建设的崭新变化:2002年初,该师装甲专业指挥、技术干部及修理工缺编高达64%、73%和82%。短短一年多,全师乘载员等级率即达86%,种类专业修理技术人员对口率、称职率达90%以上,100%的登车指挥员和参谋人员能熟练操作两种以上通信装备。

  从“全面铺摊子”到“追求效费比”——实施资源整合谋求保障最大效益

  这是一次信息化建设成果观摩交流会,前来观摩学习的兄弟部队各级军事主官们眼界大开:

  可视监控系统实现“超视距”,系统网络搭建至营连,全师战备出动时间缩短近一半;野战指挥依托自动化指挥和语音通播系统,实现多节点、远距离视频、音频同步传输……

  短短3年间,该师为何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对此,师党委感触颇深。当年,大批新装备到来,新情况、新问题千头万绪:作训部门报告训练场地不配套、后勤部门报告库房、油站不够用、装备部门报告信息接口不匹配……面对“四处冒烟”的局面,师党委没有按照传统的建设思路全面“铺摊子”,而是让“合理整合资源”这根藤牵出一串解决难题的良策,实施配套建设,追求最佳效费比。

  全师局域网建设,师里投资4000万!这是一块前所未有的大“蛋糕”,从各团到师司、政、后、装各机关,都想“切”自己的一块。一时间,各团和机关各部门报请建设各自局域网的请示论证报告铺满了师领导的案头。

  “信息化建设必须全师一盘棋!”师党委态度明确,他们集中精兵强将,按照“光纤到团,网络到连,有线电视到班,信息到兵”的建设标准,统一搭建覆盖全师的信息化平台。与此同时,他们精心组织研制装备保障可视化系统,较好解决了装备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使装备保障由传统模式逐步转变为可视化模式,用有限的投资实现了精确管理和透明控制,让机械化装备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师还积极借助社会资源“助跑”。

  2003年夏天,一场合成演练在南粤某海域进行。这边,两栖装甲车在海上劈波斩浪,官兵们集中精力探索新战法训法;那边,来自院校的科研专家对新装备海上防腐制腐问题攻关。演练结束,部队“三喜临门”:防腐制腐难题一举攻克,5名“科研助手”成为部队装甲车辆防腐制腐技术骨干,12项管用的战法在实战中完善。其中,《两栖部队作战研究》入选为全军重点课题。

  近年,该师先后与6所科研院校和11所新装备生产厂家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在重难点科研项目上,部队发现问题提出需求,对方进行技术攻关,仅用少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就攻克了近百个制约战斗力增长的技术难关,取得了83项新成果。(来源:解放军报第1版)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