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雪域高原奉献歌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06:49 解放军报

  驻守在平均海拔4800多米雪域高原的武警西藏总队岗巴县中队,驻地高寒缺氧,环境艰苦,然而,官兵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铿锵激越的奉献之歌,中队先后被武警总部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支部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先进党支部”。

  这里有个吃饭激励机制:1碗及格,2碗良好,3碗优秀

  岗巴县年平均气温不到2摄氏度,氧气含量不及内地一半。由于严重缺氧,官兵常常没有一点胃口,吃饭成了生活中的一道难关。为闯过这道难关,中队建立了吃饭激励机制:1碗及格,2碗良好,3碗优秀。就是这样,官兵的食欲还是提不起来。吃饭如此,训练、执勤之难便可想而知。在岗巴,人们就是徒手行走也相当于内地负重30多公斤,但中队党支部不因环境恶劣降低训练标准。他们结合部队担负的任务,坚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组织官兵练体能、练抗寒能力、练高山设卡技能,练就了过硬的军事技能,为履行职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次,班长次仁多吉和战士兰国兵奉命配合公安机关到海拔6000多米的某地执行设卡任务。到达指定位置不久,由于遇到特大暴风雪,次仁多吉的帐篷连同行李、干粮一起被风雪卷走。他俩只能一份干粮两人吃,一套棉被两人用。长时间高原紫外线辐射,次仁多吉得了雪盲症,双眼肿得像核桃;兰国兵脸部也被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灼伤,但他俩一直默默地忍受着,整整坚持了43天,直到圆满完成任务。

  母亲没认出又黑又瘦的“秃头中年人”,竟是3年没见过面的儿子

  那是一个炎热的8月,时任中队长的彭忠,休假回四川老家探亲。可走进家门,连喊两声“妈妈”,年迈的母亲也没有答应,老人没有认出眼前这位又黑又瘦的“秃头中年人”竟是自己3年没见过面的儿子。老人家当即对拥有上亿元资产的大儿子下了一道“命令”:给彭忠找一份好工作,让他年底就转业。可彭忠始终不答应。

  “妈,岗巴虽然艰苦,可总得有人守,别人能在那里呆下去,咱咋就不能呢?”彭忠休假结束归队时,母亲流着泪又把他送上了高原。

  有什么样的干部,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兵。河南籍战士段洪峰参加烹饪技术培训后,被留在了支队机关炊事班。机关比岗巴海拔低近1000米,条件相对优越一些,可段洪峰却总是惦记着岗巴,不到一个月,他三次申请,终于回到岗巴,在炊事班一干就是6年。

  10多年来,岗巴县中队先后有46名满服役期的战士主动留在岗巴继续服役;有11名考上军校的学员毕业后主动申请回到岗巴任职。

  营区成活28棵红柳树,创造了岗巴人工植树的奇迹

  岗巴全年无霜期只有两个月,种植蔬菜成了困扰中队后勤建设的老大难。官兵一年有7个月吃罐头和干菜。由于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不少官兵头发脱落、指甲塌陷、体质下降。面对种菜难,官兵迎难而上,建起了温室大棚,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种出了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西红柿等时令蔬菜。如今,岗巴县中队有3个温室大棚,基本解决了官兵吃菜难题。

  为了给营区添绿,中队买来10棵红柳树试种。冬天来了,官兵在树根周围垒上牛粪,用塑料布和棉絮把树干包起来,保护到来年6月,有8棵红柳吐出一丝新绿。官兵激动不已。到今年6月,岗巴县中队营区已经成活28棵红柳树,创造了岗巴人工植树的奇迹。这28棵红柳树,就是岗巴县中队官兵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扎根高原的象征。(来源:解放军报第5版)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